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遭遇人生低谷,有时不必多言,只需在沉寂中磨炼自己,只待春风一来,还它个万紫千红、树树花开。
10年前,章子怡触底反弹,凭“宫二”大奖拿到手软,用专业能力再次稳稳站住脚跟。
10年后,她结束了一段婚姻,体验了人妻、人母角色后,再次磨刀霍霍拼事业。
新片《酱园弄》和陈可辛导演合作,取材于1945年震惊一时的“上海酱园弄杀夫案”。
这个案子被称为“民国四大奇案”之一,案件扑朔迷离,还笼罩了桃色疑云,凶手被判死刑,最后却活到了80多岁。所谓时也,命也,运也,其中际遇,缺了哪一个环节都不是最后这结果。
那么章子怡这次能否带来新的惊喜?这个案子到底怎么回事?张爱玲的闺蜜又在此案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我们一起来看看。
1945年3月20日,上海新昌路酱园弄85号。
住在楼下的王某,无意中感觉头顶上有液体滴落,伸手一摸,是血。
血水从天花板上渗下来,而楼上住的是詹云影夫妇。
他立即上楼,发现詹周氏神情恍惚呆坐在房间,而丈夫詹云影,已被她用菜刀大卸16块,装在一个箱子里。
詹周氏被当场扭送到警察局,并对杀夫行为供认不讳。
这件事在当时热度很高,如果也有热搜,恐怕是要瘫痪的地步。
杀夫,并且大卸16块。够狠。
另外,报纸对这件的细节描述用了很多情绪化的语言,比如“身穿旗袍”“谋杀亲夫”等,加之案件里确实出现了另外两个男性,大家一边好奇一边猜测:凶手詹周氏必定是个潘金莲式的妇人,又美又毒又淫荡。
事实是,当时詹周氏29岁,身高1米50,长相平平,和美妇人完全对不上号。
但,瘦小的她是怎么杀的200斤壮汉詹云影,是否真的另有“奸夫”呢?
此案牵涉到的两个男性,一个是贺大麻子,一个绰号“小宁波”。
贺大麻子是詹家的邻居,曾多次给过詹周氏钱财,并和她发生关系。
詹周氏承认和贺大麻子“噶姘头”,但不承认他杀人,指供说小宁波才是真正的同党和“奸夫”。这不禁让人纳闷,这个瘦小的女人,到底有多少情夫?
但最后这两个男人都有不在场的证据,詹周氏这才承认,自己是屈打成招,因为小宁波是丈夫的损友,她故意指认他。
最后,詹周氏作为唯一的凶手被判处死刑,很多人拍手称快。
一个月后,事情却出现了转机。
最先为詹周氏发声的,是上海女作家苏青。
苏青,当时和张爱玲一起被誉为“文坛双壁”,她发表了一篇文章,态度明确:《为杀夫者辩》。
苏青很勇敢,并且有理有据。
她认为詹周氏杀夫的原因,完全是因为被生活逼到了绝境,没有杀人便会自杀,罪有可原,并把案件上升到妇女解放和社会问题的层面,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对苏青进行人身攻击,说她自己就是詹周氏式坏女人,所以才为詹周氏狡辩,还有人骂苏青是为了博眼球、出风头。
苏青顶住层层压力,继续发声,其她女作家也纷纷响应,还开辟了讨论“酱园弄杀夫案”的专栏。
比如另一位女作家关露,就对“淫妇可杀”论反驳说:“为何只有淫妇,而无淫夫?既然淫妇皆可杀,为何淫夫就不可杀?”
声援的声音越来越多,也促使更多人,透过津津乐道的“潘金莲”式的污名,去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看到不幸婚姻里一个女性真实的处境——
詹周氏,丹阳人,原姓杜,小名春兰。从小父母双亡,由周姓亲戚抚养长大,因此改名周惠珍。9岁被亲戚卖到上海当铺做丫头,17岁被当铺老板娘做主许配给自家伙计詹云影,21岁正式结婚。
短短几行,半生血泪。
周慧珍幼年孤苦,本以为结婚后人生有了依靠,谁知再次跳进火坑。
詹云影五毒俱全,出轨、酗酒、赌博、打老婆,都是拿手好戏。一个月带不了几个钱回家,稍不如意就对周慧珍又打又骂。
周慧珍在家无米下锅,就偷偷找了份苦工想挣点钱,谁知詹云影知道后勃然大怒,骂她“找工作是假,找男人是真”,把她打得头破血流。
长期殴打和辱骂,甚至用“把你饿死”相威胁,不给饭吃。
那个所谓的“情夫”贺大麻子,也许就是这样趁虚而入的吧,他出点钱,她出自己的身体。没有尊严,只为活命。
杀人之前,其实她也自杀过。有一次周慧珍饿得受不了,竟直接喝下“来苏水”,但被邻居发现,救了回来。
几年下来,周慧敏精神和肉体饱受摧残,已经崩溃到了极点。
1945年3月20日凌晨,詹云影回到家后再次发生争斗。等他熟睡,她终于举起了菜刀......
苏青等人的仗义执言,引发了更多人对困境女性的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周慧珍伸出援手。
一位不知名的外国嬷嬷,出庭做了假证,说周慧珍怀孕了,如果要判死刑,就要等到她把孩子生下来。
谁知这一拖,竟拖出了柳暗花明——不久抗战胜利,汪伪政府倒台,之前的判决无效。蒋政府重新审理此案,把死刑改成了有期徒刑15年。
不得不说一句:时也,命也,运也。
据说,周慧珍在提篮桥女监服刑时,绣花又快又好,是女犯中的佼佼者。上海解放后,她因为积极劳动,表现良好,又被安排到苏北某农场劳动改造,直至刑满自由。
这样一个勤劳能干的女性,如果生活在今天,必定会有很多出路。
周慧珍43岁时再婚,生活稳定。因为自己没孩子,就在幼儿园做阿姨,一直到退休,后来留在农场安度晚年,再也没有回过上海。
1990年,曾有记者前去采访她。当时她年近80岁,身体硬朗,说着40年代的上海话,拿着100多元的工资,平时打打小麻将,和邻居们关系很好,还认了很多干儿子干女儿。
至于当年,她一字不提。
周慧珍的悲剧,是底层女性的悲歌,也是一个时代女性的悲歌。
即便女作家苏青本人,条件要好得多,书香家庭、才貌双全,16岁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后来因为结婚退学,还生了5个孩子,却依然遭遇过丈夫毒打,为了自救,她不惜净身出户,只身前往上海。
所以,苏青、关露等女性勇敢发声,是为自己鸣不平,也是为更多女性争取尊重和平等。
时至今日,周慧珍的故事早已远去,家暴的悲剧却并没有消失。
怎样理解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如何给被暴力威胁者以切实有效的帮助?
性别不是原罪,但我们希望,能有更多途径,让男女两性对彼此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希望能有更多人,给弱者以看见,以支持,以帮助。
遭遇困境时,但凡能有个出路,但凡能有人拉一把,周慧珍们也许就能挨过人生的绝望,让心里的那把刀,软下来......
我是欢迎关注
参考资料:
《酱园弄杀夫案的细节种种》公众号:山河小岁月/作者:阿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