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史说
编辑|简史说
2006年5月12日,位于朝鲜平安北道的大榆洞,迎来了一众来自中国的特殊客人。
在这群有大有小的客人中,为首者俨然是一位当时已经75岁高龄的女士,她现在的名字叫做刘松林,而相较之下,她以前的名字反倒更为人们所熟知——她叫刘思齐,曾经是毛岸英烈士的妻子。
说起来,此行,已经是刘思齐第五次拜访朝鲜,而这一次,除了刘思齐本人以及必备的随行官员之外,她还带上了她所有的孩子以及毛主席的所有子孙。
话说到这儿,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毛岸英牺牲之后的第12个年头,32岁的刘思齐在毛主席的劝说下,终于与一位名为杨茂之的男士结为伉俪,刘思齐的几个孩子也都是她与之后的丈夫所生。
那么,毛主席为何力劝自己的儿媳刘思齐改嫁?刘思齐的第二任丈夫杨茂之又是什么人呢?
毛岸英,刘思齐:一场最高规格,最低场面的婚礼
总的来看,毛岸英与刘思齐两人之间婚姻生活并不长,从正式举办婚礼,到婚礼后毛岸英奔赴朝鲜战场,再到新婚丈夫牺牲在朝鲜战场,满打满算,这期间的时间也不到一年。
只不过,婚姻生活虽短,但毛岸英与刘思齐,其实早在1927年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便已经有了渊源。
原来刘思齐是张文秋女士的女儿,而恰好在那场于武汉举办的大会上,毛主席听闻张文秋女士刚刚结婚三天,便打趣儿道:如果你生了女儿,我们就要“对亲家”。
这么不经意间的一句玩笑话,在日后却成了事实——不仅刘思齐与毛岸英喜组建了家庭,就连张文秋女士的妹妹邵华后来也与毛岸青喜结连理,倒是让人感慨天公作美。
1930年,刘思齐出生在湖北武汉,随后在1938年随父亲一起前往苏联看病。途中,他们一行人在新疆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截停、迫害,一家人被迫在新疆的监狱中度过了整整8年的时光,其父更是惨遭盛世才的杀害。
1946年,刘思齐被盛世才释放,回到延安。而巧的是,也就在他们一家人从新疆归来之时,年长刘思齐8岁,且同样在过去那段时日中历尽艰辛的毛岸英,也刚从苏联归国一年。
毛岸英与刘思齐相遇那年,刘思齐不过14岁的年纪,而在少女的回忆中,毛岸英无疑是一个身材高挑,年轻又潇洒的青年。
至于毛岸英,他也在见到这个一双眼睛明亮动人的女孩子之后,对对方产生好感。就好比日后刘思齐女士的回忆:“岸英说记得最深的就是我那双大眼睛,亮亮的。”
在那个时候的革命圣地延安,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有志青年,也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整个延安的青年都变得特别在意“自由恋爱”。
只不过,面对日后毛岸英的主动追求,刘思齐的内心却依旧总是会冒出一些小心思,就好比她告诉毛岸英,说他们之间的差距太大,还说毛岸英是洋学生,吃过洋墨水,而自己则是从监狱里面出来的,现在还在上培训班。
对此,毛岸英却说:
“我们两个的命运是相同的,是一条藤上的两颗苦瓜,我的妈妈是被反动军阀枪毙的,你的父亲也是被反动军阀害死的,我们小时候都坐过牢,都失过学,我想我们两个应该能够走到一起。”
毫无疑问,这段话打动了刘思齐的心,两个同样在童年历经了坎坷的“孩子”就这样走到了一起,待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已经确立了恋爱关系的毛岸英与刘思齐便随即来到北京。
在征得毛主席的同意后,情投意合,乃至于堪称天作之合的二人决定结婚,而值得一提的是,两人之间的婚礼,在后来也一度被称为是一场“最高规格,最小场面”的婚礼。
原来,当时正好要开一个政治局常委的会议,结果就在会议之前,毛主席直接为二者主持了婚礼,两桌饭配上全部常委和他们的夫人,再加上部分专门被请来的客人,这就是婚礼的全部。
在婚礼的最后,毛主席亲自为新婚的小两口给拿出一件大衣,说:“我没东西送给你们,这件大衣就给岸英穿吧。”
然后又补充道:“晚上你们两个盖上,这样思齐也有份了。”
就这样,两人正式结为伉俪。
毛岸英“以身许国”:我的哭声把整个中南海都惊动了
结婚后,毛岸英与刘思齐着实过了一段恩爱的夫妻生活,两人朝夕相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接下来的分别才会显得是那样的“不合时宜”。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而后,伴随着美国军队不顾中国反对的北侵,中共中央最终做出决定,要派志愿军前往朝鲜。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毛岸英作为一名曾经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并一度参加了苏德战争的革命战士,主动向毛主席提出要去朝鲜前线。
