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乃汉初三杰之首,功高盖世惨灭三族,韩信如何化祸为福?

小姐姐讲史 2025-02-22 20:38:54

前 言

刘邦得到天下后,告诉群臣自己成功的秘诀就靠三大牛人——萧何、张良、韩信,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汉初三杰。

三杰之中,萧何与武将们相比,刘邦把萧何比作功人,而把武将们比做功狗。这里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是,这里的武将们并不包括韩信!

论功劳,汉初三杰之中,个人认为韩信功劳最大,没有韩信,刘邦早被项羽灭了。

论结局,汉初三杰之中,萧何、张良不相上下,韩信最惨。

萧何虽然还是相国,但后来还是被刘邦关了几天黑屋,还不得不自污保富贵。

张良功成身退,无官一身轻,逍遥自在,可毕竟没了官位,少了很多富贵。

最幸福的,当属于汉初三杰之外的陈平,他没有自污,没有功成身退,反而还升官发财。

人说气人不气人,当属汉初三杰之首的韩信,整个汉朝可以说都是他打下来的,可最终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韩信被杀,全家诛三族,想那韩信神一样人的牛人,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秦文有相国李斯满门抄斩,汉武有将军韩信满门抄斩,假如上天再给韩信一个机会,他一定要奔着齐太祖的位置向前冲!

人生没有演习,没有后悔药,倘若您穿越到汉朝,成为兵仙韩信后,您会怎么做才能逆天改命,不再满门抄斩,甚至世代荣享荣华富贵呢!

一、兵仙逆天改命——齐国王→小则三足鼎立,大能一匡天下成为齐皇帝

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在萧何的举荐下,正式拜治粟都尉韩信为大将军。治粟都尉是一种军事职务,大概负责军队的钱粮后勤,大概相当于后勤部部长。

后勤部部长级别是很高,但比起大将军就差很多了。汉朝的大将军相当于后来的太尉,比相国的级别都是高,也就是说,韩信成为了大汉国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把手。

兵仙韩信担任大将军后,如鱼得水,他给出了刘邦的汉中对。这个汉中对,较后来诸葛亮的隆中对有过之而无不及。

汉王就是按照韩信擘画的蓝图出关、东进,韩信更是一路过关斩王。

前205年,韩信的东征军所向披靡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卬纷纷归降,然后韩信北上击赵、攻代、破燕、下齐,立下赫赫战功。

而刘邦裹挟诸侯56万东征军大战项羽,最终却被项羽三万精锐西伐的一败涂地。

而这时,韩信的野心慢慢暴露,拿下齐国后,他派使者给刘邦一个报告。

报告说,齐国人狡诈多变,最反复无常,加上南边又与楚国为邻,这就意味着他们很可能会叛汉联楚。要是不任命个代理王来管理,会导致局势不稳。代理王的人选,舍我其谁。

刘邦被项羽困在荥阳,眼巴巴想要韩信来救火,可韩信却趁机要权。这让刘邦非常生气,当着韩信使者骂韩信,张良和陈平给刘邦个小动作,刘邦立即心领神会,恨铁不成钢地怒斥:“大丈夫,当什么代理王,要当就当真正的王。我说的,封韩信为齐国王。”

韩信其实封不封王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帮刘邦刘邦就赢,助项羽项羽便胜。

刘邦用真齐王拉拢韩信,项羽的使者武涉就用“三国演义”吸引韩信。

韩信虽然用感恩(刘邦)的心拒绝了武涉,但韩信的谋士蒯彻直接说,你支持楚国楚国不相信你,你支持汉国汉国不信任你。为今之计,先中立,坐上观虎斗,最后开创大齐王朝。

韩信还是那句,刘邦把我当哥们儿,让我享受他的待遇,坐他的专车,穿他的王服,吃他的美食,做人要厚道,一切凭良心,见利忘义我办不出来。

蒯彻则表示,刘邦和你关系再铁,铁不过张耳、陈余,在利益面前张陈不照样由“父子情”变成“不共戴天”吗?

