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外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便捷的背后,也隐藏着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风险。当外卖实物与宣传照片不符,消费者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重庆一学生小潘的维权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解答。
小潘,一名普通的重庆市江津区高校学生,在今年4月的一个凌晨,通过外卖平台在一家烧烤店下单,点了一份售价15元的鱼香肉丝。然而,当他收到餐食时,却发现这份鱼香肉丝与商家展示的照片严重不符,原本的主角变成了配角,而额外的菜花和香肠占据了大部分位置。
小潘的不满并非没有道理。在外卖平台上,商家通过精美的图片吸引消费者下单,而这些图片往往成为了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依据。当实物与图片严重不符时,消费者的权益无疑受到了侵犯。
面对小潘的不满和赔偿要求,烧烤店老板选择了拒绝。在商家看来,这可能只是一份小小的外卖,不足以引起如此大的风波。然而,对于小潘来说,这不仅是一份外卖的问题,更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小潘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将烧烤店告上了法庭。法院审理后认为,小潘与烧烤店之间形成了合法有效的餐饮服务合同。由于鱼香肉丝与商家展示的照片存在显著差异,法院认定烧烤店存在欺诈行为,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判决烧烤店向小潘支付三倍赔偿,即500元。
社会反响:消费者权益的觉醒
这起案件的判决,不仅为小潘赢得了应有的赔偿,更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维权的典范。在当今社会,点外卖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偏爱的一种购买方式,网购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应当引起重视。外卖商家应严格遵守诚信原则,确保商品宣传图片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导消费者。
小潘的案例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份小小的外卖,也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权益。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更应该重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安心、放心地享受服务。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外卖经历?当你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你会选择如何维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看法,让我们一起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发声。
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