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阮朝灭亡好惨!皇后被霸占,皇帝遭凌迟,宗室成员无一存活

千金不及淇淋史 2025-02-09 16:36:14
前言

他们是亲兄弟,却活生生演绎了一场"农民版权力的游戏"。

他们从放牛娃变成了皇帝,却在24年内把江山玩得支离破碎。

他们为农民打天下,却最终成为比地主更凶残的压迫者。

他们誓言要均田免赋,到头来却让百姓沦落到"市场贩卖人肉充饥"的地步。

这就是越南历史上最魔幻的王朝——西山朝。

三个农民兄弟,如何在短短三年内推翻两个王朝?为什么他们最后会被凌迟处死,甚至连尸骨都被挖出来鞭尸?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权力游戏?

三兄弟分天下:一个农民王朝的崛起之路

越南广南国统治者万万没想到,他们的覆灭会来自三个默默无闻的农民兄弟。更想不到的是,这三个农民兄弟不但推翻了他们的统治,还建立了越南历史上第一个农民王朝。

这三兄弟本姓张,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母亲姓阮,在当地也是个受人尊敬的"善人"。兄弟三人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但生活在广南国这样一个腐朽的统治下,再好的教育也难以改变他们贫苦的命运。

1771年的一天,三兄弟实在受不了官府的盘剥,决定反了。大哥阮文岳对弟弟们说:"咱们姓张,在这儿没人知道。不如改随母姓,用阮这个贵族姓氏,更容易得到百姓的拥护。"二弟阮文侣和三弟阮文惠都觉得这主意不错。

这一着棋走得妙。起义军打着"阮"姓的旗号,很快就得到了大批农民的响应。一传十,十传百,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广南国的大街小巷。

当时的越南,不管是广南国还是北方的后黎朝,都已经烂透了。地主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官员们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阮氏三兄弟打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老百姓自然群起响应。一时间,参加起义的农民像潮水一样涌来。三年不到,他们就占领了大片土地。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等到推翻了广南国和后黎朝的统治,建立了西山朝,三兄弟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这江山怎么分?

要知道,自古以来,天下就只有一个皇帝。但三兄弟一起打天下,谁也不服谁。大哥阮文岳觉得自己是老大,应该当皇帝。二弟阮文侣觉得自己出力最多,三弟阮文惠则认为自己最有能力。

最后,三兄弟想出了个"创新"方案:大哥在中央当皇帝,二弟当东定王,三弟当北平王。这不就跟周朝分封制差不多吗?

这个方案看似完美,实际上却埋下了祸根。周朝的分封制最后不是也搞得天下大乱吗?更何况三兄弟都是农民出身,没读过几天书,哪里懂得治国之道?

果不其然,分地盘没多久,三兄弟就闹起了矛盾。大哥阮文岳当上皇帝后,整天花天酒地,还看上了三弟的老婆。三弟阮文惠不干了,带兵来打大哥。

更讽刺的是,当时的乾隆皇帝看到这个机会,马上就开始挑拨离间。他专门册封阮文惠为安南国王,这下可好,一家人彻底闹翻了。

这就是农民起义军的通病。没有政治经验,不懂得治国之道,最后难免重蹈覆辙。就像中国的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他的部下们一个个都变成了新贵族,干起了当初他们要反对的事情。

阮氏三兄弟建立的西山朝,虽然打着为农民谋利益的旗号,但最终还是走上了老路。他们启用了大量旧官僚,这些人表面上顺从,背地里继续压榨百姓。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不也是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豪言壮语吗?可等他当上了王,不也是一样挥霍无度、穷奢极欲吗?

这个教训告诉我们,推翻一个旧政权容易,建立一个新秩序难。如果没有完整的治国理念和完善的制度设计,再轰轰烈烈的革命,最后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这就是西山朝覆灭的第一个伏笔。一个分裂的政权,一群没有治国经验的农民,一套照搬古代的制度,注定难逃灭亡的命运。

从革命者到压迫者:权力带来的腐蚀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许多推翻暴政的革命者,最后都变成了他们曾经痛恨的样子?

西山朝的阮氏三兄弟就是典型案例。当年他们带领农民起义时,可是立下过"均田免赋"的铮铮誓言。可当革命成功后,农民们等来的不是天堂,而是另一个地狱。

这个变化过程,堪称权力对人性最深刻的腐蚀。

阮氏三兄弟建立西山朝后,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他们不懂治国。别说三兄弟了,就连他们手下的那些农民将领,也都是只会打仗不会治国的莽夫。

西山朝第二代皇帝阮惠

怎么办?不懂可以学嘛。可问题是,向谁学?

