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丁:总结了梁文锋独具价值的10个观点

商讯社 2025-02-07 14:00:51

春节前后,DeepSeek火爆全球,美国纳斯纳克七巨头股价遭遇大幅下挫,美国政府忙不迭地展开审查及打压,美国黑客组织疯狂搞破坏。而在国内,对DeepSeek的美誉如暴风雨一般席卷而起,用《黑神话悟空》游戏作品投资人冯骥的话说,这是中国国运级的科技成果,而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的评价是:deepseek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人类最大的科技震撼。

在排浪般的溢美声中,我倒是更关注DeepSeek的主角梁文锋的想法,这是更值得深挖的内涵价值,毕竟DeepSeek之所以在国内外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梁文锋的基本思想是其核心支点。

我从梁文锋近期接受采访的答问中以及安排公司工作的表述中总结出其独具价值的10个观点,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观点1:中国必须从技术的受益者转变为贡献者

人们常说,中国AI比美国落后一到两年,但真正的差距在于“原创”与“模仿”。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习惯于利用海外的技术创新,并通过应用层面进行商业化,但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改变这一点,中国永远只能追赶别人,而不是引领方向。

中国必须逐步从技术的受益者转变为贡献者,而不是一直依赖别人的成果。中国的AI不能永远做跟随者,必须有人走在前沿。OpenAI 并非神一般的存在,他们不可能永远领先。

当下最重要的,是参与全球科技创新。这一次,我们的目标不是快速盈利,而是推动技术前沿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整个生态的成长。

我们对一切可能性保持开放态度。

我的点评:这是极具划时代意义的观点,它表明,自全球启动AI人工智能革命后,真正属于中国首创并深刻影响世界的新时代从DeepSeek开始了。

观点2:创新不仅需要商业驱动,更需要好奇心和野心

以往30年,(国内很多企业)被过去的习惯束缚住了,更关注利润,而不是创新,但这只是一个阶段。

为什么硅谷的创新能力强?因为他们敢于尝试。ChatGPT 出现时,中国在前沿研究上信心不足。从投资人到大公司,很多人认为差距太大,转而专注于应用。

创新不仅仅是商业驱动的,它更需要好奇心和创造的野心。我们的招聘标准一直基于热情和好奇心。我们的团队成员背景各异,充满个性和趣味性,他们对研究的渴望远超对金钱的关注。

我的点评: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关注利润,但一个伟大的企业必定更关注创新,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需要好奇心和野心的支撑。这一点,我们在DeepSeek的崛起中看得非常清楚。

观点3:开源不仅仅是商业策略,更是一种文化

在颠覆性技术领域,封闭式的护城河并不持久。即便是OpenAI的闭源模式,也无法阻止其他公司迎头赶上。开源和发表论文不会带来重大损失。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被同行追随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开源不仅仅是商业策略,更是一种文化。

我们不会闭源。我们认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技术生态,比封闭式的商业模式更重要。

英伟达的成功并不仅仅是自身努力的结果,而是西方科技生态系统长期合作,共同规划下一代技术路线的成果。中国也需要类似的生态体系。

我的点评:敢于开源,这不仅仅是勇气,更是博大的肚量和眼界。DeepSeek的开源让一众纳斯达克的AI大佬们蒙羞,如山姆·奥特曼所言,他们的闭源就是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观点4:更多的投资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的创新

更多的投资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的创新。如果资本堆砌就能推动技术突破,那大公司早就垄断了所有创新。

创新首先是一种信念。我们真正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信心,以及组织高水平人才进行有效创新的能力。

我的点评:能看得出来,梁文锋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是有底气的,这和那些真正缺钱的创业者还真的不一样。他的底气哪里来?当然是他多年来重点操作的幻方量化基金平台。有朋友和我说,梁的量化平台吞了股市里大量中小股民的钱财,为了消灾,搞了DeepSeek,摇身一变成了AI英雄。我不同意这位朋友的说法。幻方量化有没有问题,政府自有监管系统负责。梁文锋的优秀在于,他的确通过在国家体制和政策框架内做到了不为资金而困惑。正是有这个强力的资金做背景,梁文锋的这种观念才能产生:AI发展并不主要依赖资金堆砌,而是需要扎扎实实的信心和创新。DeepSeek的确在有钱的背景下做到了大幅度省钱办事,以这种低成本模式给了美国华尔街金融投资大佬们以及纳斯达克科技企业大牌们一次巨大的碾压式冲击。

观点5:相较于应用,研究和创新始终是我们的核心优先级

当前阶段是技术创新期,而不是应用爆发期。从长远来看,我们希望建立一个生态系统,让行业直接使用我们的技术和成果,其他公司基于我们的模型开发B2B/B2C服务,而我们专注于基础研究。如果产业链完整,我们无需亲自做应用。当然,如果有必要,我们完全有能力去做,但研究和创新始终是我们的核心优先级。

