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是甄嬛的贴身侍女,又是她同父异母的亲妹妹,虽然甄嬛总是伪装出一副待浣碧极好的假象蒙蔽众人,可依然藏不住她对浣碧深深的恨。
看懂甄嬛在浣碧身上的算计才终于明白,她实在是太狠了,她带浣碧进宫,竟是复仇的开始。
在剧版《甄嬛传》中,甄嬛是在进宫前才从父亲口中得知浣碧的身世,但从她当时的反应来看,其实她早就知道了真相。
而在原著中是这样描述这一段的:
爹爹见我如此说,略微放心,思量许久方试探着问道:“带去宫中的人既要是心腹,又要是伶俐精干的,你可想好了要带谁去?”
因为自幼跟在甄嬛身边的贴身侍女有两个,一个是浣碧,一个是流朱,两人都很得力,都和浣碧亲如姐妹,当时的甄远道还不确定甄嬛究竟想带谁入宫,当然他私心里是希望让甄嬛带浣碧入宫的。
那么甄嬛的反应如何呢?
我知道爹爹的意思,道:“这个女儿早就想好了,流朱机敏,浣碧缜密,女儿想带她们俩进宫。”
爹爹微微松了一口气,道:“这也好。她们俩是自幼与你一同长大的,陪你去爹爹也放心。”
我垂首道:“她们留在家中少不得将来也就配个小厮嫁了,就算爹爹有心也绝没有什么好出路,若是做的太明显反而让娘起疑,合家不宁。”爹爹微显苍老的脸上闪过一丝难言的内疚。
从原著中可以看出,甄嬛一早就猜到了浣碧的身世,只不过是为了维持家里的安宁而看破不说破。
不管是剧中,还是原著中,甄嬛和母亲的感情都很深,可是父亲却背着母亲在外与其他女人有染,还生下了浣碧,而且还将浣碧带回府中。
虽说那时男人有三妻四妾很正常,可浣碧的母亲毕竟是罪臣之女,是见不得光上不了台面的。愈是偷偷摸摸愈显得格外在乎,甄嬛及其母亲心中定是对此心存介怀。
只不过这母女二人深通持家之道,懂得取舍,再加上浣碧母亲的身份又会牵连甄府全族,这才没有将此事捅破。
在甄府的时候,虽然浣碧是甄嬛的侍女,但父亲对她格外好,吃穿用度和一般侍女大不相同,纵的她一身气派宛如甄府小姐一般。甄嬛碍于父亲的颜面,又不想让母亲难堪,只好顺着父亲的意极力对浣碧好。
可是一旦甄嬛将浣碧带进了宫,就无须日日看父亲眼色行事。在宫里,浣碧的身份只能是她的陪嫁侍女。
浣碧跟在甄嬛身边多年,甄嬛怎能看不透浣碧的心性。浣碧一直觉得自己和甄嬛同为父亲的女儿,她本不应该为奴为婢,甄嬛越是得势,浣碧内心就越加不平衡,她迫切想要往上爬,想要出人头地,摆脱做奴婢的命运。在浣碧内心深处,她早就将自己当作甄府小姐了。
自从入宫后,浣碧明显表现的要比流朱冒失的多,心眼儿也更小,甚至还看不起已经成为皇上妃嫔的安陵容。
可即便如此,每每浣碧言行有误,甄嬛只是提点一二,并没有什么实际举动来纠正浣碧的错处,甚至还一如既往地纵着她,让着她。
和流朱相比,甄嬛对浣碧的赏赐多得多,和在府中一样,浣碧的穿着打扮都比流朱华丽的多。就连其他妃嫔都能看出甄嬛待浣碧极好。
可是同样的恩惠放在不同的人身上,起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像流朱这样简单、忠诚不二的侍女来说,她是真心会把甄嬛的好牢牢记在心上,并且会誓死效忠甄嬛。
可是浣碧不一样,她一心想要和甄嬛平起平坐,甄嬛对她的另眼相看无疑会让她更加向往更加优容的生活和地位。
甄嬛的纵容助长了浣碧的野心,对浣碧来说就是赤裸裸的捧杀,让她更加觉得自己和其他普通婢女不一样,高人一等。
