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奇案:孕妇临盆时与丈夫吵架,引发丈夫盗取胎儿事件

评书小馆 2025-04-18 18:05:13
夫妻争吵埋下祸根

明朝万历年间,应天府江宁县的一户普通农家,住着一对年轻夫妻。丈夫张二牛,以贩卖山货为生,妻子王氏,是邻村木匠的女儿。两人成婚三年,日子虽不富裕,倒也和睦。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秋,王氏怀胎十月,即将临盆。这本是喜事,却因一场争吵,成了悲剧的开端。

据《江宁县志》残卷记载,万历二十三年十月初七,张二牛因家中无钱请稳婆接生,与王氏爆发激烈争执。王氏腹痛难忍,哭骂丈夫无能,张二牛羞愤之下摔门而出。当夜,邻居听见张家传来凄厉哭喊,次日清晨,王氏竟被发现死于卧房,腹中胎儿不翼而飞。

离奇命案惊动官府

案件上报至江宁县衙,县令李秉忠亲自带仵作勘验。现场无血迹,王氏脖颈有淤痕,腹部被利器剖开,手法粗糙,胎儿连胎盘一同失踪。更诡异的是,屋内财物分文未少,唯独灶台旁多了半碗未喝完的符水。李县令当即下令缉拿张二牛,却发现此人早已失踪。

民间传言四起:有人说张二牛被邪祟附体,盗胎炼丹;也有人猜测王氏与人私通,遭夫报复。李县令深知此案蹊跷,一面张贴海捕文书,一面走访乡邻。一位老妇透露,张二牛曾向村中神婆求过“转胎符”,称“若这胎再是女儿,便无活路”。原来,张二牛三代单传,对子嗣执念极深,王氏此前已连生两女,均夭折于襁褓。

深山追凶,真相骇人

十日后,捕快在江宁郊外的青龙山破庙中找到了张二牛。他蜷缩在神像后,衣衫褴褛,怀中紧抱一团破布,布中竟是一个浑身青紫的死婴!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婴儿脐带上还连着半截符纸,上面画着歪扭的咒文。张二牛神志不清,口中反复念叨:“儿子……我的儿子……”

经仵作验尸,死婴确为王氏所怀男胎,但因早产且遭粗暴取出,已窒息而亡。李县令连夜提审张二牛,终于拼凑出案件全貌:那日争吵后,张二牛赌气离家,却在村口撞见神婆。神婆蛊惑他:“若用亲爹的血开刃剖腹,可保胎儿转女为男。”张二牛鬼迷心窍,半夜返家,趁王氏阵痛时将其掐晕,用砍柴刀剖腹取胎。未料胎儿取出即死,他惊慌之下逃入深山,最终精神崩溃。

民俗之恶与人性之愚

案件水落石出,李县令依《大明律》判张二牛凌迟处死,神婆以“妖言惑众”罪问斩。此案卷宗被收录于《刑案汇览·万历卷》,成为明代迷信害人的典型案例。更令人唏嘘的是,仵作验尸时发现,王氏腹中胎儿本就是男婴。张二牛因愚昧与偏执,亲手断送了妻儿性命。

案件背后,折射出明代底层社会的残酷现实:重男轻女的宗法观念、医疗匮乏导致的生育高风险、神棍巫婆对百姓的精神操控,三者交织成一张吃人的网。据《明实录》统计,万历年间因难产死亡的妇女中,近三成与迷信接生手段有关。

余波

此案轰动南直隶,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刑部颁布新令:严禁巫医参与接生,违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江宁县衙亦在城乡广贴告示,普及稳婆培训。然而,根深蒂固的陋习难以根除。直到崇祯末年,仍有偏远村落沿用“符水催产”“活人献祭”等邪术。

史家评论此案:“愚夫畏天罚而不畏王法,愚妇惧人言而不惧生死。”一桩因迷信引发的惨剧,成了大明王朝基层治理困境的缩影。而那个未及睁眼的男婴,连同母亲冰冷的尸体,永远被刻在了历史的叹息之中。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