无奈之下,三兄弟只好启用了一批后黎朝和广南国的旧官僚。这些人可都是人精,表面上对新朝恭恭敬敬,背地里却在盘算着怎么捞好处。

有个叫阮文赐的官员,就是个典型。此人原是广南国的税官,投靠西山朝后,被封为大司马。他上奏说:"陛下,农民们现在手里有了土地,正该多交些赋税,为国家充实库房啊。"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阮文岳也觉得有理。于是,农民们又开始交起了重税。这不就是邯郸学步,学起了前朝的老套路吗?

更要命的是,那些跟着阮氏三兄弟打天下的农民将领们,一旦当上了大官,比那些旧官僚还要贪得无厌。

有个叫陈光耀的将领,原本是个放牛娃,跟着起义立了大功,被封为将军。这家伙当官后,在自己的封地上横征暴敛,老百姓苦不堪言。有人告到朝廷,他就说:"我当年可是跟着皇上打天下的功臣,这点福利还不该享受吗?"

权力的魔力就是这么大。昨天还在喊着"打倒贪官"的革命者,今天就变成了比贪官还要贪婪的新贵族。

1799年,英国外交官斯当东路过越南,在日记里写道:"这里的将军们骑着高头大马,穿着锦衣华服,出门都有数十个仆人簇拥。而街上的百姓却面黄肌瘦,有的甚至在市场上公开贩卖人肉充饥。"

这哪里还是当年那个要为农民谋福利的农民政权?分明就是换了个皮的封建统治。

更讽刺的是,这些农民出身的新贵族,比旧贵族还要会享受。阮文岳的一个心腹将领,在自己的府邸里养了上百个歌姬舞女,每天笙歌燕舞,不亦乐乎。这样的事例,在当时的史料中比比皆是。

权力就像一杯烈酒,喝下去的人很容易就会醉。当年跟着起义时,他们喊的是"均田免赋";等到当权后,他们想的却是"广收多占"。

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中国明末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不也是这样吗?当年喊着"均田免粮"口号起义的农民军,进了北京城后,还不是把皇宫里的珍宝分得精光?

这就是农民起义政权的通病:没有完整的政治理念,没有成熟的治国方略,只知道推翻旧制度,却不知道如何建立新秩序。

最终,西山朝成了一个四不像的政权:既没有延续农民起义时的革命理想,也没能建立起有效的统治体系。统治者沉醉于权力的美酒中,却忘记了农民的疾苦。

这样的政权,不亡都难。

可悲的是,当西山朝灭亡时,那些曾经跟随阮氏三兄弟打天下的将领们,几乎都死得很惨。他们或许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死在农民起义的屠刀之下。

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今天的革命者,往往会成为明天的保守派;今天的压迫者,终将成为明天的被压迫者。

王朝内斗:手足相残的权力游戏

古人说"骨肉相残,最是伤情"。可在权力面前,连亲兄弟都能反目成仇。

阮氏三兄弟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权力游戏"。这三兄弟打江山时亲如一家,分江山后却杀得你死我活。这种反差,让人不禁唏嘘。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1787年。当时,大哥阮文岳已经当上了皇帝,但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封地。眼看三弟阮文惠的地盘物产丰富,他就起了贪念。

更要命的是,阮文岳看上了三弟的老婆。这位三弟妹不但长得貌美,还很有才干。一天,阮文岳趁三弟外出打仗,竟然强行霸占了三弟妹。

这事让阮文惠彻底怒了。他派人传檄各地,痛斥大哥的恶行:"吾兄既得志,日肆淫暴,夺吾妻,占吾地,如此不仁不义,天理难容!"

大哥也不示弱,立即调兵遣将,准备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弟弟。就这样,一场兄弟相残的内战爆发了。

二哥阮文侣在这场争斗中左右为难。他既不敢得罪当皇帝的大哥,又不愿背叛有实力的三弟。最后,他选择了明哲保身,躲在自己的封地里当起了缩头乌龟。

这时候,清朝乾隆皇帝看准了时机,开始玩起了离间计。他特意册封阮文惠为安南国王,这一下可好,直接把阮氏三兄弟的矛盾推向了顶峰。

大哥阮文岳气得直跳脚:"我才是西山朝的皇帝,凭什么册封他当国王?"三弟阮文惠则洋洋得意:"清朝皇帝都认可我了,你算老几?"

