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第一阵营,成立4年,年产值超100亿元,解码海辰储能成功公式

懿浩西能源 2024-05-07 16:21:28

商业竞争中,作为跟随者,顺流而行最为安全,但独角兽诞生的机会往往存在于逆流之中。

非共识力量就是那些逆流,风险极高且不确定,但摆脱了传统的成长路径,成功的上限极高。如果用更时兴的词来形容,非共识就是通向新质生产力的一道窄门。

不久前,涌进20万观众的北京储能展会落幕,市场对储能电池的关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家电池厂密集发布大容量电芯,一举将集装箱储能的容量拉至6MWh。

储能的经济性、安全性、技术含金量,和新能源车一样,再次绑定在了成本占比极高的电池之上,储能电池公司成为最炙手可热的产业角色,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在储能电池逐渐成为新型储能产业的基石或底座,并在这一共识逐渐形成之时,创业仅4年,从厦门冲出的储能黑马——海辰储能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2023跻身全球储能电池Top5、国内电力储能出货量第二,整体产值突破百亿规模。

这些数字与成绩背后,都代表了海辰储能在巨头林立的锂电赛道中,成功踏入第一梯队。

而这在竞争残酷的锂电行业,后发的创业公司,活下来的机会如沙漠中的金子般珍贵。要知道,一条1GWh的电池产线就是动辄2、3亿元的投资。

看似一路突飞猛进,但正如海辰储能创始团队所说,“外界看来我们顺风顺水,但过往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有一次出牌机会。”

回过头来看,海辰储能正是抓住市场从非共识走向共识的短暂节点,从而拿到了作为挑战者的入场券。如果总结其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成功公式:

百亿级锂电产值公司的崛起=踏准新赛道造新物种+高维认知实现极致降本+打通生产市场两端生态圈。

01看清新赛道 锻造差异化的新质生产力

时间拨回到2018、2019年,也就是海辰储能的创立起点,储能电池事实上就是最大的非共识,正确的认知是决出胜负手的关键。

如何理解当时迷雾般的市场?有两个值得参照的产业旧有认知。

一是储能不过是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边缘市场。

这是在当下看来荒谬,在彼时却是颇受认可的产业逻辑。据某券商的一份研报显示,2017年储能系统的含税价格还在3元以上。

根据其判断,以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为代表的储能系统, 凭借其低成本优势,有望成为最早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应用技术路线。

彼时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如火如荼,圈内最火的生意就是拆大巴车电池装到储能。但到了2021年6月,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被叫停,储能新电池的市场才因此逆势扩大。

二是储能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

尤其是最主流的三元和磷酸铁锂路线,国内外厂家竞争激烈,韩国LG和三星等厂商,一度将三元电池应用在储能电站中。

但在2018年、2019年,韩国发生了24起储能电站起火事故,均为三元锂电池。直到2023年,国内监管才一锤定音,不建议将三元电池在储能应用。

这两个似乎早已不被讨论的老生常谈,在当时一度是主流观点,甚至让巨头下场的动作都变得非常犹豫,机会的窗口期正是在这样的市场非共识混沌中诞生。

2019年12月,既有产业经验、也有创业经验的海辰储能创始团队就嗅到了新的商机:储能电池是新能源的基础设施,更注重于投资回报与未来收益,而非像动力电池是基于消费逻辑。

在先于市场主流的认知下,海辰储能乘势而起,率先锻造了两个优势。

定位准确:专注储能电池,但懂得圈对客户、抓关键。2020年,在业务开拓初期,销售团队瞄准细分大客户,突破最先爆发、潜力最大的电力储能市场,让自己“活下来”。

在双碳目标发布后,海辰储能的定位得到行业风口加持,前期的关键卡位使得企业发展成功借势。

高质价比:基础设施意味着要大规模铺设,也就意味着低成本和高安全是重中之重。海辰储能早期依靠全力押注储能、并优化产业工艺,成功将成本降低30%-50%。

在行业刚刚开始接受储能概念的时期,这就是海辰储能作为创业公司冲出重围的杀手锏。

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鹏程

正如海辰储能内部所判断:新能源在前面“劈荆斩浪”,作为“护航大将”的储能绝不能“掉链子”。行业高速增长的2023年,海辰储能的崛起脚步更加迅猛。

02风口之上 发掘厂房内的新质创新力

在制造业中,有一条相比应用在半导体的摩尔定律,更加精准描述规模效应的经验法则,莱特定律。

在研究飞机的生产成本曲线时,航空工程师西奥多·莱特发现:飞机的产量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会按照某一百分比持续下降。

