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毛主席当面对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说,他们三个都是好人,你要高抬贵手。许世友低头沉默不语。他没有回答坚决照办,就是内心有抵触情绪。
许世友是毛主席的爱将。对于毛主席的指示,他一向都是坚决照办的。毛主席提出将军下连队当兵。许世友这个南京军区司令员,堂堂开国上将,立即卷起铺盖到了最基层去当兵,和士兵们同吃同住。
毛主席当面叮嘱,要多读书,《红楼梦》要读五遍,要读《汉书》上的《周勃传》,许世友都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坚决照办。可这一次,毛主席有了指示,许世友为什么没有回答坚决照办呢?
因为许世友是一个快意恩仇的人。特殊时期,南京军区出现了造反派,他们居然喊出口号,要打倒许世友。许世友非常恼火,却又不能发作,只好躲到了大别山中养病。
许世友走了,南京军区的工作还要有人负责。许世友临走的时候,把军区的工作交给了几位副手,比如军区副司令员王必成中将、军区副司令员林维先中将,还有军区副政委鲍先志中将。
三位中将兢兢业业履职,竭力维护军区的正常运转。许世友人走了,他依然关注军区的日常情况,并指示王必成等人,如果那些人敢冲击军区机关,可以抓人,甚至可以开枪,绝不能让步,绝不能妥协。
(王必成中将)
许司令的这个指示,到底执不执行?王必成等人感到很纠结。中央明确规定,不能抓人,开枪更是不可以。许世友却说可以抓人,可以开枪。这是矛盾的。
到底该听谁的?反复权衡,王必成和林维先鲍先志商议,对造反派应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而不应该采取极端行为。他们还亲自出面,接见了造反派代表,和他们达成协议。
事情就这样温和地处理了。当风声缓和,许世友回到了南京军区,他了解情况后,勃然大怒,王必成林维先和鲍先志身为自己的属下,居然不听自己的话,背着自己接见造反派。
这是想投靠造反派,革命立场不坚定的表现,甚至有可能妄图“乱军夺权”。许世友扣了很大的帽子,定性很重,梆子打下来,要处分王必成等三人。
先是让他们脱离工作岗位,到北京参加学习班,然后就将他们赶出了南京军区。
王必成远调昆明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员,林维先改去武汉军区当副司令员,鲍先志则去了济南军区当副政委。三位中将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却同时遭遇了一个大挫折。
毛主席了解了事情的原委,认为许世友做的不对,太过激了。三位中将的做法是对的,他们执行了中央的指示,都是好人。为此,毛主席亲自做许世友的工作,让他对三位中将手下留情。
许世友仍然没有消气。虽然毛主席下了指示,他还是不肯让步。低着头,久久不说话。沉默也是一种态度。毛主席很无奈地说,看来你对我的感情没有过去深了,连我的话你也不听了。
许世友这一次确实没有听毛主席的话,对三位中将造成了很大的情感伤害。直到聂凤智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后,军区党委经过慎重研究,才下文件给王必成等三中将平反,推倒给他们的一切污蔑不实之词。
即便如此,许世友还是固执己见,在会上批王必成等人。这个事情,确实是许世友做的不对。这也充分说明,许世友是一位非常有性格的开国上将,嫉恶如仇,恩怨分明,眼里不揉沙子,原则性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