从“人命天定”到“我命由我”:<了凡四训>里的改命传奇

木有网名 2024-11-18 10:45:35

命运,这一神秘莫测的概念,始终萦绕在人类的思想殿堂。它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山,横亘在我们面前,引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碰撞。

一种观点如同古老而沉重的枷锁,将人束缚,那便是 “人命天定”。在这种观念的笼罩下,人们仿佛置身于黑暗的深渊,失去了挣扎的勇气,最终选择 “躺平”。他们觉得,命运就像一本早已写好的剧本,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既定的剧情,于是,消极地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而另一种观点,则似璀璨的星辰,在黑暗中闪耀着希望之光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一种对命运的大胆挑战,是人类不屈精神的呐喊。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关于命运话题中最为人所公认的一套说法,而且,这是一个有真实依据的事情,是逆天改命唯一公开的法门 ——《了凡四训》。

在深入讲解之前,有三点必须声明。其一,《了凡四训》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籍,相信不少人都有所耳闻,它绝非歪门邪道,而是一盏指引人生方向的明灯。其二,书中所提及的改命法门,并非虚无缥缈的玄学,而是一种向内探寻自我的方法。其三,撰写这本书的人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是一位品德高尚、令人敬仰的大德之人。

接下来,让我们用 10 分钟的时间,徐徐展开这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探寻其中逆天改命的奥秘。

故事的主人公袁了凡,身世可怜,命运多舛。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在这艰难的世间生存下去,费尽心思,强迫他学医。在那个时代,医生地位颇高,是令人羡慕的职业。然而,这也意味着袁了凡放弃了科举入仕的道路。

在袁了凡 15 岁那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次机缘巧合,他在慈云寺邂逅了一位孔先生。这位孔先生看似深不可测,犹如仙人下凡。袁了凡聪慧机敏,自然不愿放过这个学习的好机会,于是恭恭敬敬地侍奉孔先生一段时间。孔先生见他憨厚老实,不仅传授了他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算出了他一生的重要事项。

从他未来的科举考试、仕途官职,到俸禄多少,甚至连他的阳寿和子嗣情况都一一告知。他被告知此生虽平顺,但官运平平,俸禄若干,而且命中无子,家族传承将在他这里断绝。袁了凡听闻这些预言,起初半信半疑,仿若置身于云雾之中,摸不着头脑。

但在之后的日子里,他惊奇地发现,孔先生的预言竟一一应验。无论是哪一年当官,还是去往何处任职,都与预言分毫不差。唯有俸禄一事稍有偏差,先生算他俸禄为九十一担半,可实际只有七十一担。正当他稍感安心之时,却发现是官职对应的薪俸计算有误,不久之后,补上差额,恰好是九十一担半。

这一刻,袁了凡如遭雷击,冷汗如雨下。他感到自己的一生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牢牢掌控,所有的努力都变得毫无意义。这种无力感如汹涌的潮水般将他淹没,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此后,他开始消极对待生活,每日静坐,宛如行尸走肉般等待死亡的降临。

直到袁了凡 37 岁时,命运再次出现转折。他前往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两人相见,并无过多言语,只是一同静坐。这一坐,便是三天三夜。云谷禅师见袁了凡心态平和,波澜不惊,心中大为惊叹,以为他修为高深。

然而,袁了凡却苦笑着道出实情。他说,自己的荣辱生死皆已注定,如同被命运的丝线紧紧缠绕,无法挣脱,既然如此,又何必再有过多的妄想呢?云谷禅师听闻,先是一怔,随后眉头微皱,大声说道:“我原以为你是豪杰之士,没想到,你不过是一介凡夫俗子。” 袁了凡心中不悦,冷哼一声:“装什么高深,难道你能与天斗,帮我改命不成?”

