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他是神话传说中的天师,拥有着统御众神的权威,他所开创的教派,更是衍生出了华夏历史上最为庞大的神话体系。
而在现实当中,他也同样是一位极其神秘的高人,并且在修行这条道路上,走到了一个极为巅峰的高度。甚至有后世传言,他极有可能已经破空飞仙而去。那么此人到底是谁?又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
今天我们人物篇要介绍主题,就是道门天师“张道陵”。张道陵可以说是整个华夏玄学史上最富盛名的几人之一。
他曾用半生的时间,挖掘出了隐藏在道家经典当中的上古修真之法。并且结合先秦时期的方仙之术,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道门修仙理念,而他本人也因此成为了真正意义道教创始人。
家族渊源他是“张良”是西汉时期著名的修仙者,传说他曾随赤松子云游天下最终羽化登仙。也正因如此,他的后人始终都在努力探索关于仙道的秘密。
然而遗憾的是,自从张良之后,张家就再没有出过一个真正能够踏足仙道领域的人,直到两百年之后,这个逐渐没落的家族,又一次重新焕发出了,更为耀眼的光彩。
时间来到东汉初年,张道陵出生在江苏丰县地区,不过道家的修行者似乎都有一个惯例,在出生的时候大多都会伴随着某些异象。
这其中或许是人为炒作,也或许是属于某些难以考证的传说。而身为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位道门天师,张道陵自然也不例外。
传说在他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母亲曾梦见北斗七星降世,化作一道光芒,没入自己腹中。
而出生之后的张道陵也果然天赋异禀,年仅六七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看懂被人们称作为无字天书的河图与洛书。
之后随着年龄增长,他对于道家思想的热爱也逐渐显现了出来,时常捧着老庄等人的著作,一看就是一整天。
这时在他的内心里,就已经逐渐产生了想要探索大道本源,和生命真谛的志向。他时常想象自己和庄子一同神游,与老子坐而论道。
不过由于汉朝独尊儒术,所以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之下,张道陵自然也少不了接触儒家的思想。
因此他也和许多儒生一样,本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在30岁那年正式踏足仕途,并在四川地区担任了江州县令一职。
然而,也正是这一段时期的经历,让他对于人性的本质,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因为他发现人世间的一切乱象,似乎都是源自于人们内心当中的阴暗和险恶。
而对于这些现象,儒家所推行的仁义教化,也只能从表面上进行约束,根本没办法从根源上进行治理。
或许是受到了早年学习道家思想的影响,他在面对这样的现象时,第一时间就想到,既然外在形式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内在的层面来解决呢?
就如同庄子在逍遥游和齐物论中所说的那样,忘掉自己和外物之间的界限,一心追求生命内在的真谛。
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世间的种种治与乱,或许就都不存在了,这样的设想固然美好,可究竟怎样才能把它变成现实呢?张道陵又陷入了苦苦的思索当中。
成道之路为了探索自己内心当中的那条道路,他辞去官职,开始到处探寻隐士高人。因为在他看来,真正的高人不会滞留于庙堂之上,或者纷乱的俗世当中。
可是这世间的高人,又哪是这么容易就能找到的,纵然他辛苦走访多年,但却依旧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机缘。
直到有一次,他乘舟路过鄱阳湖的时候,偶然遇到了一位老者。对方告诉他,世人之所以沉迷于声名财色,导致世间乱象丛生。
其实无非都是被外物和欲望蒙蔽了双眼,而丧失了自己生存于世间的真正意义。
而要想改变这样的现象,就必须让人们认清现实,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本真。就如同《黄帝内经》中所描述的那种情形,使人们的生活,法于阴阳,合于术数,以至于能够各安天命,尽其天年。
听了老人的这一番话,张道陵急忙俯身叩拜,希望对方能够将其中的精髓传授给自己。
老人见此情形,倒也颇感欣慰,将他领到了湖边的云锦山上,传给他一部九鼎丹法和诸多玄门秘术。
除此之外,还有一本关于老子《道德经》的注解,也就是我们后世所看到的河上公章句。其中《九鼎丹法》传说是轩辕黄帝当年铸鼎炼丹的仙道法门。
而《河上公章句》,则囊括了整个先秦时代,所有方术与仙道的精髓理念。
