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两位战神,不仅同名同姓,还在同一年被同一个人所杀

灵巧饭团 2025-02-25 13:04:13

不少人指责朱元璋诛杀功臣,实际上刘邦才是开此先例者。刘邦建立汉朝后,收拾功臣的手段也不含糊,被杀的功臣数量与朱元璋所杀相比,差不了太多。

这里面有两位名将,名字一模一样,可结局都不太好,最终都在刘邦的算计下丢了性命。

【疑神疑鬼的刘邦】

刘邦这人,从一方面看,他没啥突出本领,这算个缺点;但换个角度,他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本事,反而能广纳贤才,这又成了优点。

想当年,刘邦被雍齿背叛,连老家丰邑都丢了。他两次攻打雍齿,都吃了败仗。没办法,最后靠项梁帮忙,才把雍齿打败。从这事儿能看出,刘邦那时的能力确实不咋地。

因深知自身能力有限,旁人若提合理建议,他一概接纳。如此一来,人才纷纷归附于他。凭借这,他得以战胜项羽,最终成功创建汉朝。

刘邦称帝后,对功臣满心忌惮。他老怕这些人危及自己皇位,特别是异姓诸侯王。这帮人大多只接受调遣却不听从诏令,势力又强,刘邦压根儿就没法掌控他们。

刘邦登基第二年,便开始谋划除去那些异姓诸侯王。那会儿他早忘了,自己能登上皇帝宝座,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这些人出力。

【韩信:天真的军神】

刘邦心里头最犯嘀咕的当属韩信。实际上,在这之前,刘邦就已经有两次,流露出对韩信的忌惮情绪,这也能看出刘邦对韩信很不放心。

头一回是楚汉相争那时候,刘邦的任务是把项羽的注意力引过来,好让韩信能分出兵力,去攻打别的诸侯国,开辟出另一个战场。

韩信一路顺风顺水,可刘邦这边却不乐观,屡屡被项羽打败,势力严重削弱。随着双方形势变化,一强一弱对比明显,刘邦忧虑韩信会不再受自己辖制。

于是,安排人手冒充自己去缠住项羽,自己则趁夜奔往韩信营地。刘邦拿到韩信兵符,调走大部分兵力后,韩信这主帅才知晓此事,刘邦事先根本没跟他通气。

刘邦能悄无声息地达成这些,关键在于韩信身旁的副将乃至部分中层将领,都为刘邦所用。刘邦对韩信并非真心信任,只不过看重其才能,才给了他重要职位。

与其说这两人是传统的君臣关系,倒不如讲他们更像搭伙做事的伙伴。韩信呢,凭借自身本领作为“本钱”,就好比是以技术入股的合伙人。

楚汉争霸落幕,刘邦又一次表露对韩信的戒心。当时,他借把韩信从齐王改封楚王这事儿,顺势夺了韩信兵权。至此,那三十万大军统统落入刘邦手中。

话说回来,刘邦实在没能力养活这么多人,没办法,只能把这些人打发走了。

刘邦都已明显流露出不信任,韩信却单纯地觉得,刘邦会念及君臣之间的情分。

谋士蒯彻曾劝韩信手握重兵,和刘邦、项羽形成三分天下之势,借此从中获利。可韩信并未采纳他的建议,没有这么做。

待他当上楚王,钟离眜也曾劝韩信凭借手中兵力独立,可韩信依旧没听进去。

刘邦使计将其诱至营帐,随便寻个由头,就剥夺了他楚王的封号,把他降为淮阴侯,还将他软禁于长安城。

到这时韩信才发觉,刘邦心里根本没什么君臣间的情义,在他看来利益才是首位。可韩信明白得太迟了,一切都难以挽回。

之后,刘邦借吕后之力,编造韩信企图谋反的借口,把韩信给杀了。

那位堪称军神的人物,离世的方式竟这般窝囊,着实让人深感惋惜。

【韩王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跟楚王韩信比起来,另一个韩信的死,那可称得上是壮烈不少。楚王韩信的死或许带着诸多复杂因素,而这位韩信,在生命终结时,展现出了一种令人赞叹的壮烈姿态。

为区分两个韩信,大家常把其中一位叫做韩王信。但像《史记》这类史书,依旧称其为韩信。我头回读《史记》时,就因这称呼,老是将他俩搞混,读得一头雾水。

韩王信是韩襄王后代,有着正统王族血脉。不像刘备虽称中山靖王之后,韩王信这王族血统要地道、纯正得多,和刘备所谓的皇族出身相比,纯度不可同日而语。

刘邦揭竿而起后,拿下韩国旧地。为收买人心,他寻到韩信,安排其在自己麾下当将军。待刘邦建立汉朝,韩信因战功卓著,获封韩王。

韩王信打仗本事比不上韩信,可在刘邦麾下将领里,实力也相当突出,比刘邦强不少。所以,刘邦琢磨着,对付韩王信,不能硬来,还得靠智取的法子。

韩王信起初封地有不少战略要地,刘邦心里犯嘀咕,便把他封地挪到挨着匈奴的地儿。这么做,一来能让他抵挡匈奴,保障汉朝安稳;二来还能趁机削弱韩王信实力,巴不得他跟匈奴打得两败俱伤。

韩王信这运气着实不佳,偏在这时,匈奴出了个冒顿单于。冒顿单于堪称匈奴史上最厉害的头领,他把匈奴实力提升好多倍,韩王信压根儿就没法跟匈奴抗衡。

韩王信和韩信并非同一人,他对刘邦的想法摸得透透的。所以,匈奴大兵逼近时,他毫不犹豫,立刻就选择了投降。

所以呢,他没跟匈奴拼个你死我活,反倒跟匈奴成了盟友,一起对付汉朝。如此一来,西汉刚建立那会,最大的危机就降临了。

韩王信深知汉朝虚实,又有军事本事,再加上匈奴兵力雄厚,这几方面因素一凑,搞得汉朝那阵子人心惶惶,局势动荡不已。

刘邦没办法,只能动用全国力量出兵征伐。他成功打败韩王信,韩王信狼狈逃窜。之后,刘邦又战胜匈奴大军,可就在他想彻底消灭匈奴时,惊觉自己陷入了包围。

其实啊,这全是韩王信跟冒顿单于设的计,想把刘邦给解决掉,好让汉朝没了主心骨。好在汉朝士兵作战能力比匈奴料想的强得多,而且刘邦的援兵马上就到。冒顿单于最后决定放刘邦走。

刘邦为稳住匈奴,采取了和亲之策。彼时,匈奴势力不容小觑,刘邦权衡利弊,通过与匈奴联姻这种方式,意图平息双方矛盾,达到安抚匈奴人的目的。

虽说匈奴偶尔还会挑事,但不至于立马就彻底翻脸。刘邦这边没了匈奴的紧迫威胁,凭借兵力上的绝对优势,把韩王信给灭掉了。

和韩信比起来,韩王信那是绝不屈服,哪怕打到只剩一人一马。他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最后能在战场上壮烈牺牲,也算是死得有价值,没丢身为将领的脸面。

刘邦把异姓诸侯王都给收拾了,改封刘姓宗室当诸侯王,觉着这么做能让汉朝江山稳如泰山。可没想到,才过几十年,这些刘姓诸侯王就闹起“七国之乱”,差点把大汉江山给弄没了。

倒是开国功臣们平息“诸吕之乱”,稳住了大汉天下。这么看,刘邦先前的举措着实不妥。当初他的做法,对比功臣们此次护江山之举,显得不恰当。

0 阅读:59
评论列表
  • 2025-02-28 07:26

    你真是太小看刘邦了,连石勒这么牛逼的人都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