最后,毛岸英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父亲的许可,只不过,在妻子刘思齐这里,毛岸英只是告诉对方自己要去执行任务,将要离家很长一段时间,并未表明自己将去往朝鲜战争的前线。
也因此,在离别之时,刘思齐并不知晓此次一别,两人之间便是沧海桑田。
一个多月以后,毛岸英因遭敌人空袭而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刘思齐却自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一直到3年后才知晓事情的真相。
当然了,男人总是会习惯性地将风雨阻拦在家门之外,一方面,那时的刘思齐不知道朝鲜的详细情况,但毛岸英的内心却无比清楚,他明白,自己这一去便很有可能再回不来。
而另一方面,刘思齐当时正因病住院。为了不给患病的妻子带去更多的心理负担,所以在最后离开的时候,见到刘思齐起床将他送到医院门口,毛岸英不让妻子继续远送,只是朝对方深深鞠躬。
后来,毛岸英在抵达朝鲜之后曾向刘思齐写过一封信,但任何东西都没有透露,甚至没有邮戳。
此后,刘思齐再未收到过关于丈夫毛岸英的只言片语,也一直觉得内心不安,最后实在忍不住,就亲自到毛主席的办公室里去问。她问毛主席:“怎么岸英这么长时间都没消息?”
而在她的注视下,毛主席的表情明显抽动了一下,随后更是以一种悲伤的语气说道:“岸英他已经牺牲了,我怕你伤心难过,就一直没有告诉你……”
而听到毛主席的回答,刘思齐只觉得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接着便哭了起来。回忆起那时的情形,刘思齐说道:
“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握着主席的手哭了多久,只是听到有人说你不要再哭了,主席的手已经是冰凉了,这样我才醒来……我的心被击碎了,我的哭声也把整个中南海都惊动了。”
毛主席劝儿媳改嫁:思齐,你还年轻,前途还远得很
在得知毛岸英牺牲这一消息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刘思齐这位姑娘总是以泪洗面,回忆起那些在一起生活的幸福时光,她甚至不愿意相信丈夫已经牺牲的消息。
就这样,眼看着儿媳在对毛岸英的思念中日渐憔悴,毛主席也同样被一点一点地钩起对儿子的思念。
之后,为了让刘思齐走出内心的阴影,毛主席主动为儿媳改变了生活环境,先后将她派往苏联的莫斯科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学习。
不得不说,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进修,刘思齐在毕业参加工作后终于能够直面丈夫死亡的事实。而在接受之后,她又主动向毛主席提出,自己要去朝鲜的烈士陵园看望毛岸英。
要求提出,毛主席经过考虑也点头应允,怎料,或许是由于睹物思人,又或许是在见到毛岸英的墓碑后实在太过伤心,在这次朝鲜之行之后,刘思齐一度染上了严重的病情。
也正因如此,回来后刘思齐去看望毛主席,还惹得毛主席感慨:“思齐,我不该让你去朝鲜,害得你差点把命都丢了。”
闻言,刘思齐摇了摇头回答道:“爸,我虽然病了一场,但我不后悔,我应该去……而且我迟早要去的,不去看看岸英,我的心始终放不下。”
听到刘思齐这样说,毛主席也只能叹息摇头:
“你不要太伤心了,岸英他是一个好孩子,参加过苏里红军,参加过志愿军,所以也是一个合格的国际主义战士……无论如何,干革命总是要有人牺牲的。”
毫无疑问,毛主席对这位自己儿媳是有着万般关心的,这一点无论是从瞒着毛岸英的死讯,还是前面那段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事实上,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心理,毛主席在刘思齐这位儿媳走出丈夫牺牲的阴影后,曾不止一次地做对方的工作,希望这个姑娘能够趁年轻,再找到一位值得托付的人。在那段日子里,毛主席经常说:
“思齐,你还年轻,前途还远得很,你不能这样过一辈子。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将来老了,也还要个伴嘛,老来没伴,好凄惶啊!”
