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从事业编工勤人员转为公务员,或许意味着职业生涯的一次飞跃。然而,当这份转变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成为剥夺个人权益的手段时,这份“转变”便显得异常沉重和讽刺。
家住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郝建宽先生5年前的遭遇,无疑是对这一现象的生动诠释。
然而,处理结果却因他“莫须有”的公务员身份而变得复杂起来。按照当地的规定,公务员酒驾将被开除公职,而非事业编人员则只需降级降职处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公务员身份,郝建宽先生自然是满腹疑惑。于是,他到东胜区有关部门反映此事,办案人员拿出东胜区组织部出具的两页公务员登记表。
该表首页为机打,次页加盖了东胜区组织部公章以及东胜区公安局、鄂尔多斯市人事局公章的公务员登记表,落款时间分别是2007年6和2007年11月份。
可是,郝建宽清晰地记得,2011年从公安局调装备基地管委会的时候,东胜区编制委明确他是事业编工勤人员,这与2007年的公务员身份相矛盾。
除此之外,郝建宽还发现诸多疑点。比如档案存放地点与盖章单位不符、登记表形式与常规不符、公务员登记表没有本人签字等。
对于郝建宽编制身份的变化,装备基地管委会同样疑惑不解,于是函询东胜区某纪委。结果,杳无音信。随着事情的不断进展,更离奇的事情发生了——郝建宽的档案再次被更改。
2022年1月,鄂尔多斯市纪委法规室刘主任约他去东胜区某纪委核实公务员登记表,登记表页数由原来的两页变为一页正反面,组织部“同意”两个字和落款时间却没有了。
另外,除了盖有东胜区公安局和东胜区组织部以及鄂尔多斯市人事局公章外,鄂尔多斯市人事局的落款时间由原来的纯蓝色钢笔笔迹变为碳素笔迹。
这次,东胜区相关部门变“精”了,拒绝郝建宽复印和拍照。更为诡异的是,这些档案在郝建宽后续的信访过程中,还在不断地被修改和完善。
直到今年9月,当地纪委在核查过程中,才终于发现了郝建宽档案中80%的内容存在伪造。这一发现,无疑为这场旷日持久的身份之争画上了句号。然而,对于郝建宽而言,失去的公职却再也无法恢复。
郝建宽的遭遇,让笔者不禁要问: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一切?是谁能够如此轻易地篡改他人的人事档案?这不仅是对郝建宽个人合法权益的侵犯,更是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严重挑战。
人事档案作为证明公职人员身份和编制性质的重要文件,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容置疑。然而,在鄂尔多斯,却有人能够随意更改他人的人事档案,这背后所隐藏的问题令人不寒而栗。
笔者不禁要追问:这样的漏洞是如何产生的?当地到底还有多少人“被公务员”“被事业编”?又该如何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这三个问题才是本次风波的核心问题,希望鄂尔多斯市有关部门能早日给郝建宽和全国人民一个满意的答案。
谁改的???地球人都知道,不是我改的。
查来查去还是只有当事人受伤的世界……
如果没这事,退休的时候是不是就按公务员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