蒯彻(有的版本是蒯通,那是为避汉武帝名讳所改,新时代咱们不避讳)还说这样的名言,上天给你的你不要,你会倒霉的;机会来了,你不抓住,你会遭殃的。

蒯彻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韩信还是有些犹豫,就说你先歇歇,我考虑考虑吧。蒯彻为此伤心地离开。

但我们如果认真来看,其实韩信的考虑,其实就是中立,还是一定程度上采纳了武涉、蒯彻的建议的。

韩信没有公开与刘邦决裂,但刘邦给他封了真王,让他一起打项羽,他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不得不说,韩信此时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

正是因为韩信、彭越不出手相救,刘邦又被项羽撵着打。

张良就给刘邦出主意,刘邦立即采纳,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向东到大海的广大区域都划给了韩信。把河南省商丘市向北过山东省菏泽市,直接到山东省聊城市东阿都设立梁国,封彭越为梁王。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地盘扩张的齐国王韩信和新封的梁国王彭越,立即组团加入灭项之战。项羽很快兵败自杀!

如果韩信听从武涉、蒯彻的话,偷偷甚至公开“分家”,刘邦也没有什么办法。

那么,韩信就会看着鹬蚌相争,自己做那位渔夫,最差也不过是三分天下。

不过,依据当时的态势来看,没有韩信的助力,刘邦铁定是斗不过项羽的。

可是项羽要彻底消灭刘邦也会付出很大代价的,在这种情况下,项羽与韩信对决,韩信打败项羽的可能性很大,成为大一统的齐国开国皇帝,还是很有可能的。

还有一点,大家记得吗?

当初,项羽分封天下后,齐国率先叛乱,但项羽平叛齐国有点费劲,但韩信消灭齐国却很轻松。

这证明什么呢?这证明在打仗上,刘邦不是项羽的对手,项羽不是韩信的对手。

韩信是精明,真齐王的帽子没让他出手,把从河南省周口一直向东到大海的土地划给韩信,韩信动心了,行动了。

看看,两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让韩信葬送皇帝梦、三分天下梦,从齐国王变成了楚国王。

二、兵仙逆天改命——楚国王→小则南北朝并立,大能一统天下成为楚皇帝

一代霸王项羽自刎被分尸后,刘邦就以韩信是楚国人,熟悉楚国习俗改为楚国王。韩信打下的齐国,则直接划入刘邦汉国直辖。

公元202年正月,以楚王韩信为首的七大异姓王(包括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拥立汉王刘邦为皇帝,刘邦成为了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太祖。

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汉书》

到这年的十月(《史记》记载十二月,《汉书》记载十月),就有人告楚国王韩信谋反。刘邦身边的人,争前恐后地说,韩信那小子也敢谋反,随便派我们谁去,我们都能打败他。

刘邦也想冲动地派人打败韩信,可陈平一句话就噎住了他们,在打仗上你们谁有韩信在行。

一句话说的,刘邦都自愧不如,刘邦的兄弟们跟着刘邦一起挠头。陈平说,陛下假装到陈地巡视,诏楚国王韩信来见,到时候两个大头兵都能搞定韩信了。

果不其然,刘邦依计而行,一代兵仙韩信,就被士兵甲and士兵乙给绑了。

刘邦真正做到了什么叫擒贼先擒王,接着把韩信带到长安,数落了他一通,给他定了罪名,再大赦天下,最后封了一个淮阴侯。

不同于齐国王的时代,韩信有谋士为他出谋划策。成为楚国王的韩信,再次实现了项羽的荣归故里,韩信以德报怨对杀猪的,以怨报怨对当年的亭长,以恩报恩对待当年的洗衣服的阿姨。

楚国王是很风光,可相对于齐国王,楚国王还真是有点差,尽管地盘差不多,可人口、耕地、经济就不同了。

当刘邦以天子巡游的名义单独召见他时,他最好的做法就是拒绝。

刘邦不敢来打,这样就形成了对峙,反而能形成类似南北朝并立的局面。

倘若,韩信再励精图治,纵横捭阖,把这些诸侯王逐渐消灭掉,也是可以成为一统天下的楚国开国皇帝的。

当然这样是很难,但总比被刘邦捉去当淮阴侯好吧。

倘若,韩信再励精图治,纵横捭阖,把这些诸侯王逐渐消灭掉,也是可以成为一统天下的楚国开国皇帝的。

当然这样是很难,但总比被刘邦捉去当淮阴侯好吧。

韩信说好听些,还是性情中人,说不好听的韩信其实就跟他说项羽一样是妇人之仁。

他对刘邦过于感恩,甚至充满幻想,但又爱闹点小脾气成为爱哭的孩子。

可偏偏刘邦单独召见他时,他想也不想就去了,去了就成为刘邦的囊中之物,成为陈平谋略的牺牲品,他政治生命基本上就此终结,他的军事生命彻底终结。

在这种情况下,成为淮阴侯的韩信因为寒心就开始怄气,越怄气越惨。

三、兵仙逆天改命——淮阴侯→上下两策

韩信带着好朋友钟离眜的人头,接受刘邦在陈县的召见。

结果韩信的忠心换来了枷锁,虽然被封为淮阴侯,但韩信郁闷坏了。

韩信就天天跟刘邦请假,说自己生病了,不去上班。刘邦知道韩信耍小性子,韩信也知道刘邦妒忌自己的能力,畏惧自己的功劳。

刘邦有次特地把生病的韩信招来问,咱俩带兵谁厉害?

