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楼梦》稍微认真一点,就会发现主要人物的年龄以及书中的时间比较错乱。
1 年龄混乱不合逻辑的地方真多
比如林黛玉六岁丧母,林如海说我已过半百,那贾敏得多大年纪生孩子?这都不稀奇,甄士隐年过半百,只有一女,名香菱,才年方三岁。不过甄士隐年纪大,未必甄娘子年纪大,老夫少妻也有可能。可这套不到林如海夫妻身上,因为贾母年纪在那儿,贾母还早年就守了寡。说到贾母守寡,张道士说国公爷的模样,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说明荣国公去世贾赦贾政非常小,贾母年轻轻就守寡了,可是冷子兴又说荣国公临死上了一本,皇上念旧,给贾政赐了个五品官。说明贾政不小了,有学者认为指的是荣国公死的时间长了,两人不记得荣国公相貌了,那不是骂两位老爷不孝,连亲爹样子都不记得?
贾珍的儿子都十六七岁,他还有个得奶娘带着教行礼的胞妹惜春,注意,是胞妹,不管爹是谁,这两人是一个妈生的。说句题外话,我是不信惜春是爬小叔子生的私生女,贾珍和惜春的娘孙子都十多岁了,还去偷情,还一点生理常识都没有,要弄个私生女出来?尤二姐的胎咋就那么容易一剂药就打掉呢?就不能找个心腹买贴药么?赵姨娘想害凤姐,还有个心腹婆子出去找人写欠条呢。
刘姥姥比贾母还大好几岁呢,贾母的孙子都娶媳妇了,重孙子都有了,刘姥姥的女儿还是个年轻媳妇子,不好出去卖头卖脚的,得刘姥姥出来打秋风。刘姥姥在家提到他家的二小姐(王夫人)着实响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听周瑞家的说是凤姐当家,刘姥姥说:原来是她,我当初就觉得她不错。王夫人比凤姐大了快三十岁,王夫人出嫁了凤姐才出生,能看到二小姐在家的时候,凤姐还没有出生呢.....
2 有些年龄上的矛盾是可以解释得清楚的
这些矛盾,有些是文中人物胡说的,比如张道士提起荣国公,显然是为了打感情牌,拉近距离,推销那个十五岁的姑娘,所以他会夸大其辞,说贾母很年轻就守寡,意思是夸奖贾母很辛苦支撑贾府很不容易。刘姥姥年老成精,想打秋风,想凤姐发善心,当时看没看到凤姐就会夸凤姐不错。
还有就是读者先入为主,自己认知错误,比如薛蟠称凤姐为舍妹,很多人就不理解,觉得凤姐应当比薛蟠大。
第六回,刘姥姥想找王夫人打秋风,先找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周瑞家的说:我们这里又比不得五年前了。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了,都是琏二奶奶管家。你道这琏二奶奶是谁?就是太太的内侄女,当日大舅老爷的女儿,小名凤哥的。”刘姥姥诧异道:这凤姑娘今年大还不过二十岁罢了,就这等有本事,当这样的家,可是难得的。
五年前是太太当家,为什么不当了,当然是凤姐嫁进来了就不当家了。刘姥姥说她大不过二十岁,说明凤姐是十五左右当家,她不可能是一进贾府就当家的,大概率是十三四岁就嫁进了贾府。黛玉一进贾府,凤姐穿得神仙妃子一般,后面都没有这么隆重的打扮,应当才嫁来不久,还在跟着王夫人学管家,所以发放月银这种小事,王夫人还要过问,而凤姐非常谨慎,连给黛玉用什么料子的衣服都得王夫人定夺。贾珍要借凤姐去办丧事,王夫人还很犹豫,怕凤姐办不下来,也证明凤姐管家没多久。
薛蟠到贾府是十六岁,比凤姐大月份,是很有可能有的。不是凤姐嫁得太早,是贾府姑娘嫁得迟,史湘云早早订亲了,薛宝琴小小年纪也要结婚了,邢岫烟机缘巧合也订亲了。薛家也是在薛宝钗十三四岁就抛出金玉良缘,如果贾府答应,也会很快就成亲了。
为什么贾府姑娘都嫁得迟呢?首先是情节需要,都结婚走了,谁陪宝黛钗在大观园里玩,其次,应当是贾珠早夭,让贾府心生警惕,早婚早育不好,最后,仔细看,好嫁的,不想着攀附的,都能嫁了,贾府一心想转型,想借儿女婚姻作为政治投资的资本,高不成低不就,很难有合适的,贾府姑娘都有一万两银子的陪嫁,嫁太差不是血亏?