就这样,一个统一的西山朝,实际上分裂成了三个互不统属的政权。大哥占据中部,成天纸醉金迷;二哥躲在东部,当起了甩手掌柜;三弟霸占北部,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权力的分散导致了军事实力的削弱。阮文惠死后,他的儿子阮光缵继承了父亲的地位。这时候,一个叫阮福映的人趁机崛起了。

这个阮福映可不简单,他是原来广南国阮氏家族的后裔,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就等着西山朝内讧的机会。

阮福映先是打败了实力最弱的二哥阮文侣,占领了他的地盘。阮文侣只好投奔大哥阮文岳,但大哥不但没收留他,反而嘲笑他没用。

这下可好,二哥郁闷而死,大哥独自应对阮福映的进攻。但此时的阮文岳已经是个只会享乐的昏君了,哪里是阮福映的对手?结果被打得大败,最后也郁郁而终。

临死前,阮文岳一定很后悔。如果当初三兄弟同心协力,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可惜,权力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这场内斗的结果是,原本统一的西山朝四分五裂,最终被阮福映各个击破。这让人想起了三国时期的蜀汉,刘备创下的基业,最后却被他的儿子刘禅弄得亡国灭种。

更讽刺的是,阮氏三兄弟当初起义时,号召农民们"团结一致,打倒暴政"。可等他们当权后,却为了一己之私而自相残杀。这不正是权力带来的腐蚀吗?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西山朝能够建立,靠的是三兄弟同心;西山朝的灭亡,也是因为三兄弟反目。

这就是权力的魔咒:它能让兄弟成为敌人,让父子反目成仇,让亲人变成仇人。在权力面前,什么亲情道义,都显得那么脆弱。

西山朝的内斗,最终为它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可悲的是,当阮福映的铁蹄踏来时,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权贵们,却只能在历史的风雨中灰飞烟灭。

这个教训,值得后人深思。

亡国之痛:一位复仇者的疯狂报复

如果说复仇有多狠,阮福映的复仇可以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这个人是广南国旧王朝的后裔,年轻时眼睁睁看着阮氏三兄弟灭了自己的家族,还把祖先的坟墓都给刨了。这口气,他整整憋了三十年。

1801年,在法国人的支持下,阮福映终于等到了复仇的机会。他率军在灵菜山和顺安海口与西山朝决战,一战击溃西山朝的主力。

这一仗打得很惨烈。据当时的记载,海水都被染成了红色,尸体堆积如山。西山朝最后的皇帝阮光缵仓皇逃命,他的皇后黎氏玉萍落入阮福映之手。

阮福映对待这位皇后的方式,充满了羞辱性。他不但强行把黎氏玉萍纳入后宫,还逼她给自己生了两个儿子。这种赤裸裸的羞辱,简直比杀了她还难受。

1802年,阮光缵被活捉。阮福映终于可以大开杀戒了。他下令把阮光缵关在木笼里,押着在街上游街示众。街上的百姓看到这一幕,都不禁毛骨悚然。

接下来的一幕更加骇人。阮福映命令把阮光缵凌迟处死。这种酷刑是从中国引进的,犯人要被割上三千六百刀才会死。

一个法国传教士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他在日记中写道:"那个可怜的皇帝被绑在柱子上,刽子手一刀一刀地割他的肉。他的惨叫声震天动地,但没有人敢求情。"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阮光缵被凌迟之后,阮福映又下令用五头大象分尸。当时阮光缵还没断气,就被大象活生生地撕成了碎片。

这种残忍的手段,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就连中国古代最残暴的君主,也很少用这么狠毒的刑罚对待亡国之君。

阮福映的疯狂还没完。他下令把阮光缵的尸体悬挂在城墙上示众,还把他的头盖骨做成酒杯。这种做法,让人想起了匈奴人用敌人头盖骨做酒器的野蛮传统。

不仅如此,阮福映还派人把已经死去多年的阮文岳和阮文惠的尸骨挖出来,同样进行分尸。他甚至允许士兵对着这些尸体大小便,这种侮辱死者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

