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叫停!美国大量收养中国儿童,88%都是女孩,背后有何深意?

用户_538509 2024-09-12 14:11:33

在21世纪初,跨国收养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其中,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儿童的数量尤为惊人。

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超过8万名中国儿童被美国家庭领养,占美国海外领养儿童总数的近三成。

而中国也在多方考量下,宣布暂停美国人领养中国儿童的决定。

这是为何?难不成美国收养中国儿童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的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自从1992年中国颁布《收养法》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跑来收养中国孤儿,而其中,美国家庭是最多的。

从2003年开始到2013年截止,美国家庭一共收养了超过60000名孤儿,其中大部分孤儿还是女孩。

要知道,美国孤儿数量也不少,在2014年的时候,就有约200万儿童成为单亲家庭或者成为孤儿,到2023年的时候这个数量直接飙升到320万。

明明自己国家有孤儿,为什么这些美国人还要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领养呢?

但无论他们目的是什么,中国新政策的改变,彻底粉碎了他们的计划。

近日,中国民政部向美国国务院发出正式通知,明确表示将对跨国收养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新政策要求,只有与被收养儿童有三代以内血缘关系的外国人才能申请收养中国儿童。

这一规定大大缩小了符合条件的收养人范围,也意味着绝大多数美国家庭将无法再领养中国儿童。

对于不符合血缘关系要求的情况,中国政府明确表示不再向外国人送养儿童。

背后原因何在?

第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保证婴儿的合法权益。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邵氏孤儿事件,当时的《收养法》明确规定了可被收养的条件。

社会抚养费暴涨,成为了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

计生部门强行从家庭中抱走婴幼儿,这些无辜的生命被送入邵阳福利院,统一改姓“邵”,成为了所谓的“邵氏孤儿”。

而福利院则借机牟利,每名“弃婴”通过涉外收养渠道,可以获得高达5000美元的收益。

福利院与人贩子勾结,将这些无辜的生命变为“弃婴”,送入涉外收养渠道。

每个孤儿的收养费用约为5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作为福利院的“捐款”,剩余部分则被中国收养中心以各种名目瓜分。

他们将这些有父母的孩子硬生生变成了“孤儿”,为的就是满足自己的私欲。

法律成为了一纸空文,福利院变质成为牟利工具,孤儿收养沦为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如果还不改变,之后还有类似的事情出现怎么办?所以国家这也算从根部切除隐患了。

还有一点就是中国孤儿数量的显著减少了。

从2012年的57万降至目前的19万,这一减少的趋势,首先得益于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随着GDP的持续增长,中国政府有了更多的资源来关注和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

这不仅体现在对孤儿的直接资助上,更体现在整个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

从孤儿院的硬件设施升级,到专业照护人员的培训,再到孤儿教育和就业的扶持政策,每一步都彰显着国家对这个群体的关怀。

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也是孤儿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当越来越多的家庭摆脱贫困,拥有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生活条件时,他们就有能力抚养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减少了因贫困而被迫放弃孩子的情况。

医疗技术的进步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多曾经被认为无法治疗的先天性疾病,如今已经有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不仅挽救了许多幼小的生命,也让更多的家庭有勇气和信心抚养有特殊需求的孩子。

第三个原因就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不孕不育率的上升和少子化趋势的加剧。

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现代生活方式对生育的影响,也为领养打开了新的大门。

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接纳领养这一选择。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爱才是构建家庭的核心,血缘关系并非唯一纽带。

这种观念的转变直接导致了国内领养需求的增加。

与此同时,中国的福利机构也在经历着转型升级。

随着孤儿数量的减少,这些机构开始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患病或残疾儿童的照护中。

从硬件设施的改善到专业人员的培训,从医疗资源的投入到教育资源的配置,每一步都彰显着对儿童权益的重视。

这些改变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生活质量,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个原因就是在中国生活自然要比在国外好。

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孩子们可以自然而然地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

从古老的诗词歌赋到现代的科技创新,从传统节日的欢庆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直接享受到国家的关怀与保护。

从教育资源到医疗保障,从社会福利到法律保护,这些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再说了,如果中国孩子被外国领养了,可能会有其他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文化流失”的忧虑。

当一个中国孩子被外国家庭收养时,他们可能会逐渐失去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感情。

那些本应在他们血液中流淌的诗词歌赋、传统美德,可能会被异国的文化所取代。

这不仅是个人的损失,更是整个民族文化传承的缺失。

紧随其后的是“身份认同危机”的困扰。

一个面孔东方的孩子,在西方社会中长大,他们可能会经常面临“你是谁”、“你来自哪里”这样看似简单却又极其复杂的问题。

这种身份的模糊不清可能会导致他们内心的困惑和痛苦,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人生发展。

失去了母语的滋养,这些孩子可能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精髓。

融入困难则是许多被收养孩子面临的长期挑战。

在一个外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被排斥,甚至遭受歧视。

这种持续的压力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在这个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重要议题上,政府的政策调整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这不仅仅是一纸文件的变更,更是一个国家对自身责任的深刻认知,对未来的郑重承诺。

这一政策调整彰显了政府对儿童问题的高度重视。

儿童作为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通过调整跨国收养政策,政府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要为每一个中国孩子负责,要让他们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中茁壮成长。

这种态度,无疑会激发全社会对儿童福利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而且这一调整将有力推动中国领养事业的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国内领养一直面临着各种挑战,如观念障碍、制度不完善等。

而此次政策调整,无疑会为国内领养注入新的活力。

它将促使政府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领养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也会鼓励更多有爱心的家庭参与到领养事业中来,为那些需要家庭温暖的孩子们带来新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这一政策调整将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每一个被妥善安置的孩子,都是社会稳定的一份子。当这些孩子能在自己的祖国,在熟悉的文化环境中成长,他们更容易形成健康的人格,更容易融入社会。

这不仅减少了社会问题的潜在隐患,也为社会注入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最终,这一政策调整的核心目标,就是为儿童提供更安全、更稳定的成长环境。

在自己的祖国,这些孩子可以享受到完善的法律保护,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他们不必因为身份认同而困扰,不必因为文化差异而痛苦。

他们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可以自信地传承中华文化。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