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峙:血与火的南京保卫战亲历记——一个平凡士兵的逃亡与重生

人易惜情情不移改 2025-02-16 15:01:28

老天爷总爱跟人开玩笑,出生那年,我爹就撒手人寰,留下一家老小,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我娘守着寡,辛辛苦苦,可那点微薄的收入,哪里够养活我们兄弟俩?多亏了我外公,一把老骨头了,还硬撑着,拉扯着我长大。七岁那年,我进了学堂,可这小子脾气不好,三天两头跟人打架,最后,学校直接把我给开除了,想想也真是够丢人的。

没几年,祸不单行,我娘也去了,外公也病倒了,我和弟弟只能跟着去了祖父家。祖父早年丧偶,后来又娶了个续弦,家里头人多嘴杂,日子过得乱糟糟的,哪还有我们兄弟俩的容身之地?更惨的是,一场大洪水,冲垮了祖父家的房子,我们祖孙三人,只能逃回偏僻的农村老家。祖父靠教书糊口,我呢,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了家务活,洗衣做饭,劈柴挑水,样样都得干。十四岁那年,我实在受不了这苦日子了,毅然决然地离家,去城里找活干。

武汉的舅舅成了我暂时的依靠,可那舅舅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没过多久,他又把我送到了二姨父家。这二姨父家,也不是什么善茬,跟表哥起了冲突,还挨了一顿打,身上伤还没好利索呢。这事儿,我可没敢跟我祖父说,怕他老人家担心。

1936年,算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吧。二姨父托关系,让我进了军队。可我文化低,只能当个勤务兵,每月寄点钱回家,供祖父和弟弟生活。进了南京战车营,那阵仗,我至今都记忆犹新。营里的腐败,那叫一个厉害,简直就是个无底洞。好在我运气不错,营长被撤了,杜聿明来了,这才稍稍好转了些。

“七七事变”爆发后,部队开始扩编,我被安排学习骑摩托车,成了补给排的一员,驻守在南京城里。那时的南京,表面上还算平静,可暗地里,危机四伏,大家都知道,大战在即。

南京保卫战,一声炮响,平静瞬间被打破。我负责传递军令,来来往往,穿梭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我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那些死去的士兵,那些被炸毁的房屋,一幕幕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光华门失守了,溃败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部队开始撤退,我和战友们走散了,夜幕降临,我只能一个人逃离。

那一夜,我至今都无法忘记。我和几个逃出来的战友,扎了芦苇排,准备渡江。江面上,日军的炮火此起彼伏,根本没有安全可言。我们躲在八卦洲的芦苇荡里,藏了两天两夜,饿着肚子,担惊受怕。两天之后,我们再次冒险渡江,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好像一只在刀尖上跳舞的小虫,随时可能丧命。

终于,我们成功渡江了!上了岸,当地老乡热情地帮助我们,换了身衣服,简单地休息了一下。第二天清晨,老乡帮我们搭上了开往蚌埠的火车。

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是九死一生。我一个普通的士兵,在南京保卫战中,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到一个历经沧桑的成年人,我经历了太多,也成长了太多。 这并不是一篇简单的逃亡故事,而是关于一个时代,关于一群人,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沉重思考。它更像是一首悲壮的挽歌,在硝烟散尽之后,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想问问各位读者,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感想吧。

0 阅读:3

人易惜情情不移改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