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重建团队、追赶下一代技术——这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我的点评:敢于把研究和创新作为核心优先级,打造自主创新的生态系统,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拿来主义地去搞应用,彰显出DeepSeek在AI时代中国科技企业成长中的卓越地位和价值。

观点6:大厂受“现金牛”束缚,给了创业公司颠覆它们的机会

我们并不太在意创业公司和大厂之间的新竞争格局。提供云服务并不是我们的核心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实现AGI,即通用人工智能,这要求我们探索新的模型架构,以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更强的能力,这是规模化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大公司虽然有用户,但它们的“现金牛”业务也束缚了自身,目前(在大厂那里)我们还没有看到真正突破性的解决方案,这给了创业公司颠覆它们的机会。

我的点评:大厂的“现金牛”困局的确严重拖累了大厂的发展,让它们面对创新突破难以做出大厂应有的积极姿态和行动。DeepSeek这种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中小型创业公司恰恰是看到了大厂的这种困局,以其智慧和胆略冲到了时代的最前列。

观点7:我的竞争哲学是更关注一项技术是否提升了社会效率

我的竞争哲学就是:我更关注一项技术是否提升了社会效率,以及我们是否能在行业价值链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只要最终目标是提升效率,就是有意义的。很多竞争都是阶段性的,过于纠结于短期竞争,反而容易迷失方向。

我的点评:梁文锋的成长轨迹是:由数学专业起家,先是闯入金融领域,幻方量化基金最高管理到1000多亿的水平,然后在筹备10多年后,正式迈入AI领域,短短两三年时间就推出DeepSeek,震撼了世界,他内心关注的绝不单单是技术,更不仅仅是利润,而是社会效率和人类文明,这是梁文锋的哲学归宿。

观点8:中国的顶尖人才经常被低估

没有什么“难以捉摸的天才”,只是来自顶尖高校的应届生、博士生(甚至是四五年级的实习生),以及一些有几年经验的年轻人。创新需要信心,而年轻人往往更具信心。DeepSeek V2完全是由本土人才打造的。目前,全球前50的AI人才可能确实不在中国,但我们希望自己培养出这样的团队。

我们在解决最难的问题。对于顶尖人才来说,最具吸引力的就是挑战世界上最困难的问题。事实上,中国的顶尖人才经常被低估,因为硬核创新稀缺,他们很少得到认可。而我们正好提供了他们渴望的舞台。

我的点评:DeepSeek崛起的事实证明,中国的确不缺高端甚至顶尖人才,关键是,多年来我们似乎习惯了看高美西方的科技水平和人才能量,永远把我们自己的人才特别是本土人才整体上置于美西方人才之下。让中国自己的科技人才大显身手的时刻已经到来,我们的人才完全有能力、有实力把中国科技抬升到世界一流水平乃至最高水平。

观点9:不融资、不上市,打造合伙人企业

2025年三大任务之一:不融资、不上市,打造合伙人企业,让技术、人才、核心业务成为第一生产力,简化DeepSeek的商业环境,以吸引人才和技术。

我的点评:有点“永不上市”的华为的影子了。上市融资本身也属正常,只是太多的科技企业在上市后,无法像不上市的华为那样,可以坦坦荡荡拿出收益的25%投入后续的科创研发,而是在资本力量的缠绕下,严重耽搁了科技研发的投入,也深切影响到企业的科技创新成长。梁文锋的表态充分表明,DeepSeek已经站在超越资本约束的制高点,完全是中国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力量。

观点10:让DeepSeek更强大,让国家利益得到保护

加大对DeepSeek的资金投入、硬件投入、规模投入,让DeepSeek更有底气,更强大起来,让员工有安全感,让合作伙伴放心,让客户安心,让竞争对手忌惮,让国家利益得到保护,让国产化利益得到实现。

我的点评:一个顺应时代的企业,必然是胸怀全局、敢作敢当的企业,它的成长让该受益的方方面面都能受益,同时又能让那些不良的力量感到忌惮和害怕,这些事,DeepSeek都做到了,因此必须为其点赞!

以上是我对梁文锋十大重要观点的概括引用和点评。DeepSeek的横空出世,的确是中国科技领域的划时代事件,我们不但要了解这个事件的市场表现、发展脉络和国际影响,更要深入底层,了解其发生的内在原因。从梁文锋的重要观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代新的中国科技力量内心具有的对我们国家和中国科技领先全球的充分信心,对自身力量的坚定信心。这也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对中国早日攀上全球科技顶峰充满期待!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