比如,生产第2000架飞机时的成本要比1000架的时候降低15%,生产第4000架的时候要比2000架时再少 15%。

提取最关键的数字——产值和价格,正是形成行业认知的关键因子。

而储能电池的莱特定律,来得比所有人的预期都要快,甚至超过了动力电池。仅用三个数字足以证明行业产值的扩张速度,66、121、185,这是过去三年储能电池的出货量(单位:GWh)。

据莱特定律预测,动力电池产量每增加一倍,电池成本将下降28% 图片及文字来源:方舟投资、谷歌翻译

对应到成本变化的趋势,“未来五年,储能的成本会降一半,”这源自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鹏程在2023年年初所做的内部判断。

但从目前的竞争态势来看,不到一年,价格降幅早已不止一半。2023年2月,储能系统的报价还在1.4元/Wh,而到了2023年12月,也就是年底,前端市场的报价一路来到了0.56元/Wh。

2023“一半春天、一半寒流”,下行周期已然到来。

换句话说,在莱特定律的“步步逼近”下,储能电池企业的挑战将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内部——怎么在投资高昂的工厂产线里,用创新力量突破成本边界。

对这条定律最忠实的信徒莫过于睡在工厂里的马斯克。在他的原则里,让一家公司成功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高效地制造产品的能力,如何制造那些制造机器的机器——也就是说,如何设计工厂。这与设计车辆本身一样重要。

某种程度上,2023年储能的寒冬已是海辰储能遇上的第二个周期。

第一个周期发生在创业的第一年,虽然认知先行,2020年却一度因为发不出工资,团队差点散伙。但源自对行业底层逻辑的判断,让海辰储能度过了创业的生死线。

在产线建设上,目前海辰储能已形成厦门和重庆两大生产基地。

海辰储能重庆基地一期一阶段已启用

2022年11月,重庆基地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达130亿元,2023年11月,项目一期一阶段投产。而基地正是采用海辰储能自研的第四代高效率锂电智能制造产线,产线效率比第三代提升30%、自动化水平提升26%、制造成本降低25%。

从一片荒野到整齐明亮的现代化标准工厂,海辰储能仅用了376天。作为行业的新入者,创业团队的韧性和干劲是海辰储能最核心的优势。

最后的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为了清扫出符合5S标准的生产环境,海辰储能内部紧急调动全国100多号员工,前往重庆支持产线清理工作。最终,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海辰团队完成了6条产线的设备、16万平面积的地面清洁。

海辰储能团队正在清洁刚刚落成的重庆产线

这一过程中,决策的灵活性、团队的凝聚力、产线设计的创新都缺一不可。

有了高质量产线的支持,对产品路线的把握在竞争生死赛中也同等重要。海辰的优势之处在于,持续抓到行业爆款方向。

2021年,海辰储能是国内最早一批实现280Ah电池规模化量产,也是第一批提出万次寿命质保的储能电池公司。

基于这款71173尺寸的280Ah电芯,在这几年海辰保持电池尺寸不变、不增加大量开模成本的前提下,又推出314Ah电力储能专用电芯,而314Ah的电芯在2023年再度成为了主流。

总结而言,产值迅速攀升到百亿级别的海辰储能,基于对降本速度的正确判断,使其生产和产品创新策略一直都没有偏移行业发展的主线。

03打造“新型储能+”生态 做更多新质生产力的能源底座

作为海辰储能的长期观察者,此前新能源产业家已有多篇文章分析海辰储能的“链主”效应。

创业初期,海辰储能将有限的资源都聚焦于电力储能领域当中,因此积累了大量电池技术、生产工艺创新,率先形成规模化效应,使其在生产制造端的“链主”作用充分发挥。

例如海辰储能厦门和重庆两大生产基地,百亿元级的投资在当地带来极强的集群效应。厚生、兴恒、科达等海辰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落户铜梁,为铜梁区新型储能产业提供核心配套,未来重庆或将形成2000亿级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海辰储能智能制造产线

