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聚餐,记得:3鱼不上桌,3酒要少喝,遵循老规矩,福气永不丢

兴腾聊美食 2025-03-31 05:26:5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一天,人们除了祭扫先人,还会进行踏青、插柳等活动,家人团聚聚餐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然而,在清明聚餐的餐桌上,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一些规矩是值得我们去遵循的。提醒大家清明记得:3鱼不上桌,3酒要少喝,遵循老规矩,福气永不丢!

3鱼不上桌

1、野生鱼:清明前后,是许多鱼类的繁殖期,此时捕捞野生鱼,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还可能因为误食未成熟的鱼卵或幼鱼,影响整个鱼群的繁衍。

2、死鱼:俗话说,“鱼死不进清明门”,死鱼可能存在变质的风险,食用后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3、鲤鱼:在一些地方的习俗中,鲤鱼被视为吉祥之物,清明节期间食用鲤鱼,被认为会冲淡对先人的哀思,是一种不敬的行为。

清明聚餐时,酒也是有讲究的、3酒要少喝

1、自酿酒:自酿酒在酿造过程缺乏严格的卫生控制和质量检测,可能存在甲醇、杂醇油等有害物质超标的风险,过量饮用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甜酒:甜酒虽然口感较好,但在清明时节饮用,可能会加重体内的湿气,不利于身体健康,尤其是对于一些本身就有湿气重问题的人来说,更应该少喝。

3、混酒:不同种类的酒混合饮用,容易导致酒精在体内的积累,增加醉酒的风险,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如果大家聚餐一起,实在是想喝口酒助兴的话,建议大家可以纯粮食酒,这类酒相对较于用料更加健康天然。你要是还没有中意的粮食酒,小编就给大家介绍款优级纯粮酒,南池翠N9。

产自四川邛崃,那是中国原酒的核心产区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酿酒环境,酒厂有着30多年的历史,当地的老八大酒厂,其酿造工艺传承了传统的浓香型白酒酿造技艺,采用优质高粱、大米、小麦、糯米、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配以矿泉水酿造。

经过传统固态发酵100天后,再经过9年的陈酿,使酒体更加醇厚、口感更加丰富。52度的酒水入口绵柔不辣、香味协调是一款非常不错的口粮酒。无论是家庭聚会、朋友相聚还是日常小酌,都是很值得尝试的一款粮食酒。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祭扫先人,更要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遵循老规矩,不仅是一种对传统的尊重,更是一种对家人健康的关怀。

希望大家在清明聚餐时,能够记住这些老规矩,让福气永不丢。你家乡在清明节时,有什么讲究吗?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