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的三个主角代表着我们不同的人生阶段:
乔峰是从人生巅峰走向低谷;段誉喜欢野蛮生长;虚竹喜欢被动。
在金庸的所有作品中,天龙八部是唯一一个三主角的作品,而其中的三个兄弟之首,很多人喜欢的萧峰,却是以悲剧结尾。这和一般的畅销小说相比,是非常罕见。如此的主角设定,如果是现在的网络小说,一定会被读者骂死。但是尽管大家无法接受这样的萧峰的结局和里面令人讨厌的阿紫,但是依然非常喜欢这部小说。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部小说受欢迎的原因,恰恰是因为这部小说里带着金庸老先生传递给大家的人生经验和阅历。天龙八部这四个字是来自于佛教用语,简单的说,有芸芸众生的意思。
而在小说里,三个主角的不同经历以及各自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在那个社会中的各种芸芸众生。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也就是三个主角。
段誉,一个对于金钱、生活、事业和未来完全没有概念的皇二代。作为大理国唯一的继承人,一开始他就没有意识到,这个身份的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不是运气好,掉入潭水中,学会了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那么喜欢浪迹天下,又喜欢逃避护卫保护的段誉,不知道会死多少次。
逆反,随心所欲,听不进去长辈的意见,不愿意受到任何束缚,做人做事也不知道深浅。这才是真实的段誉。像不像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的样子?
当然在金庸眼里,可能不论是小说发生的古代,还是金庸年轻的时代,又或者是现在的我们。每个社会里的年轻人,大概永远都是这个样子。
在小说里,实力和运气都逆天的段誉,依然是不断的险象环生。尽管最终可以脱困,但都逃不出一句自讨苦吃的评价。
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你浪费了,你胡搞了,那么最后的结局,不管你是皇子也好,普通人也罢,运气再逆天。最终都会距离那个本来可能更好的结果更远。
虚竹:他自幼被少林收养,没有什么天分,念经和练武都不行。因为长的丑又常常被欺负嘲笑。可贵的是,虚竹对此不恼也不闹,既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发牢骚的四处抱怨。反而顺其自然的,继续本本分分的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这样的行为反而让他引起了玄慈大师的注意。于是在玄慈的照顾下,虚竹在少林寺里混的也不算差。
如果故事就这么发展下去,我们可以很容易猜到,已经走入少林寺高层眼中的虚竹。这么一个看上去比普通人可能都差的小和尚。在少林寺,这个天下第一门派之中,慢慢混个不错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现实当中,初入社会的我们,其实经常会遇到虚竹遇到的问题。自己能力的不足,老人对新人的欺负,上司对下属的压榨等等。很多人会反抗,会放弃,会随波逐流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显然这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和虚竹一样,不要去管身边的那些风吹雨打,只要一门心思做好自己的本分。这份勤恳终究是会被人发现,被人认可的。
在小说里,金庸看上去给了虚竹一飞冲天的机会。在被星宿派掠走后,虚竹就像开了挂一样,先被无崖子传功,跟天山童姥学艺。中间不但误打误撞成了西夏驸马,还成为了凌霄宫主。
所谓福祸相依,这些看得见的好处,其实却是虚竹一次次通过的考验得来的。但凡虚竹的表现差一点,那么无崖子不会选他做最后的传人。同样亦正亦邪,杀人如麻的天山童姥也不会把他带在身边。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虚竹在少林寺里的经受过的磨炼并没有浪费。跟段誉比起来,虚竹的出身差,成长环境差,甚至天赋长相什么都很差差。但是在两个人运气都一样好的时候,两个人能达到的高度是一样。
换一个角度,如果两人运气都差呢?段誉只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然后落魄于江湖,毕竟他的情商是真的不行。而虚竹则依然可以靠着少林寺这棵大树,衣食无忧的度过一生。
其实这样的例子,我们在现实中也是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的。
最后是萧峰,这个天龙八部中的第一大侠。
如果说金庸用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成长中我们该如何选择,如何去做的话。那么关于萧峰的故事,则是告诉我们当你在社会上取得了一些成就的时候,怎么样才能做到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身边的人。
萧峰之所以从天下敬仰的大英雄一步步跌落神坛,变成了人人喊打喊杀的大宋叛徒。这一切都是因为杏子林召开的英雄大会。然后聚贤庄大战和少室山大战等等,每次萧峰都是不得不战。每次却又都是因为更多的伤亡,让他与天下豪杰结的仇怨更多。
最终虽然得到了以少林玄渡大师为首的大宋武林人士的谅解。甚至还上演了一出群雄营救的故事。但萧峰又始终因为夹在北宋和金国的积怨之间,纵使他是天下无敌的高手,也不得不自杀于雁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