阮福映解释说:"朕为九世而复仇。"这句话道出了他内心的仇恨有多深。

但阮福映的复仇还没结束。他下令搜捕所有西山朝的宗室成员,不管男女老少,统统处死。那些跟随阮氏三兄弟打天下的功臣,也都被杀得一个不剩。

直到1831年,阮福映的儿子还在追杀西山朝的遗孤。最后找到的三个幸存者,是阮文岳的两个孙子和一个曾孙,全都被腰斩处死。

这种赶尽杀绝的复仇,让人想起了秦始皇坑杀赵国降卒的残暴。但即便是秦始皇,也没有对待死人这么残忍。

阮福映的复仇,超出了一般复仇的范畴。这已经不是为了消除政治威胁,而是一种变态的发泄。他似乎要用最残暴的方式,来抚平自己内心的创伤。

阮福映

有意思的是,当阮福映向清朝请封时,他表现得却异常谦恭。这说明他很清楚,什么时候该做疯子,什么时候该装孙子。

这种极端的复仇,虽然让阮福映出了一口恶气,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诸多争议。他建立的阮朝,后来也因为过分亲近法国人,最终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这或许就是报应吧。正如中国古话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阮福映的复仇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权力和仇恨能把人性扭曲到什么地步。这种疯狂的报复,不但没有为历史留下正面的启示,反而成为了人性之恶的典型案例。

历史的轮回:农民王朝的共同宿命

翻开历史的扉页,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由农民起义建立的王朝,都逃不过短命的宿命。

西山朝存在了24年就灭亡了,这让人不禁想起中国明末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甚至连北京城都没坐热,就被清军赶了出去。

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农民政权的共同悲剧。

先说西山朝。阮氏三兄弟起义时,喊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可是当他们当上皇帝后,却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承诺。

这种情况,跟李自成何其相似。李自成进北京城时,他的将士们第一件事就是抢劫皇宫,把几百年积攒的财宝一扫而空。那些曾经叫嚷"均田免粮"的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新贵族。

李自成

有个清朝官员在日记中写道:"闯贼入城后,其将领皆穿锦衣,乘华轿,比之国朝权贵更甚。"这话要是用在西山朝身上,简直是一模一样。

这就暴露出农民起义军的第一个致命弱点:没有完整的政治理念。他们只知道反对什么,却不知道该建立什么。

就拿阮氏三兄弟来说,他们建立西山朝后,完全不知道怎么治理国家。最后只能启用旧官僚,结果这些人带来了更多的腐败。

这种情况在李自成那里也出现过。他进北京后,不得不用明朝的旧官僚。结果这些人阳奉阴违,暗地里还是帮着清军。

第二个致命弱点是:农民军缺乏文化修养和政治智慧。这一点从阮氏三兄弟分封天下就能看出来。

他们竟然学周朝搞分封制,结果弄得兄弟反目,最后亡国。这种政治幼稚病,在李自成身上也有体现。他占领北京后,不思发展生产,反而沉迷享乐,结果很快就失去了民心。

一个当时的越南文人写道:"三兄弟本是农夫,不通文墨,只知打打杀杀。当了皇帝后,既不知礼制,又不懂治国之道,如何能长久?"

第三个致命弱点是:农民军容易被权力腐蚀。当年跟着打天下的将领们,一旦当上官,比原来的贵族还要贪婪。

这种现象被历史学家称为"阶级蜕变"。就是说,当农民变成统治者后,他们很快就会抛弃原来的阶级立场,变成新的压迫者。

有意思的是,这种蜕变往往比原来的统治者更快、更彻底。就像有句老话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农民出身的官员,往往比世家子弟更会压榨百姓。

阮氏三兄弟的亲信将领陈光耀就是个典型例子。这个原来的放牛娃,当上将军后,在自己的封地上横征暴敛,比原来的贵族还要狠。

最讽刺的是,这些农民出身的新贵族,还特别爱摆阔。他们穿最贵的衣服,住最大的宅院,养最多的姬妾。他们似乎要用这种方式,来弥补自己内心的自卑。

这不正是李自成部下的翻版吗?当年那些衣衫褴褛的农民军,一进北京城就换上了锦衣华服,住进了王公贵族的豪宅。

李自成

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单纯的推翻并不等于进步。如果没有先进的政治理念,没有成熟的治国方略,农民起义最终只能是改朝换代,而不是真正的社会变革。

西山朝的覆灭,与其说是被外部力量打败的,不如说是被自己的内在缺陷击垮的。这个由农民建立的王朝,最终也没能逃脱农民政权的宿命。

这段历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革命不能只停留在推翻旧制度上,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新秩序。如果新的统治者只是换了人当家,而没有带来真正的进步,那么这样的革命注定是不完整的。

这就是为什么农民起义虽然轰轰烈烈,但最终都难逃短命的命运。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得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农民只会打江山,不会坐江山,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结语

农民起义军夺取政权后,往往会重复他们曾经反对的错误,最终走向灭亡。

为什么几乎所有农民起义建立的王朝都难逃短命的命运?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人性的悲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