属于整个道家修炼体系的奠基之作。临别之际老人又嘱咐他,参悟古代圣贤的思想,是为了洗涤自己的本性,从而使心境变得更加纯粹。
而修道练气,则是为了窥得生命的真相,破除对于外物和欲望的执念,两者结合在一起,方才可以称得上是性命交修,通往最终的无极大道。
得到这些传承之后,张道陵便在云锦山上安住了下来,一边潜心修道,一面铸鼎炼丹。并在三年之后,练成了书中所记载的九转仙丹。
传说在丹成之日,天空中曾有阴阳二气化作龙虎之形,围绕山顶盘旋经久不散,于是后人便将此山改名为龙虎山。
而且在此之后,张道陵就像是突然拥有了神通,不但可以像上古巫师一样,使用祝由术治病救人,同时还可以通过符箓咒语,达到某些神奇的效果。当地许多人都将其奉为神仙,并且自愿追随在他的身边。
开山立派有了大量的追随者之后,张道陵逐渐产生了创立教派的打算。
于是他结合自己这些年的修行感悟,以及对于河上公章句的理解,写成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思想著作《老子想尔注》。
在这部书中,他详细阐述了关于人生的终极追求和真谛,他认为人生在世,真正应该追求的,其实并非世俗名利这些虚幻的东西。
因为这些东西,只会让人陷入到低级的欲望中无法自拔,从而造成无尽的痛苦和挣扎。人们真正应该追求的,是如何破除这些假象,实现生命真正的永恒和自在。
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与道相融。而在书中张道陵则把这种境界,称作为仙寿。
至于如何达到这种境界,他在书中也给出了三个具体的步骤。
分别是:守诫 、 炼形 、食气。
守诫就是要在言行举止以及内心当中,遵守一定的戒律。因为在他看来,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如同水中的鱼儿。
而大道就像深渊中的水流,是人们得以生存的本质,至于道诫就好比承载水流的深渊。
如果不守道诫,就等于失去了承载大道的东西,大道失去了载体就无法存留,大道无法存留生命就失去了支撑,于是也就会走向消亡。
这就好比深渊干涸,鱼儿就会渴死,所以书中才强调,世人应该,守诫保形,然后方能结精自守。
所谓结精就是将自身的精气神凝结集中,不使其因为过度的欲望而耗散。而结精的目的,就是为了下一步的炼形。
书中所说炼形,是指炼尽体内阴寒之气,为自身生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是因为在古代修仙者看来,人的身体,是精神的载体。
只有将形体修炼到极致,才能使精神和意念变得更加精纯,而接下来的食气,就是修炼身体和精神的具体方法。
其中包括呼吸导引,以及内部脏腑和经络系统的运作。
据说修行的高深境界,不仅可以通过口鼻呼吸,还可以通过周身毛孔进行吐纳,甚至可以实现传说中的胎息。
修炼到这种程度,人们的精神就能够与天地自然相往来,从而了解世界的真相,与人生的真谛。
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世俗中的争夺和挂碍,就会如同云烟般淡然消散。于是人们就能够升华到一种更高的层次,去追寻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张道陵将自己所创立的教派,正式命名为正一道。所谓“正一”实际上也是取自老子《道德经》的核心理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里的一即为道,而正一则是指把握大道本源真谛,中正不二之意。
其目的就在于,让世人真正掌握关于大道和生命的运作规律,从而悟透人生的真相,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境界。
随着正一道的影响日益广泛,张道陵以巴蜀地区为中心,将正一道所覆盖的范围划分出了24个区域并且称其为24治。
之后,为了与天穹上的28星宿相互对应,又将这24个区域进一步划分成28个。做完这些以后,张道陵的内心里似乎也生出了某种预感。
于是便逐渐不再过问这些繁琐之事,转而开始专心闭关修道。而在此之后,人世间就几乎再也没有了关于他的记载。
唯一留下的一则传说,就是他在123岁那年,带领两位弟子飞升成仙而去,从此纳入了永恒的仙道领域。
对于这样一个结局,或许是后人美好的憧憬,也或许是我们难以理解的另外一种境界。
但是不管如何,张道陵的一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传奇而又璀璨,他所创立的道教,至今依旧在华夏大地上延绵不绝。
在这其中所包含的,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更是将古人对于世界和生命的探索,完善成了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从远古一直保存到了现代。
譬如那浩瀚如海的3000道藏,就是最为有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