迎春如果不是大观园出了丑事要压下去,她爹又拿了孙绍祖的钱不帮人办事,欠了孙绍祖的人情和银子,还不会出嫁。贾母八十大寿,南安太妃来了,明显是来相看探春,可是凤姐梦见宫里夺锦,元春失势,这事大概率黄了,后来官媒来为探春说亲,王夫人不高兴,显然她还要等象南安太妃这样的权贵人家才肯把探春嫁了,反正三春都不是她亲生的,磋不磋砣青春,她也不管。
这些不是主要角色,还可以放在一边,宝黛钗三人的年纪也是扑朔迷离。
这应当是话本小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影响,宝钗到底大宝玉多少岁,从细节还是可以推断出来的。元春省亲后,宝钗先过了十五岁生日,然后大家搬进了大观园,宝玉写了春夏秋冬四时即景的诗,也就是过了一年,诗传到外面,众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争相传颂。
薛蟠必得十四五岁,青春期冲动又被家里惯得无法无天,看到香菱美貌打死人命才合理,宝钗必得十二三岁,已经按照待选的标准培养得很优秀了,但因为薛蟠,待选也是不可能的了,只能谋求金玉良缘了。这种逻辑关系也是不能动的。
宝钗一开始心里是没意思的,这个没意思,不是说不想嫁入贾府,是因为她对自己期望很高,中选就可以大有作为,不用依附于人,结果待选没戏了。打个比方,本来一直认真学习,是个学霸,结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参加高考,家里人让你去成人高考,你当然觉得成人高考没多大意思了。
但是宝钗是个务实的人,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开始谋划金玉良缘。就好象高考填志愿,一看那学校,觉得很垃圾,一看人家那录取分数线,你还不一定上得了,那不还是得努力才行。
这也是宝钗的一个人设,基本上也不能动的。
就象一个脆爽多汁的苹果,放在那,慢慢失水到开始长霉点,到彻底腐败被主人扔掉,是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探春所说,内部先坏透了,从外面才杀得死。这个过程是十年左右。贾琏不满贾雨村用抄家的方式,夺石呆子的古董扇子,被贾赦暴打了一顿。平儿心疼,骂贾雨村,饿不死的杂种,认识不到十年,生出多少事来。
刘姥姥二进贾府,贾母问刘姥姥多大年纪,她说自己七十五,贾母说真硬朗,比自己大几岁呢,应当是两三岁,后面八十大寿,也有七八年功夫。
问题就来了,宝钗过了十五岁刘姥姥才二进贾府,那么七八年,岂不是二十二三岁,其他姑娘年纪也不小了,还在大观园里男男女女住着,这说得通吗?
刘姥姥必得年纪大,这样与贾母没有代沟,贾母想找个老年人说话,刘姥姥才会有机会进大观园,扮小丑逗乐也没有心理压力。刘姥姥的女儿必得个年轻媳妇,板儿才会是个小娃娃,巧姐儿落难时被刘姥姥搭救,才能与板儿成亲,过着平淡安稳的生活。
6主要人物的真实年龄还是存在的,并且是影响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理想化的大观园和大观园外的真实年龄是两条线并存的,并且影响着故事发展。
薛家自此后没有大动作了,但宝钗开始外围活动,与贾府上下交好,处处以贾府准儿媳的标准要求自己,号准王夫人的脉,贾母觉得薛家拖不起,薛家盼着贾母死,只要贾母去世,宝二奶奶的位置就是宝钗的。两边较上劲了,所以会一住上十年不走。
袭人为什么要投靠王夫人,她着急了呗:她年纪大了,不过明路说不准哪天就要放出去配小子,还不如当初家里赎回去呢。王夫人为什么一听袭人说宝玉和两姨姐妹一处,她日日悬心,就叫袭人我的儿,宝黛钗年纪都大了,她也着急了。
贾琏快三十了,还没有儿子,贾母其实也是很着急的,但她一向疼凤姐,不忍心逼着贾琏纳妾,所以就可以理解,二姐那样复杂的背景,贾母听说还惹了官司都要让蓉儿料理了,把二姐留下来:难得二姐投凤姐缘(贾母以为),凤姐自己想得开,同意纳妾,贾母怎么会放弃这个机会呢?
赵姨娘为什么天天生事呢?她之前很老实熬什么似的,先是熬着想着当姨娘,当了姨娘熬着想把两孩子拉扯大,现在两孩子大了,贾母的私房要给宝玉,公中的东西全被凤姐贪了搬回娘家(赵姨娘以为),她当然要着急,要争要抢要闹。
贾兰也大了,作为重长孙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以前是个小娃娃,酒席有没有上桌子贾母都不知道,后面家境败了,贾母有点好吃的,想的就是宝黛凤姐兰儿。后四十回,他一定有很重的分量,可惜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