这是个送分题,三岁孩子都能做对,郁闷的韩信却答成送命题。

他实话实说,自己厉害,刘邦带兵极限是十万,自己带兵越多越好,可以是无穷大(∞)。

尴尬的刘邦说,你那么牛,你咋不当皇帝,我咋当了。韩信这才不情愿地拍马,我带兵在行,比带将厉害,再说你当皇帝都是天命所归。

成为淮阴侯的韩信还看不上刘邦的连襟樊哙。

樊哙

身为皇妹夫的樊哙,对姐夫他敢直怼,对如虎落平阳登门来访的韩信毕恭毕敬。又是磕头跪迎跪送,又是称臣下喊大王,说自己蓬荜生辉之类的话。

这种马屁话足以让韩信开心了吧。不,他苦笑地说,想我堂堂韩信,经落得与樊哙为伍,丢不起那人啊。

郁闷而丢人加心怀不满的韩信,拉上了陈豨,准备干一票大的。

陈豨在代国当相国,可为大权在握。

代国的国王是刘邦的二哥刘喜,刘喜种地堪称第一,军国大事那就是倒数第一。

在韩信的挑唆下,陈豨到了大国就起兵作乱。

刘邦御驾亲征,而韩信的计划是,陈豨作乱于外,他起兵于内。

他要释放囚犯,把他们武装起来,拿下皇宫。

最近还是小看了吕后和萧何,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他已经处于监视之下。

说什么打了管家,被管家的弟弟告密,这都是托词。凡夫俗子都知道事以密成,言以泄败。

像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怎么会让管家知道呢?这还偏偏那么巧,打了管家。

吕后听闻韩信要作乱很慌,却被萧何轻松拿捏。萧何家成刘邦平乱归来,让韩信出席庆功宴。

韩信去了,等待他的就是满门抄斩。

即使在淮阴侯的位置上,韩信仍有活命的机会,甚至是保留荣华富贵的机会。

我这里有上下两策,姑且谈一谈。

1、上策恭顺和亲保富贵。

想当初他还是齐王、楚王时,他大权在握,精兵强将,无论怎么说?无论怎么做?都有底气,就是和刘邦争天下也不是不可以的。

成为淮阴侯后,韩信必须忍辱负重,否则就是自取灭亡。

加上他之前要挟封王,见死不救,拿到土地才帮助刘邦。

刘邦奈何不了他,只能忍,现在他韩信就是砧板上的肉,刘邦想怎么切就怎么切。

应该说刘邦不喜欢韩信,但刘邦还是爱才的。

吕后

韩信被吕后处死后,刘邦又开心又惋惜的态度可以看出。

只要韩信对刘邦恭顺,拿出道歉的态度,效忠的诚意,对所有人和气,把女儿与刘邦的子侄和亲。

哪怕是与吕家人和亲也行,最不济跟樊哙结成儿女亲家也可以啊。

没有兵权的韩信加上联姻,子孙继承淮阴侯的爵位没问题吧。

再好一点的话,还能逐渐被重视,成为陈平第二也不错啊。

2、下策恭顺退休保平安。

和亲成为陈平第二,退休能成为张良第二。

韩信拿出诚意去道歉悔罪,向刘邦辞去淮阴侯一职。

刘邦肯定也不好意思,就是同意辞职,也会给一大笔赔偿款的,几辈子都花不完。

人奋斗一辈子,不就是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富裕、平安、快乐的生活吗?

再说功成身退的张良,不也是保留着留侯的身份,后来还参与帮助吕后巩固刘盈太子位的工作吗?

倘若如此,韩信就是退休了,那个淮阴侯的爵位大概率也不会丢。

可是,一旦到了萧何请韩信去参加刘邦的庆功宴时,韩信基本上没活头了。

饶是如此,只要韩信不去,一家人马上分开逃亡,也还是有活的可能性的。

在刘邦翦灭异姓王时,不是有诸侯王往匈奴跑吗?

韩王信之前不就跑到匈奴了吗?

对此,您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