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亿,八年,日均游客不足20人,亏损超5亿……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不是某个夕阳产业的挽歌,而是张家界大庸古城的真实写照。这座曾被寄予厚望的“千年古镇”,如今却沦为一座空城,成为中国古镇旅游开发困境的缩影。大庸古城的兴衰,究竟是偶然的个例,还是行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阵痛?这背后,隐藏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又预示着怎样的未来?


时间拨回到2016年,彼时,古镇旅游正值风口,各地纷纷上马相关项目,试图分一杯羹。在这个背景下,张家界也启动了大庸古城项目。

根据公开资料,大庸古城项目总规划用地325亩,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2亿元。项目计划保留朝天门、古城墙等历史遗迹,并重现刘明灯将军府、土司王宫等“古城十景”,旨在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和商业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

然而,美好的愿景最终却变成了残酷的现实。八年时间,22亿资金,换来的却是一座空城。
曾经宣传资料上描绘的繁华景象,如今已荡然无存。走进大庸古城,看到的却是空荡荡的商铺,零星散落的地摊,褪色的演出海报,以及三三两两的游客。这里与其说是千年古镇,不如说更像一个烂尾的商业街区。截至2024年上半年,大庸古城累计亏损已超5亿元,负债率高达88%,最终走向破产重组的边缘。

大庸古城的失败,并非偶然。从公开信息来看,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庸古城缺乏真正的文化内涵。虽然大庸古城并非完全虚构,在清末民初时期,这里确实存在着80余处古建筑,甚至曾被誉为“小南京”。但是,现代化的商业开发几乎完全抹去了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气息。一些业内人士甚至直言,大庸古城从空间规划、环境营造到建筑风格,都显得不伦不类,与历史文化毫无关联。这种对历史文化的漠视,使得大庸古城失去了灵魂,沦为一个空洞的商业场所。

盲目投资也是导致大庸古城失败的重要原因。在项目启动之初,决策者显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客流量评估,仅凭美好的愿景就盲目投入巨额资金。

这种缺乏科学论证的决策,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项目难以为继。22亿的投资,最终打了水漂,成为压垮大庸古城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庸古城的经营管理也存在严重问题。缺乏有效的运营策略,导致游客体验不佳,难以形成口碑效应。

据报道,大庸古城上半年的购票人数仅为2300人,日均购票人数不足20人。如此惨淡的客流量,与经营管理的缺失不无关系。

大庸古城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全国各地,类似的“僵尸古镇”现象层出不穷。

例如,曾经投资50亿元的桃花源古镇项目,最终导致350名业主投资者血本无归;总投资100亿元的微山湖古镇,即使免费开放,也难觅游客踪影;官窑古镇商铺歇业,水乡古镇商家撤离,水西古城工程停工荒废……这些案例,无一不在警示我们,古镇旅游开发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暴富捷径。

大庸古城的失败,折射出中国古镇旅游开发普遍存在的困境。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文化内涵的缺失。

许多古镇项目在开发过程中,过分注重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他们建造的只是一些仿古建筑的躯壳,缺乏真正的文化底蕴。这样的古镇,对游客来说,不过是千篇一律的复制品,缺乏吸引力。

除了文化内涵的缺失,盲目投资也是中国古镇旅游开发面临的另一大难题。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没有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和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就盲目上马古镇项目,导致投资失控,项目烂尾。

这种缺乏理性规划的投资行为,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也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

此外,经营管理不善也是导致许多古镇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一些古镇项目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运营模式粗放,服务质量低下,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这种管理上的混乱,最终导致游客流失,项目亏损。

大庸古城以及其他“僵尸古镇”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古镇旅游开发模式弊端的集中体现。要破解这一困局,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重新审视古镇旅游的价值和意义。



面对中国古镇旅游开发的困境,如何破局成为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从大庸古城的失败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深挖文化内涵、注重游客体验和避免同质化竞争是古镇旅游开发成功的关键。

要注重游客体验,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如今的游客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游览,他们更渴望获得深度体验,融入当地生活。
因此,古镇旅游开发需要注重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例如,可以开发特色民宿,让游客体验古镇的慢生活;可以组织民俗表演、节庆活动,让游客感受古镇的文化氛围;可以开发互动游戏、研学旅行等项目,让游客在玩乐中学习和体验。大庸古城“目光所及之处,都显示出一萧条的感觉”,缺乏人气,这与缺乏能够吸引游客的体验项目不无关系。

要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差异化的旅游产品。目前,国内许多古镇都存在着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古建筑风格雷同,商业街千篇一律,缺乏独特的卖点。

这种同质化竞争最终只会导致恶性循环,甚至走向衰败。因此,古镇旅游开发必须找到自身的特色资源,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每个古镇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故事、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其差异化竞争的优势。例如,有的古镇可以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山水旅游;有的古镇可以依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体验旅游;有的古镇可以依托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发展民俗旅游。总之,要根据古镇自身的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


古镇旅游开发离不开商业运作,但商业发展必须与文化保护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过度商业化是导致许多古镇衰败的重要原因。

大量的仿古建筑、千篇一律的商铺,不仅破坏了古镇原有的风貌,也让游客失去了兴趣。大庸古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大量引入现代商业模式,结果古镇的文化氛围被淡化,最终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因此,在古镇旅游开发中,要警惕过度商业化,将文化保护放在首位。要控制商业开发的规模,避免过度开发;要引导商业业态与古镇的文化特色相融合,避免破坏古镇的文化氛围;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古镇的旅游开发中来,让古镇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

商业化不应是古镇开发的目的,而应是手段,是为文化传承和发展服务的。


中国古镇旅游的未来,在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引导和支持古镇旅游发展;企业要注重文化保护和游客体验,打造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居民要积极参与到古镇旅游开发中来,传承和发展古镇文化。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让古镇旅游真正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此外,古镇旅游开发还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安全保障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工作。要根据古镇的实际情况,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要加强环境保护,维护古镇的生态平衡,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破坏;要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古镇的良好秩序;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古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大庸古城的教训,提醒我们,古镇旅游开发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规划,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让古镇旅游真正成为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让古镇的魅力永续传承。

中国拥有丰富的古镇资源,每一个古镇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魅力。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旅游产品,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希望未来的古镇旅游开发,能够更加注重文化保护、游客体验和可持续发展,让古镇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栖息地,让古镇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