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抗战时期的故事是悲壮又震撼人心的,无数士兵哪怕可能“一去不回”可也坚定的踏上了救国救家之路,用青春和生命去捍卫祖国领土的完整,和国民的尊严。

一寸山河一寸血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战士们甘愿前仆后继的血洒疆场只为换取祖国未来的安宁,而通过回看这些抗战时期的老照片,你就会发现不仅军备物资无法满足,就连生活也是非常困顿的。

抗战时期不仅要面临敌军精良的武器进攻,还要面临生存物资的紧缺,现如今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可你知道抗战时期究竟有多艰苦吗?

看到这张照片或许许多人会好奇这和抗战有什么关系,照片中这个人名叫李药夫,他早期一心想要加入军阀,但是因为军阀混战诱发了太多血腥,因此他就遁入玄门,开始一心向道。
在抗战爆发以后,原本仙清风骨不问世事的他却率领山上的弟子开始抗日,并且因为自己熟悉狼牙山的地形,因此还曾帮助八路军藏匿被服粮草。

遇到伤员需要救治或转移时,他也积极帮忙协调,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之后,有两位被树枝卡住从而没有摔下去,后来也是李药夫将他们及时救下。

在抗战结束以后,李药夫也没有隐归山林,而是当起了“免费医生”,不仅免费看病,药材也是免费给予,建国后朱老总还曾亲自接待了他。

除了李药夫以外,还有许多僧侣都投身于抗战之中,这张照片拍摄的就是五台山一支特别的僧兵部队。
而他们的旗帜也和八路军等不同,他们的旗帜拥有特殊的“番号”,旗帜上写下的是一个大大的“佛”字,“佛说慈悲为怀”,他们虽说是僧侣,提倡修身养性不染血腥。
然而为了国家兴亡,他们也甘愿投身于抗战队伍,用自己的力量去保卫家国,配合着八路军对日寇进行打击行动。

这张照片虽说看似是日寇正在给百姓分发粮食,但实际上却是摆拍的照片,妄图用这样的虚假照片去美化自己的侵略行为,去“蒙蔽”国际社会的双眼。
除此外,这也是为了在中国还被各方势力都分割的时候去笼络人心,企图不费吹灰之力打消民众的抵抗意识,从而达到占领中国的目的。

然而实际上日寇对他们也全都是虚情假意,在占领区内,日寇就曾颁发过名叫《米谷管理法》的公告,而公告中的所言所行全都是他们谎言的最好应征。

在这个管理法中,日寇将稻子、小麦、大豆等百姓日常的吃食划定为甲类粮食,而这种粮食是专供日本人的,中国公民要是吃了甲类粮是要被定罪严惩的。

看了上图日寇分发粮食的照片,在看这张日寇搜刮百姓粮食的照片,是不是感觉到了“人性的丑恶”呢?
他们所谓的满载而归,实际上就是踩在百姓的生存之路上肆意前行,他们将粮食全部搜刮一空,百姓就只能饿肚子,他们所到过的村庄,就犹如被“蝗虫”啃食过一般“寸草不生”。

而这也是导致抗战艰苦的原因,当八路军经过村庄时,即便是想要用钱财买一些吃食都没有,而当他们看到了百姓现状,也在军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那就是决不允许私拿百姓的粮食,也不可以进家叨扰百姓,这也才有了后来上海解放时,八路军全部睡在大街上都未曾敲门打搅过屋内的百姓。

抗战时期除了身体艰苦以外,还有内心的悲痛,这张照片拍摄于一家理发店的门前,两名女子站在店门口,而在她们身前的门牌上清晰的写着“亲日女子理发”的字样。
在那时候有不少人为了避免自己遭遇日寇的侵害,因此纷纷开始做出了亲日的行为,虽说是面对列强的保命之举,但也无疑是令人所不齿的行为。

两名女子站在门口公然欢迎日寇进店,叼着烟的“潇洒”模样,令人不禁想到一首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张照片是抗战女兵坐在汽车里拍摄的,看到她们的笑容就会觉得上图中两位女子的行为是多么讽刺和可耻。
身为女性虽然力气上不敌男子,不能人人都像男子那般上前线杀敌,但是身为中国人,参与抗战的方式有很多种。