而这份捧杀也让浣碧有了更多犯错的可能,比如当着甄嬛的面勾引皇上,比如勾结曹贵人陷害甄嬛。
在浣碧刚刚有背叛的苗头时,甄嬛就察觉到了,可是她却不动声色,继续静观其变,目的就是等着浣碧犯下更大的错。
当甄嬛设计坐实了浣碧的背叛行为后,她又没有急着发落,反而是直接挑破了两人的关系,与其姐妹相认。
千万不要以为甄嬛此举是顾念姐妹情深,其实她是借此彻底拿捏浣碧。
浣碧背叛甄嬛的行为属实,她无从辩白,本身就心怀愧疚,此时甄嬛放她一马,她还能感念甄嬛的宽容和善良,而不会对甄嬛怀恨在心。
在甄嬛的巧妙设计下,浣碧明明是向曹贵人和华妃通风报信,可结果华妃却中了甄嬛的圈套,如此一来,华妃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浣碧是假意投诚,是与甄嬛合着伙给她挖陷阱。
华妃的狠毒在宫中是人尽皆知的,浣碧的情报让她吃了好大的亏,她怎会轻易原谅。那么浣碧想要投靠华妃和曹贵人的路就彻底被堵死了,而且还得谨防对方报复。她本就是甄嬛的陪嫁侍女,如今她能依靠的也只有甄嬛了。
浣碧既然一心想做甄府的小姐,那么甄嬛私下与她相认,承认她的身份,无疑是填补了浣碧内心的空缺,再加上甄嬛一通的道德绑架,直接将浣碧与甄府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即便不是为了甄嬛,就是为了父亲甄远道,浣碧也绝不会再有二心了。
一场闹剧,姐妹相认,可经过此事,浣碧身上有了污点,那么她在甄嬛面前永远都抬不起头来了。
甄嬛和槿汐聊起浣碧的时候说过:“本就是一场冤孽。”可见在甄嬛心里,她压根不想承认浣碧是她妹妹的事实,她是十分介怀浣碧的身世的。
甄嬛的母亲入宫时也曾特意提醒过甄嬛,她说:“情同姐妹,毕竟也不是亲姐妹。”由此可见,甄嬛的母亲也不认可浣碧的身份,也并不想让甄嬛在浣碧身上尽多少长姐的责任。母亲尚且如此,甄嬛与母亲母女同心,她又怎会视母亲的感受于不顾呢?所以她断断不会真的遂了浣碧的心意。
后来,浣碧断了想要爬上龙床的念想,却又爱慕上果郡王,甄嬛明明看的清浣碧的心思,却一再阻挠,离宫到了甘露寺后,更是直接将浣碧的婚事委托给舒太妃和果郡王。
果郡王转眼便撮合自己身边的随从阿晋和浣碧,浣碧很明显是看不上阿晋的,可甄嬛站在一旁一句话都不说。阿晋虽是果郡王的亲信,但毕竟也只是一个随从,算不得浣碧心中的好归宿。尤其在浣碧爱慕果郡王的前提下,她又如何甘愿嫁给意中人的下人。
不管浣碧多么爱慕果郡王,甄嬛都未曾将她的感受放在心里,后来更是当着浣碧的面和果郡王谈情说爱,还说让浣碧一起和她抚养自己与果郡王的孩子,这话看似情真意切,实则是字字诛心啊。
如果不是浣碧后来一手设计了小像事件,成功嫁给了果郡王,甄嬛是绝不可能给浣碧和果郡王指婚的。即便木已成舟,为求自保不得不眼睁睁看着浣碧成为果郡王侧福晋。
但甄嬛已经牢牢将果郡王的心绑在了自己的身上。就算浣碧成了果郡王的枕边人,但是自始至终,果郡王都未曾与浣碧有过夫妻之实。对于浣碧来说,她期盼已久的婚后生活就是在日复一日守活寡。
最终,果郡王不顾她的苦苦哀求,为救甄嬛冒着谋逆的风险出兵营救,让皇上起了杀心。甄嬛看似让浣碧获得尊贵的身份,实则却是彻底摧毁了她的人生。
想来也是可悲,浣碧机关算尽才成为玉隐,还不从女。而原著中,甄嬛是嫌玉俗气才不要的。可以说,她这一生都如烂泥般伏在甄嬛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