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的孩子,久治不愈?是你没找对方法

冰双阅览养护 2025-02-06 09:04:55

其实小儿抽动症没那么难,就是好多家长走了弯路,没找到对的方法。

倪海厦说过:只要是小儿抽动,基本就是肝风内动把魂魄吹走了,把魂找回来就好了,不能用太复杂的方法。

名医李可当时看小儿抽动症的时候也提醒过,很多情况下都是肝风上扰。

其实小儿抽动症,主要是看风和痰,两个地方拿捏住了,孩子就不容易出现相关症状,病根儿其实就在肝和脾上。

肝常有余:有的家庭过分宠爱孩子,孩子稍遇不遂,就会发脾气,导致情志失和,气机不畅;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压力大,精神过分紧张而致肝气郁滞,郁久化火,渐耗真阴,容易形成阳盛阴虚体质,热引肝风,继而出现抽动症状。

脾常不足:饮食不能自节,过食肥甘厚味则伤及脾胃,内生积滞;或脾失运化,津液停聚郁热炼痰,容易形成痰湿体质。痰湿郁久化热,风痰上扰而抽动。

一个9岁的小男孩,频繁眨眼睛、清嗓子,还有时不时地摇头。

家里人溺爱孩子,稍不顺心就发脾气,特别喜欢吃炸鸡、薯片、汉堡、可乐,体重远超同龄孩子。

刻诊: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滑。

辩证:脾虚肝旺,肝风内动。

开方:党参、茯苓、法半夏、陈皮、枳实、远志、酸枣仁、石决明、钩藤、白芍、甘草。

最终,孩子眨眼、清嗓子、摇头等动作消失。

方解:

党参、茯苓健脾益气,恢复脾胃的吸收运化功能;

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让痰湿无处可逃;

枳实顺气消痰,将积食、痰饮彻底扫清;

石决明、钩藤、白芍平肝息风,缓解抽动症状;

远志、酸枣仁化痰宁心改善机体状态;

甘草调和诸药。

把孩子肝脏和脾胃的功能恢复正常,从根本上去解决抽动症的问题。

这么一来,当引发抽动的“风”消失了,孩子身体里脏腑的平衡也恢复了,体质调整好了,就有助抽动症的缓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