还说:
“我知道你对岸英的感情很深,但是望门守节是封建的东西,岸英不会赞成,爸爸也不赞成,你年纪轻轻的就这样孤身一身地生活,爸爸心里很难过,你就让爸爸给你找个对象吧。”
只不过对刘思齐来说,她当然知道毛主席的本意是为了她好,但就好像一个女孩子正在谈恋爱,别人却又给她找了一个对象,这样自然不可能让女孩子从心理上接受。
当然,正所谓好事多磨。
在毛主席的关爱下,渐渐地,刘思齐的内心也终究醒悟过来,因为毕竟人都要生活。而与此同时,刘思齐也觉得,不解决自己的个人生活问题,对毛主席而言也是一种很大的压力……
被毛主席祝福的新婚,平淡而温馨的生活
刘思齐后来的丈夫叫杨茂之。
当时,空军的领导来找毛主席,把杨茂之的出身、经历等材料一一介绍给毛主席,主席很高兴,认为这个教员的各个方面都很不错,政治上也很可靠,便主动朝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女士修书一封。信上说:
我托人给思齐介绍了一个朋友,我看此人各项条件均不错,不知你的意见如何?如你认为满意,可介绍二人见面。
说起来,杨茂之此人曾与著名的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一起前往苏联学习,亦曾在莫斯科大学的中国学生联谊会上与刘思齐见过几面,只是未曾深交
归国后,杨茂之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的副师级教员,更是变得两耳不闻窗外事,惹得自己到了快30岁还是单身。于是乎,在获知了有人专门为自己找了对象之后,杨茂之倒是坦然受之。
至于刘思齐,在被母亲介绍了这个朋友之后,尽管她在一开始并不能够毫无芥蒂地接受对方,但在相处过程中感受到对方的为人正派、好学上进之后,也渐渐萌生了结婚的念头。
等到1961年12月31日,刘思齐主动找到毛主席,将自己准备与杨茂之结婚的消息告诉了对方。而对此,毛主席也很高兴,只听他笑着对刘思齐说道:“这样才对嘛,那爸爸就祝你们新婚快乐了!”
就这样,带着毛主席的祝福,1962年的2月中旬,刘思齐与杨茂之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婚礼,毛主席虽未到场,但也亲自挥毫写下一幅《卜算子·咏梅》,托人交予这对新婚夫妇,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事……
当然,在婚后,杨茂之与刘思齐婚姻幸福,并先后诞下四个孩子,生活于平淡显得十分温馨。
在这样的生活中,时间一转便来到了2006年,这时的刘思齐已经是75岁的高龄。
在朝鲜打大榆洞,毛岸英牺牲的地方,刘思齐双手抚摸着墓碑放声痛哭,待到情绪稍定,她喃喃地说:
“岸英,今天我带孩子们前来给你扫墓,他们憧憬你,思念你……我老了,已经不是当年的思齐了,一旦我因为年迈或者生病不能再来给你扫墓,他们会代我来的,你永远都是他们的亲人。”
诚然,分别后的56年让这世间的一切都变了模样,但刘思齐内心却依旧将毛岸英视为自己的亲人,这不仅是因为曾经的爱情,也是因为毛主席一家从始至终都对她表现出的关爱,与适时的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