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知名学者离世后持续发表49篇论文,并表示「本人已审核」

美辑的课程 2024-03-07 10:05:53

2023 年 1 月,环境工程类经典期刊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刊登了一条讣告,该领域知名学者,来自捷克共和国布尔诺理工大学的伊日 · 亚罗米尔 · 克莱梅斯 (Jiří Jaromír Klemeš) 研究员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图片来源: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显示克莱梅斯论文引用接近 36000,H-index 高达 97,毫无疑问是该领域的高被引学者。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克莱梅斯去世后的一年中,克莱梅斯的亡魂依旧非常的「活跃」,发表了 49 篇学术论文。克莱梅斯的「高产」引起了学术不端媒体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的关注。

图片来源:Plos one

诚然,作为一名持续活跃在科研一线的高产学者,克莱梅斯的遗稿在去世后发表情有可原。在论文投稿过程后,我们往往需要获得所有作者的同意才能最终完成发表,已经离世克莱梅斯当然无法在这个过程中「签字画押」。但只要声明克莱梅斯已经去世,期刊编辑也不会难为投稿人。可在克莱梅斯的 49 篇遗作中,仅有 22 篇声明了克莱梅斯已经离世,其余 27 篇完全没有提到克莱梅斯的去世。

其中有一篇 23 年 6 月发表的论文,甚至堂而皇之写着「所有作者均已审核且同意该论文的内容」,此时,离克莱梅斯已经去世了 5 个月。当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致信给相关出版社的时候,部分出版社反馈并没有针对已经去世作者的知情同意政策。

虽然 Sprigner Nature 要求获得逝者代理人的同意,ACS 则要求清晰的作者列表中标注作者的去世的信息,但另一家大型学术出版结构 Elsevier 并没有针对已故作者署名的指导。而未标注克莱梅斯身故信息的 27 篇论文中,为数不少是刊登在 Elsevier 的期刊上,其中包括 Energy 与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这两个业内著名期刊,而克莱梅斯恰好是这两个期刊的编辑。因死无对证,论文的作者是不是故意加上大佬的名字以提高论文的接受率?我们不得而知。

学术论文里的幽灵

「已故作者」的存在其实早就引起了学术圈的关注。2022 年一项研究显示,「已故作者」在过去十多年间快速增长。仅生物医学领域,PubMed 上在由已故作者发表的文章数在 2019 年就达到了 900 篇,但仅有不到一半在论文中声明了作者的身故,而剩下的一半中,我们有理由怀疑存在不当挂名的情况。更有甚者,一名作者在去世后的 9 年内,发表了 165 篇论文。不少作者在死后发表的论文数,远远超过他们生前的论文数,这实在令人震惊。

利用死人的名气提高论文中稿率与影响力仅仅是「不当挂名」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在世学者中也有不少在不在知情的情况下发表论文的情况。

2023 年,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金奎向媒体表示其博士研究生周建博在过去多年中,于杨金奎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挂名为 5 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且伪造其通讯邮箱。涉事论文中不乏国自然资助的项目。杨金奎在 2022 年北京市组织的学术诚信自查活动中检索自己论文时才发现自己「被署名」,非常气愤。而笔者所认识的一位高被引学者,就在自己担任编辑的期刊遇到过挂他名字,但他完全不认识其他作者的论文。

图片来源:科学湃

除了以上两种「不当署名」,还有另外两种形式的「不当署名」对学术界带来的危害更大,那就是馈赠作者(gift authorship)与客座作者(guest authorship),特指不具资格却仍然得到作者身份的人。馈赠作者是学者之间互相挂名,以给自己的简历增色; 包括研究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给不相关的合作者,甚至自己的朋友、子女及亲属挂名,往往伴随着「礼尚往来」。客座作者则是在获得其他研究人员(多为大佬)同意后为他们挂名,以提高论文的影响力与接收率。这两种挂名都是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也是论文署名的灰色地带。虽然这些论文的结果大多都真实可靠的,但馈赠作者(gift authorship)与客座作者(guest authorship)依旧极大地影响了学术的公平性。

有多少会搞关系、父母是科学家的年轻学者通过挂名获得了更好的资源、更多的经费,将更有学术抱负与科研能力的同辈甩在身后;有多少给后辈挂名背书来拉山头、抢地盘的学术大佬将本就稀少的科研资源进一步集中;有多少因为自己排位被抢、被赠与给导师子女的研究生对学术失望,永远的离开了学术圈。这些,又何尝不是对人类科学进步的一种拖累呢?

尽管现在大多数期刊都要求在论文中列出每一个作者对论文的实际贡献,但这种制度依旧非常依赖研究人员的良心与道德。由于每个学者的地位有别,只要有意向,他们完全有能力「合理合规」地将他们想要的人加到作者清单中来。无论是强行让人做几个无关痛痒的实验;或邀请某位他人在研究过程中提一些可有可无的意见,这些行为能否算作馈赠作者(gift authorship)与客座作者(guest authorship),本就很难界定。

可我们依旧要呼吁,别把学术圈变成名利场。做科研,不仅要对自己做出的每一个数据负责,也要对每一个写在作者列表的名字负责。

参考来源:

1,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4/02/16/highly-cited-scientist-published-dozens-of-papers-after-his-death/

2,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 = 10.1371/journal.pone.0273783

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59652623011721

4,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383535

5,https://www.aje.cn/arc/ghost-authorship-gift-authorship-guest-authorship/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