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是用脚步丈量世界的方式”,这是每一个骑行者的信仰,但这信仰如今却被一桩桩猝死事件刺破,令人痛心不已。
去年夏天的骑友猝死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没想到今年又有骑友猝死!5月20号,在绿道骑行的摩托大军如潮水般涌来,骑友在绿道骑行时猝死!人们开始意识到骑行并不是安全的运动……

怎样才能骑好车?怎样才能享受安全健康的骑行乐趣?大部分人享受骑行的过程,却忽视了骑行的安全风险。其实,骑友猝死事故绝对不会是个例!

01.骑友猝死的事件层出不穷,骑行一定要慎重!
从夏天的猝死事件,到今年的绿道猝死,再到近日的春季骑行猝死…… 看似骑行很酷很安全,但在骑友猝死事件面前,骑行的安全性也陷入了质疑。

猝死事件为何频频出现?答案也不难找—— 年轻骑友猝死多为运动强度过大!夏天猝死的王某某因为过度运动导致心脏骤停,猝死在马路边。
在绿道猝死的骑友, 平常也有骑行运动的习惯,可是团体骑行时容易被气氛带动,忽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强度过大反而会增加猝死风险。

02.团体骑行为何容易导致运动强度失控?受这些影响
>>>个人的健康状况或身体指标太差,不适合团体骑行
团体骑行的乐趣在于能结识到志同道合的骑友,还能互相监督更好地坚持下来,可是团体骑行也有缺点—— 那就是兴奋点更高,骑行的强度也更容易失控!
这就意味着 有基础疾病的人或平时运动量少的人千万不宜参加团体骑行,最好和朋友独自骑行,别盲目追赶团体节奏,否则猝死的风险会更大!

>>>过度追求骑行的速度或时间,忽视自己的感受
骑行时过度追赶时间或速度,也是团体骑行时常见的错误。有些骑友自认为骑行只是消耗体能, 只追求骑行的速度和时间,反倒会导致骑行强度过大,脏器负担加重,产生猝死风险。
尤其是在团体骑行中, 骑行节奏一旦过快,前面的人越骑越快,后面的人也容易被带动。速度和时间并不是骑行的唯一目的,大家一定要记得哦~

>>>团体骑行产生的兴奋感或紧迫感太强,心率失控
如果团体骑行的兴奋感和紧迫感太强,那就意味着骑友们的身体状态、骑行强度会失去平衡。
团体骑行对心率的控制也是一大考验,过度追赶团体节奏易导致心率失控。心率一旦失控, 心脏就会因为过度疲劳或过度收缩造成心脏肥大、心脏舒张不良等疾病,长期如此必发猝死!

03.骑行并不一定是安全的运动,控制运动强度很重要!
(一)骑行是一项容易调节强度的运动,和跑步一样
被视为“骑士”的骑行者何以被猝死打破?主要是多数人忽视了对运动强度的控制。骑行和跑步一样, 都能通过调节踏频调节运动强度。
踏频指的是骑行者每分钟踏动曲柄的圈数, 踏频可根据舒适程度调节,踏频在60-100之间最为安全,过低或过高的踏频都意味着运动强度过低或过高。

当然,骑行运动强度也可以通过 氧气摄入量、心率和血乳酸浓度去调节,所以切勿盲目跟风团体骑行。
(二)骑友猝死多为运动强度过大,团体骑行风险更大
骑行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适合大部分普通人骑行,但骑行也有猝死风险, 要是不注意运动强度,超出身体极限,猝死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这也是为何不少骑友参加团体骑行后,强度会一下子过大,猝死风险随之提升的原因。如果你有基础疾病, 一定要咨询医生的建议,别盲目参加团体骑行。

总之,就是要 “科学适度地骑行”。骑友猝死多因运动强度过大, 团体骑行更容易导致运动强度失控,如果骑友平常 体能差、基础疾病严重、长期缺乏锻炼,一定要远离团体骑行!
【问题一】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骑行强度?靠心率计算
猝死事件频频出现,让骑友们开始对骑行产生质疑,骑行真的安全?怎样骑行不猝死?选对适合的运动强度很重要!
心率是运动强度的晴雨表,心率最低可达50-60次/分钟,最高心率和年龄正相关,70-80岁为最大心率。
心率控制法的公式为:最大心率=220-年龄。合适的骑行强度心率在:最大心率的50%-80%,即“中等强度运动”的心率范围。
中等强度运动的心率为:(110-140次/分钟),不宜超过150次/分钟。 心率高于150次/分钟过度疲劳,低于110次/分钟强度过低。
总之,骑友猝死事件频频出现,骑行团体赛一定要谨慎参加。科学适度地骑行才是安全的骑行,千万别盲目追赶团体节奏,忽视自身健康哦~
【问题二】骑行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关注自身健康
骑行,运动前关注自己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保证运动的顺利进行,也能保障运动的健康安全。
在进行户外骑行之前,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确保身体处于最佳状态。
如果存在身体基础疾病, 如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应咨询医生的建议,了解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对大部分人来说, 在户外骑行之前宜先进行热身运动,常见的热身运动包括慢跑、动态拉伸等,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热身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运动项目的性质来调整,一般来说,热身运动应持续10-15分钟左右,强度应逐渐增加,避免过度疲劳。
【问题三】怎样做好骑行团体的运动强度控制,减少猝死?
tips⑴.团体骑行组织中设立运动强度控制机制,加强监督
在团体骑行中,设立一个运动强度控制机制是一个有效的方式来保障每个参与者的身体健康。 可以指定一个经验丰富的领骑,负责控制团队的骑行速度和强度,确保大家在安全的范围内骑行。
领骑还可以观察每个骑友的表现,一旦发现某个骑友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骑行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tips⑵.团体骑行时使用可穿戴设备监测心率,实时反馈
在骑行过程中使用可穿戴设备监测心率,实时反馈心率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心率异常情况,及时调整骑行强度。
tips⑶.运动教育应增加心理健康的内容,调整心理状态
骑友猝死事件多半是因为心理因素导致的, 团体骑行时,大家被团体氛围带动,过度追赶团体的节奏,容易超过身体极限,导致心率失控。
因此,团体骑行也需要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帮助大家管理和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tips⑷.骑行活动前进行健康检查和评估,确保身体健康
在团体骑行之前进行健康检查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专业的体检机构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如心电图、肺功能测试等,了解目前的身体状况。
除了专业的检查, 也可以通过简单的自我检查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观察自己的心率、脉搏、呼吸等指标。
总结↓团体骑行的优缺点都在这里
团体骑行的优点和缺点都值得注意,团体骑行的优点在于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增加骑行的乐趣,相互监督也能提高坚持骑行的动力。
团体骑行的缺点在于容易过度追求速度和时间,忽视自身的感受,导致强度过大。骑友猝死事件频频出现,团体骑行一定要谨慎哦~
顺便告诉大家,无论选择独自骑行还是参加团体骑行,我们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骑行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骑行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如果有基础疾病或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建议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骑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