云谷禅师微微一笑,说出了书中最为经典的一段话:“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为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这段话犹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意思是,凡人往往被欲望操控,行事中规中矩,如同被命运看穿,命数自然成了定数。但有两种人例外,一种是极善之人,即便命运原本困苦,但他们心怀善念,行善事而内心坦然、愉悦,心性由此打开,看待世界的眼光也随之改变。所谓相由心生,他们仿佛跳出了三界之外,命运自然也就发生了变化。另一种则是极恶之人,坏事做尽,折损福寿,罪孽深重导致心性改变,变得狂妄自大,这种人注定贫贱短命。

最后,云谷禅师总结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这是何等深刻的话语!一切的境遇,皆由自己的心念所感召。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恶鬼附之。善恶之行,皆由心主宰,而最终的善恶报应,也是心善或心恶所收获的业果。

云谷禅师的这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袁了凡瞬间开悟。在云谷禅师的引导下,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往。他意识到,自己虽有几分才情,能够为官,但性格上存在诸多缺陷。他缺乏耐心,心胸狭隘,心直口快,容易得罪人,这些都限制了他的仕途发展。而且他脾气暴躁,有洁癖,话多还爱喝酒熬夜,如此种种,又怎会有子嗣呢?

云谷禅师见状,说道:“你这般模样,命运自然被人算得死死的。如今你既然知晓问题所在,若想改命,就必须改掉这些毛病。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袁了凡如梦初醒,当即下定决心,与过去的自己决裂。他开始多行善事,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反省自身行为。

就这样,奇迹发生了。袁了凡成功跳出了孔先生为他算出的命数。他不仅官运亨通,还拥有了自己的孩子,寿命也延长至 72 岁。

至此,便是《了凡四训》的第一章 —— 立命之学。接下来,我们走进第二章 —— 改过之法。既然已经发现了自身的问题,那么改正错误就势在必行。要想改命,首先要改变自己,去除内心的一切妄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清楚错在哪里,并且保证今后不再重蹈覆辙。

若要做到这一点,需具备三颗心:羞耻之心、敬畏之心和勇敢之心。先说羞耻之心,王阳明心学中的 “致良知”,所指便是这羞耻之心。人要明辨是非善恶,知晓基本的道德标准,从而知道如何行事。

再谈敬畏之心。天地在上,神鬼难欺。切莫以为自己做了坏事无人知晓便心存侥幸。要知道,人可以欺骗他人,但无法欺骗自己。做任何事都需谨慎,即便无人监督,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最后讲讲勇敢之心。王阳明主张 “知行合一”,仅仅知道错误是不够的,更要有改正的决心和勇气,敢于面对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只有同时具备这三颗心,人才能在日积月累中不断进步,让自己的心境变得开阔,达到此心光明的境界。

而后,便是《了凡四训》的第三章 —— 积善之方。这一章妙趣横生,所阐述的行善之道与我们的常规认知大相径庭。袁了凡在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从他国赎回鲁国的奴隶,按照鲁国的规定,他本应获得奖赏,然而子贡品德高尚,拒绝接受。可孔子却因此而生气,他说:“子贡啊,你以为自己这是高风亮节吗?你不收这笔钱,日后其他人再做同样的事,就不好意思收钱了。长此以往,做好事的人得不到好处,谁还会去做呢?这岂不是把好事变成坏事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恶好坏并非绝对。为大众谋福利,那才是真正的善;若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即便行为看似善举,实则是伪善。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人,是真善;盲目跟从他人行善,只为博取名声,那是伪善。甚至有时,自己虽心存善意,却因考虑不周,酿成了不良后果,这也是伪善。因此,做任何事都不能只看眼前和自身,要有长远的目光。

最后,我们来到《了凡四训》的最后一章 —— 谦德之效。这一章内容相对简洁,却意义非凡。它强调改命之人必须保持谦逊的态度。《易经》六十四卦中,唯一六爻皆吉的卦象是谦卦。谦逊和气、戒骄戒躁之人,才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只有保持谦和,才能保住自己积累的善果。

综上所述,认识命运的真相,改变自身的行为标准,通过行善来改变命运,这便是《了凡四训》的精髓所在。这本书影响深远,连曾国藩、稻盛和夫等一系列名人都深受其影响。所以,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尤其是那些正处于迷茫中的朋友们,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相信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读过此书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