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彭德怀为何一定要打关家垴之战?看完孟良崮战役后就明白了
1940年10月,华北战场硝烟弥漫。日军冈崎支队535人在山西黎城县附近横行无忌,突袭了八路军兵工厂。正当他们得意洋洋准备撤退时,却不知已落入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的陷阱。一场关系重大的恶战,就此拉开序幕。
谁能想到,一场看似不起眼的战斗,竟成了彭德怀心中的一块心病?
年过花甲的老彭,常常在深夜里惊醒。梦里,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战场。关家垴之战,这个名字像一道伤疤,刻在他的心上。
说来也怪,八路军几万人马,对付日军五百来号人,怎么就这么难?要搁在现在,怕是连派出所都不用出动,城管一个电话就给摆平了。可在那个年代,这场仗却打得异常惨烈。
且说那会儿,日本鬼子在华北耀武扬威,到处烧杀抢掠。八路军在山沟沟里东躲西藏,日子过得跟老鼠似的。彭老总看不下去了,琢磨着得给小鬼子一个教训。
机会来了。日军冈崎支队像个没头苍蝇,自己撞到了八路军的枪口上。彭老总二话不说,调了八个团把他们团团围住。
可谁知道,这帮小鬼子不讲武德啊!他们躲在关家垴的山头上,挖了一堆“猫耳洞”,八路军的子弹打过去,跟挠痒痒似的。
八路军的装备,说出来都怕吓着人。四个人才能分到一支枪,子弹更是稀罕物,平均到每个人头上还不到6发。再看看小鬼子,光这一仗就打出去十几万发子弹。这仗还怎么打?
彭老总急得直跺脚。他知道,这仗不能输。要是让小鬼子尝到甜头,以后华北地区就更不得安宁了。
可是仗越打越艰难。八路军的勇士们前仆后继,可就是啃不下这块硬骨头。有的连队打到最后只剩下三五个人,看得人心里直抽抽。
当时有人就不乐意了。陈赓、刘伯承这些大将都说,老彭啊,差不多得了,咱撤吧。可彭老总就是不听,非要打下去不可。
这么一打,就是三天三夜。山头上的日本鬼子被打得七荤八素,大队长都给打死了。可最后呢?小鬼子还是跑了,剩下几十号人逃之夭夭。
回想起来,这仗打得是有点憋屈。可你要是问老百姓,他们倒是挺高兴。起码从那以后,小鬼子不敢再三五成群到处撒野了。
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八路军越打越强,最后把小鬼子赶出了中国。可谁又能想到,这背后竟有关家垴这么一场硬仗呢?
有人说,彭老总这是瞎指挥,把兵当炮灰。可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之举?当时的中国,就像是个瘦弱的小伙子,要跟一个穿着钢铁战衣的大块头干架。不拼命还能怎么办?
关家垴之战,八路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但这场仗的意义,远超一时得失。它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遏制了敌军分散扫荡的趋势,为根据地赢得了宝贵喘息时间。
有人说,这是彭德怀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战。也有人说,正是这样的血战,才铸就了新中国的基石。无论如何,这段历史都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