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装备背景
10月30日,俄方公布了一系列运用“鼹鼠”无人车突击乌军防线的视频。该装备在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鼹鼠”无人车当前装备信息非常有限。使用这一装备的是隶属于格鲁乌部队的第14独立近卫库图佐夫勋章特种用途旅。其研发单位信息不明,但是自俄乌开战以来,为了满足俄军基层部队旺盛的“快速开发、快速交付”需求,涌现了很多基层部队与个人发明家主导的装备创新,这被称之为“人民国防工业综合体”。而“鼹鼠”无人车正是其吸收诸多战斗经验的而成的产品,并在突击作战用无人车平台上展现出了重型化趋势。
二、基本信息“鼹鼠”无人车推测是一种战地改装的四轮地面无人车辆,根据目前的影像画面推测,其宽度约为0.5-0.7米,长度可能在1.5米以上。该型装备长宽比大概为4:1-3:1之间。其行进速度大概为10千米每小时,有一定的爬坡能力。整体构型低矮,载重量较高,可以合理推测,该型装备有可能是俄军救援机器人的基层改造版本。
图 1 正在通过道路的“鼹鼠”
在作战能力上,“鼹鼠”无人车主要依靠大量炸药对敌方设施及人员进行杀伤,并且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呈现出了平台重型化的趋势。其主要作战载荷是6枚TM-62反坦克地雷。这种地雷全重9.5千克,装药为7.5千克TNT炸药,总计45千克TNT。该地雷由于其装药充足,在俄罗斯突击队当中被广泛用作炸药包,经常可见他们抵近敌方占据的建筑,并且手抛反坦克地雷杀伤建筑内或者地下室的敌人。这是典型的基层作战风格。根据经验公式,50千克左右TNT当量的炸药爆炸所产生的火球半径大概是10米左右,与乌克兰地区常见乔木高度相当。而其爆心爆炸压力在4000-6000千帕,其瞬间冲击载荷能够对大多数常规军事设施产生重大破坏。在防护能力上,影像资料表明其可以防护破片弹药以及小口径枪支的直接命中。这可能意味着其有一定防护设计,来保护脆弱的遥控设备或者行走装置。同时也说明其作战时整体重量较高。相较于此前交战双方使用的轻小型FPV无人车,用作突击作战的“鼹鼠”无人车呈现出了明显的重型化趋势。
图 2 使用TM-62地雷的俄军突击队
图 3 爆炸画面,明确可见过火区域
图 4 “鼹鼠”袭击的建筑
图 5 被破片弹药攻击的“鼹鼠”
图 6 此前俄军使用的“青蛙”自杀式无人车
图 7 俄军运用的救援机器人之一
在控制方式上,“鼹鼠”无人车是可能采取第一人称视角遥控(FPV)结合无人机操控的方式。其抗干扰能力暂时不明,也不清楚是否有无人机中继的功能。目前放出的影像资料多为无人机拍摄,表明此时乌军反无体系尚处在被压制的状态,难以判断“鼹鼠”的具体抗干扰能力。影像资料显示其可以完成一些较为精密的动作,比如进入战壕等,这表明其可能采取了第一人称视角遥控。
图 8 无人机提供热像引导
图 9 进入战壕的“鼹鼠”
在动力上,俄乌双方目前所采用的类似产品均为电力驱动,该类产品一般由前沿部队使用,冲击距离较短,需求安静隐蔽,低信号特征以及更好的起步加速能力。此外,目前放出的热成像画面并无明显排热现象,推测“鼹鼠”无人车依然为电力驱动。
图 10 热像画面
三、发展经验俄乌冲突以来,双方都在寻求某种自杀式突击车辆。2023年6月,顿涅茨克州的马林卡地域,俄军就曾经使用可能是T-54改装的自动驾驶坦克,装入6吨TNT以后冲击乌军防线。但是在乌军防线前失去了行进能力并提前引爆。尽管场面极其壮观,可能也严重杀伤了乌军,但确实是一种效率很低的做法——同等重量TNT可以武装至少120只“鼹鼠”。后续,双方都有开发FPV遥控的无人车,携带迫击炮弹这样的载荷对敌方单兵发动袭击。但这些武器使用的范围都很小,表明其可靠性和作战效能可能不及预期。2024年以来,俄军组织了多次地面无人车的进攻行动,乌军的无人机对此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鼹鼠”无人车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防护以及隐蔽上的优化,但其在机动能力上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表明俄罗斯“人民国防工业综合体”正在发挥作用,并持续吸取俄乌冲突当中的经验。也为我在类似场景下的活动提供了经验。
图 11 6吨TNT爆炸的闪光
图 12 乌军运用的地面自杀无人车
图 13 今年春季被乌军阻击的俄军“信使”无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