像照片中的女子一样充当汽车兵,主要负责转运物资以及在后方运送伤员,既能够参与救国道路又能够维持身为中国的体面与尊严。
除此外,那时候还有医疗兵、通讯员等等工种,想要投身于抗战队伍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却总有一群特殊的人群妄图用亲日的方式去生存。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9年3月,也是新四军主要将领的合影,其中就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周总理,外交官陈毅、战神粟裕将军等。
这也是日后打出大淮海战役的华野前身,而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身上所穿的军服并不是统一的,和日寇以及国民军的统一服饰相比起来,他们的服饰就显得单一和简陋。
实际上这也是因为早期红军的战备资源并不多,服饰上无法做到全军统一,甚至连量身定制都不可能,因此不少人穿上衣服只能用腰带将裤子扎紧,可即便是这样的环境,依旧没有动摇他们赶走日寇的决心。

众所周知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军备资源是非常简陋的,在日寇用机枪大炮扫射时,八路军还在用步枪。
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民众们还做出了一个名为“坚壁清野”的策略,用各种各样的物品去制作武器和陷阱。
不仅如此后来为了预防日寇的扫雷工具,还研发出了真假雷、连环雷、头发丝雷等等土雷,这张照片中的民兵手中抱着的就是自制的“土雷”。

军备资源的紧缺成为了抗战中一大难题,除此外医疗水平落后也是抗战中无法跨越的难题,这张照片拍摄于1943年的滇缅战役。
中国远征军受伤了正在接受治疗,然而因为医疗资源的紧缺,他们并不能转移到医院里,只能躺在简易的担架上接受救治。

不仅如此,就连给他们处理伤口的环境也并不是无菌的室内,而是直接在野外就进行救治,有时候伤口感染发炎的疼痛甚至远超了受伤时的痛感。
可即便如此,依旧有无数英勇战士们投身到了抗战队伍中,用自己的生命打通了滇缅的“生命线”,成功歼灭了大量敌军,但同时也有无数战士失去了生命,令人悲痛与惋惜。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4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此时战地记者福尔曼来到了延安,拍摄下了这张照片。
照片中这些民兵不仅没有八路军的服饰,就连武器也非常落后,有的使用步枪,有的则是还依旧使用着老式的火铳,不过也有人使用着冲锋枪。

实际上之所以民兵队伍中的武器会如此不统一,也是因为早期加入抗战队伍时他们并没有精良的军备武器。
所有的武器都只能后期通过歼灭敌军收缴得来,因此在他们的身上才会看到武器装备如此“参差不齐”的现状。

而那时候除了普通战士的生活非常艰辛以外,身为领导者的毛主席也同样如此,这张照片就是毛主席与徐特立教授一起晒太阳时所拍摄的。
能够看到寒冷的天气让徐特立教授忍不住把手直接放进了衣袖里只为取暖,而主席虽说此时喜笑颜开,但是他身上的棉袄看上去却是破败不堪。
上衣的衣服口袋处还有一个破洞,并且哪怕是寒冬的天气,能够御寒的帽子也是十分单薄,可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将有用的物资用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

抗战时期生活在云南怒江的远征军们,此时他们正准备吃饭,因为没有饭勺,所以只能用碗在米筐里盛饭,然后用手将其抹平,看上去也是令人心痛不已。
不仅如此他们身上穿的衣服也非常简陋,在敌军都穿着长皮靴的时候,他们却只能穿着草鞋,为了避免腿被刮伤,也只能用布将小腿缠绕起来。
而他们所吃的饭食也十分简单,一个竹筐里装着米饭,别说肉食青菜,就连最普通的咸菜都没有,可即便如此,在他们心中依旧怀揣着必胜的信念。

因为军备物资的紧缺,因此不少八路军在看到新奇的军备资源时都非常激动,这张照片就是冀中八路军正在调试无线电的场景。
身后已经有好几个八路军围观,并且每一个脸上都露着开心的笑容,这对于他们来说就等同于是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能够更加快速的知晓前方的战事以及部署。
看到开心的神情也是忍不住的难过,这些物资对于日寇来说就是最普通的通讯装备,可对于他们来说却像是“取胜法宝”一般。

上甘岭战役中,一名战士正用碗接着石壁上低落的水珠,那时候志愿军战士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水源问题,为了缓解口渴,只能接石壁上的水来引用。
在极度缺水的状况下,志愿军甚至只能喝自己的“尿液”,尽管想要运水进入,可运水的队伍太过显眼,很容易被敌方侦知,有时甚至会连人带物资一起被炸飞。

这些抗战时期的老照片,每一张都证明了那时的艰苦生活,可即便如此先辈们依旧在不停的冲破极限,哪怕从无到有也要与敌人抗争,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敬仰。
民族精神,自强不息。
灭日寇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