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的中,王清珍以惊人举动,从死神手里抢回伤员

博观岁月 2025-03-18 14:40:52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春秋时期晋国借道虞国攻打虢国,虞公不听宫之奇劝谏,最终两国皆亡。两千多年后,中国与朝鲜也面临着相似的抉择,抗美援朝战争就此打响。

这场战争,源于朝鲜半岛的分裂。日本投降后,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被划分为苏军和美军受降区。不同政权建立后,南北矛盾尖锐,武装冲突不断升级。金日成率先武力统一朝鲜,韩国军队节节败退,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出兵干涉,不仅无视中国警告,还多次派飞机侵入中国领空。是可忍,孰不可忍!1950年10月8日,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志愿军迅速入朝参战。

时间来到1952年10月,志愿军在地面作战中已掌握主动权,这让驻韩联合国军司令范弗里特坐不住了。他盯上了上甘岭这个关键咽喉之地,只要我军守住,敌军便动弹不得;若敌军攻破,我军防线将形同虚设。于是,决战上甘岭的大幕缓缓拉开。

上甘岭位于朝鲜五圣山南面,两侧有两个小山头,597.9高地和537.7高地,总面积仅3.7平方公里。战前,美军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范弗里特狂妄地计划用两个营的兵力,5天时间,伤亡200人以内拿下上甘岭。然而,这场战斗却演变成了一场长达43天的惨烈战役。双方投入兵力超10万,“联合国军”6万余人,志愿军4.3万人,战斗规模直接升级成战役规模。

如此大规模战役,炮火密度堪称历史空前。范弗里特调集300门105毫米口径以上的大炮,还动用3000架次飞机和170辆坦克,来对抗我军138门75毫米口径以上的大炮。弹药消耗更是惊人,“联合国军”向两个高地倾泻190万发炮弹和5000多枚炸弹,最多一天高达30万发,平均每秒6发。志愿军也发射了40万发炮弹,创造了自身作战的单位密度纪录。

密集的炮火带来的是巨大的伤亡。整个上甘岭战役,志愿军打退敌人900次进攻,“联合国军”伤亡25498人,志愿军伤亡11529人,每一个数字都让人触目惊心。志愿军指挥官秦基伟感慨:“这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

在如此恶劣的战况下,医疗物资紧缺,敌军炮火猛烈,送一个苹果上去都困难重重。但志愿军的医护队员们却用独特的方法,全力挽救战士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战歌。

秦基伟将军在《秦基伟回忆录》中,特别提到了一位女战士——王清珍。她是个铁路工人的女儿,1950年刚满14岁,因长相清秀被当地土匪恶霸纠缠,要纳她为妾。正当她苦恼时,解放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在秦基伟指挥下挺进威宁,围剿土匪。王清珍被部队严明的纪律吸引,宣传队住进她家后,她和队员们成了朋友,还一起照顾伤病员,由此萌生了参军念头,想借此躲过逼婚。父亲向部队说明情况后,王清珍成了部队医院的卫生员。部队开赴朝鲜战场前,领导考虑她年纪小,让她留守后方,可她倔强地剪短头发,不与人交流,最终走上了前线。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上甘岭战役打响,17岁的王清珍迅速成长。在枪林弹雨中,她一个人要照顾20多个重伤员。面对各种艰难情况,她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勇气和爱心。

有伤员过河时脚被冻坏,不能直接用热水烫,王清珍就把他们的脚放在自己怀里捂,捂热一个再换一个;一位伤员嘴巴化脓,无法呼吸,没有抢救器材和氧气瓶,王清珍清理完他嘴上的血,立刻做人工呼吸,护士长看得泪直流;一位烧伤战士身上有弹片,眼睛、嘴巴受伤,脸肿得喝不下水,王清珍把药片嚼碎,含点水用嘴喂给他。

最让人动容的是她对曹排长的救治。曹排长腹部中弹,泌尿系统重伤,无法控制排便,又不好意思说,憋得小腹胀得圆鼓鼓,生命危在旦夕。王清珍找来导尿管,但尿液排不出来,看着排长痛苦万分,她情急之下直接用嘴代替导尿管,前后吸了四次,终于让尿液排出。

在朝鲜战场上,王清珍摒弃了少女的难为情,将生命至上放在首位,拯救了一个又一个重伤员。她只说了一句“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却因此被授予二级战士荣誉勋章,荣立二等功。

1958年,王清珍复员回到北京,成了一名普通工人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被土匪“抢亲”,到上甘岭亲历生死,再到见证祖国强大昌盛,王清珍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正如艾青所说:“她对脚下的土地爱得深沉!”上甘岭战役中,像王清珍这样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生命至上,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