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他是陕西人。
司马光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他还很喜欢史学,七岁就能熟读背诵左氏春秋,要不怎么说人家是同行的,所以他也会注定考取功名,不入仕途。
司马光的青年时期大都是在为父母守孝扶丧。不过,司马光回到朝堂之后的仕途也很顺畅。因为庞籍是司马光父亲的朋友,所以他一直在培养司马光。因为有庞籍的助力,司马光从小官做到大官,一步步做大做强。有一年,司马光写了5000字的论文论财力书给皇帝看,这是他关于加强理财,改变社会贫困的意见。这篇论文体现出他不仅一心维护国家的统治,还在消费经济学上有两把刷子。但是,他的职业生涯在宋神宗即位后就遇到了一个大坎儿。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宋神宗新皇上位,希望取得一些新成绩,开阔一篇新天地,想要大刀阔斧搞改革。因此,他的执政思想与王安石不谋而合,王安石变法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王安石变法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了。但司马光却是守旧派。不仅如此,他还是守旧派的核心人物,是守旧派的战斗主力。所以司马光和王安石成了官场上的死对头,在变法这个事儿上斗的是死去活来,而司马光一生中最执着的事情也是反对变法。
不过据说他俩在变法之前还是好朋友,私交不错,虽说在政治上他俩水火不容,但是也从来没有对彼此进行过人身攻击。司马光和王安石虽政见不同,但也都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在努力,所以大家也说这俩人是君子之争。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强烈反对变法无效后,他就申请辞职。
他判西京御史台之后,就在洛阳待了15年。也就是这15年的时间,司马光主持编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孙权的劝学这篇成功的改写之作,就是选自资治通鉴的文章之一。
司马光从周列王公元前403年开始写,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之记录了1362年,同年发生的重要史事。这15年,司马光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写资治通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日历不足,继之以夜。写完这本书时,司马光已经65岁了。其实这本书一开始叫通治,司马光写这个是为了给皇帝看,用来警示帝王的。
司马光写完后上呈给神宗,神宗认真翻阅后才给其赐名为资治通鉴。王安石的变法有利有弊,但大宋也正是在这个变法的一动操作之下,富裕了不少,宋神宗想趁此机会恢复汉唐旧将。
宋神宗发动了对西夏的战争,本来信心满满的神宗在全城7万守军全军覆没后,彻底抑郁了,没过多久就生病去世了。元丰八年3月,宋哲宗即位。
哲宗即位的时候才十岁高,太皇太后听政,太后高氏是反对改革派的保守派。所以。他一上位就立即启用了司马光,司马光满血回归,势必要和变法斗到底。保守派在朝堂上压倒了改革派,新法终于要被废了。也许是司马光在洛阳的15年让他忍无可忍,他回来后走火入魔式的推进废法,只在数月间就尽废新法,罢黜了新党。而司马光的身体也随之越来越差,于1086年病逝。
温柔只给意中人
那是你的事情了
你们一起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