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经过一番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奠定了满清王朝的基业。由此足见铠甲在战争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实仔细想想其中的道理也比较简单,在冷兵器时代的战斗中,士兵们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需要短兵相接的,所以在战场上存活的时间越久,就会有更多的输出机会。
“铁甲军”、“铁浮屠”、“铁衣”等都是古人对常用铠甲的别称。顾名思义,古代的士兵们常用的铠甲大多是铁甲。但你一定没有想过,在古时候最为坚硬的铠甲其实并非铁甲,而是名不见经传的纸铠甲!
纸这种东西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直都是文弱的、是一捅就破的。但我们充满智慧的前人就是以纸为原材料,打造出了坚固无比的铠甲。追溯历史,纸铠甲是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有典籍记载的,但正式用于武装军队是从唐代开始的。在《唐六典》中就有明确且详尽的记载描述了唐朝十三种常用的铠甲,而纸铠甲就赫然名列其中。那么纸铠甲究竟有什么能耐呢?
“襞纸为铠,而劲矢不可透。”这是古籍中对唐代纸铠甲的描述。能够抵挡劲矢的射击,不难看出纸铠甲的防御性能还是比较不错的。更有史料记载,在宋代的时候,朝廷就曾经专门打造出了三万副纸铠甲。用于更新北方边境地区的军队装备。
相较于铁甲,纸铠甲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点。纸铠甲携带起来更为轻便,在实战中也可以为士兵们节省可观的体力。而且随着造纸术的革新发展,使得纸铠甲的制造成本也较为低廉。纸铠甲常常被用来装备需要灵敏行动的轻步兵、轻骑兵和弓箭手。
生在纸的发明国度,富有智慧的古人更是将纸用在了多种用途上。纸铠甲的原料就是普通的纸张和布料。纸铠甲的制造工艺就是先将纸张和少量布料折叠到一定的厚度,然后用锤夯实。如此往复之后,最终将其制作成三寸左右的厚度。而后通过一系列的剪裁及拼接,从而得到坚固的铠甲。这种铠甲浸泡过水之后,就可以抵挡弓箭、劲矢,甚至于火铳也可以抵挡一二。
这可不是胡说乱诌。据史料记载,在明代戚继光抗倭的时候,因为南方天气潮湿使得铁甲易损,难以穿着,所以将士们多穿皮甲。但倭寇们又常用火铳等较为先进的武器,使得身穿皮甲的戚家军一时难以抵挡。后来还是戚继光将军果断的采用了纸铠甲解决了这个问题。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纸铠甲对于火铳击打的抵抗性能较强。纸铠甲为戚家军抗倭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纸铠甲终究也还是纸,是纸就会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怕火。随着热武器的不断发展,曾经大放光彩的纸铠甲也只能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
感谢观赏!欢迎关注、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