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国,你知道退伍名单上有你的名字吧?”连长张国庆那天盯着我,语气里透着些无奈。
我愣了一下,低头看着脚尖,闷声应了一句:“嗯,知道了。”
他叹了口气,摆摆手让我出去,嘴里却嘀咕了一句:“你这小身板,回去能干啥啊……”
连长的叹气我听得真真切切,可我没敢回头。心里发酸,却只能憋着。1975年,我22岁,当了三年兵,本以为退伍了就能回家给父母分担点压力,谁知道,那年我却差点儿“回不去”了。
我叫赵建国,家在北方一个小镇上。父母是国营厂的工人,家里没什么富余,可也不算太穷。可天有不测风云,父亲在我高一那年得了场大病,厂里虽然报销了大部分医疗费,可家底儿还是被掏空了。
为了省钱,我高中只读了一年就退了学,想着早点出去打工。
那时候,镇上征兵的消息传来,父亲病刚好些,就拍着我的肩膀说:“建国,去吧,咱家供不起你上学,当兵也能有个盼头。”
我妈却红了眼:“他这身板,瘦得跟麻杆似的,能干得了兵的活?”
我那时候真瘦,身高一米七,却只有四十六公斤,站在人群里风一吹都能晃。可我咬着牙说:“妈,您别管了,我肯定能行!”
就这样,我成了我们镇上那年唯一的“麻杆兵”。
刚进部队那会儿,我真是啥也不会。训练跑五公里,我经常跑不到一半就趴在地上喘气。班长陈福明是个急脾气,瞪着眼骂我:“赵建国!你这样还想当兵?回家种地去吧!”
他骂归骂,可有一次训练完,他悄悄把自己的半块馒头塞给我,说:“你小子,得多吃点,别饿得连枪都扛不动。”
我没敢哭,但心里记住了他的好。后来训练虽然还是掉队,可我咬着牙没再偷懒,能多跑一步算一步。
可谁也没想到,我这瘦弱的身板竟然还有用武之地。新兵连结束后,连里分人出板报,没人愿意干。陈班长随口问了一句:“谁字写得好?”
我犹豫了几秒,举起了手:“我……我小时候练过字。”
就这么着,我成了连里的“板报兵”。
其实我小时候练字也不是什么正经学的。家里穷,买不起课外书,我妈让我抄墙报上的字练字。谁能想到,这点本事后来竟然能派上用场。
写板报的日子说轻松也轻松,不用天天流汗背砖头。可也不轻松,每次写完还得被连长挑毛病。可我心里明白,比起那些扛沙包、爬战术的活儿,这已经算是“美差”了。
时间一晃就到了75年,那年退伍名单下来了,我的名字赫然在列。
说实话,我没啥遗憾,家里还有父母等着我回去分担。可连长张国庆却不太高兴,老是叹气,说我这人就像根竹竿,回家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提议搞一次“退伍老兵板报”。我听了,主动站出来说:“连长,这事儿让我来吧。”
连长讶异地看了我一眼,点头说:“那就交给你了,当是最后给连队留个念想。”
那天晚上,我披着军大衣,在连队的小黑板前写了一夜。板报的主题是“老兵新征程”,我写得特别用心,连长看了直夸:“建国,这次你给咱连队争光了!”
第二天,团长张德庆来连队慰问退伍老兵。他一进门就看见了我的板报,盯着看了好一会儿,突然问:“谁写的?”
连长赶忙站出来:“报告团长,是赵建国写的,他是我们连队要退伍的老兵。”
团长点点头:“这字写得好,内容也不错。小赵,回头留个名字给我看看。”
我当时没多想,还以为他只是随口一问。谁知道,两天后,连长把我叫到办公室,递给我一张调令:“建国,你小子走运了!团长点了你的名,把你调到团部宣传队去了!”
我当时愣住了:“宣传队?我不是要退伍了吗?”
连长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团长说了,你这字和文章有用武之地,得留队!建国啊,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儿!”
我听完心里五味杂陈,既高兴又忐忑。高兴的是能留队继续干,忐忑的是怕自己做不好,辜负了连长的期待。
可事情还没完,这调令一到,连里其他退伍老兵就有了意见。
“凭啥他能留队?还不是因为会写几个字?”
“咱们天天跑五公里流汗,他在那儿写写画画就能捞个好名声?”
这些话我听见了,可我没吭声。我知道,战友们不是针对我,而是心里不平衡。
可我真是因为字写得好吗?我也不知道。
调到团部宣传队后,我的日子一开始并不好过。宣传队里的人个个有文化,好几个是高中毕业生,甚至还有大学生。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泥腿子”根本不够看。
第一次写新闻稿,我熬了整整两天一夜,结果被队长陈树斌当场退了回来。他看着我,意味深长地说:“小赵,写字容易,写人心难。你得用你的笔,让人看了能感动。”
我听得一头雾水,但也没敢多问。
直到有一次,我接了个任务,去采访一个退伍老兵李长生。他是我们团的老英雄,抗洪救灾的时候立过大功,可一直默默无闻。
我去了他家,发现他家境特别清苦,土坯墙,屋顶漏雨。他却笑呵呵地说:“咱当兵的人,肩上扛的是责任,退伍了,这责任也不能丢。”
他退伍后,把安置的工作名额让给了村里的另一个贫困户,而自己靠种地养活一家人。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李长生的话。他说:“咱当兵的人,肩上扛的是责任,退伍了,这责任也不能丢。”
我重新提笔,用最朴实的语言写下了他的故事。文章发到团里,反响特别好,还被军区的报纸转载了。
后来,我在宣传队一干就是十几年,写了无数像李长生这样的故事。
1985年,我转业回到地方,进了家国营厂,成了厂里的宣传干事。
偶尔回想起当年的事,我总觉得,人生真是充满了意外。一块板报,一句看似无心的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赵建国,你小子总算胖了点!”多年后,我回到老连队探望,连长张国庆一眼就认出了我。
他哈哈大笑,拍着我的肩膀:“你看你,现在成文化人了吧?当年谁能想到呢?”
我笑了笑,心里却明白,命运这东西,说起来简单,但背后藏着的,是无数人的帮扶与期待。
我能走到今天,不是因为我有多厉害,而是因为那些帮助过我的人,那块板报背后,有连长的信任,有战友的支持,还有团长的一句“留个名字”。
人生的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关键时候,能有人拉你一把,再难的坎儿也能迈过去。
这份恩情,我一辈子记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