而在市场端,“链主”深度参与下游的价值也在被放大。

在重庆工厂动土建设的同期,海辰储能的市场团队完成了一项同样艰巨的任务——在交期只有一个多月的情况下,完成百兆瓦级储能电站的交付。而一般来说,业内交付运营百兆瓦级项目的时间需要2个月。工期减半,质量却不打折。

制造业没有通吃的巧计,只能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为了抢时间,我们最后开始边吊装边接线。项目组每个成员都知道怎么在卡车陷车时,最快找到石块和木板。”海辰储能这一项目技术负责人黎杰说。

重庆铜梁淮远项目现场满是泥泞的道路

在10天之内,黎杰和他的团队完成了564台储一体柜以及29台箱变的单体调试。再经过充电、受电、合闸、并网、3次的全容量充放电,最终成功通关。

项目的成效是显著的:重庆铜梁淮远100MW/200MWh项目能满足约4万余户普通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或供工业园区内200余户规模化企业午高峰、晚高峰近4小时的可靠用电。

重庆铜梁淮远100MW/200MWh项目

除了大型电力储能,海辰储能也迅速抓住了崛起的工商业储能市场。

2023年,不断降低的电芯成本,屡屡攀升的工业电价,让工商业场景的储能迎来爆发。第三方机构的统计足以证明。2023年全年,工商业储能全年出货量为4.5GWh,为2022年三倍,2024年将突破10GWh。

在行业的主流共识中,相比行政化的新能源配储,工商业储能是一个更加市场化的细分赛道,高耗能企业转型迫切,上限足够高。

更重要的是,下游的竞争格局,都会由于每天的充放电而随时向上游传导并反馈,竞争态势变化以日为计。

换句话说,“时代变了”,要抓住工商业储能市场,对所有参与者的能力要求都将转换到另一个维度。

从电力储能到工商业储能,身处产业链价值最高、投资最重的环节,海辰储能转换市场策略的姿态依旧是迅速的。

2023年12月,海辰储能宣布了其工商业储策略。

在后端,提供基于储能电池的技术支持、开放各项电池参数,提供品牌保证,帮助客户更容易精准测算工商业储能收益。

在前端,联合保险和金融租赁等第三方机构,让分散的储能资产有专业机构的加持。

在产品层面,海辰储能更是率先推出其全球首款kAh长时储能专用电池MIC 1130Ah,领先同行。

相较于采用280Ah储能电池的产品,采用MIC 1130Ah的储能系统集成效率提升至35%,全面简化了系统集成复杂度,直流侧储能系统综合成本下降25%。

同期,海辰储能全球首款能源平权HeroEE一度电户用电源产品——一块电池一度电。这款产品让生活在全球能源贫困地区的用户,也都能获得可负担、可靠和可持续的电力来源,解决用电问题,促进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工商业储能,海辰储能也在“借船出海”,为用户打造适配的解决方案。截至今年2月,海辰储能的产品已应用于全国各地,以及北美、欧洲、南亚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交付项目数量累计超200个。

可以说,在从创业公司成长为大公司的这条路上,海辰储能的这道隐形价值已经开始构建——充当产业链底座角色,带动行业从早期走向成熟,而这,正是新型储能向更多领域开枝散叶的关键推力。

04尾声

四年间,从无名之士到第一梯队的行业巨头。海辰储能的故事,就像一部剧情紧凑的电影,高潮迭起,让人目不转睛。但戏剧冲突之间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实打实的业绩和创新。

如果视角放大至整个电池产业的发展史,海辰储能的成功公式,实际上是这一历史趋势的缩影。

从最初用于3C数码的镍镉、镍氢电池,到如今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伴随每一次电池技术的突破,率先看清行业终局,就意味着拿到乘上新一波产业浪潮的船票。

展望储能行业未来发展,海辰储能正在从“电池供应商”向“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技术服务商”转变,锚定全球储能第一品牌目标稳步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和产品双重创新、极致的成本控制和产业集群协同这三大要素,正是创业公司突出重围、成为了新质生产力主力军的关键。

-END-

0 阅读:0

懿浩西能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