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的行为确实展现了与前任美国总统相似的举动,即采取法律行动针对前总统。
图片取材于网络
以2025年为起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面临着截然相反的局面,“冰与火并存”:一方面,他正逐步扩大对领土的控制,并在与普京的较量中不断推进;另一方面,他却在政治上与回归白宫的特朗普渐行渐远,两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疏离。
随着美国与俄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对话展开,俄乌冲突正面临着可能的重大转机。在此敏感时刻,令人意外的是,泽连斯基宣布计划拘捕前任总统波罗申科。这一举措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动机与背景呢?为什么在许多人的视角中,这被视为泽连斯基为其预留的退路呢?
环球时报:报道日期:2025年2月13日
根据俄罗斯《论据与事实》网站于2月13日的报道,基于乌克兰媒体的披露,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宣布将依据“叛国罪”的指控,对前总统波罗申科采取逮捕行动。据报道,这是一项“根本性的决策”。
二者的争端源远流长,2019年,泽连斯基通过与波罗申科的权力交接,获得了总统职位,然而,此次选举的挫败,并未标志着二人纷争的终结,相反,它成为了新的开端。
图片取材于网络
尽管已卸去职务,波罗申科在乌克兰政坛的影响并未随职位的变更而减退,借助其建立的欧洲团结党,他在政治版图中依然占据重要位置。对于新晋总统泽连斯基而言,波罗申科的存在构成了一个明显的挑战。
自泽连斯基接任以来,其与波罗申科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彼此皆意图削弱对方的权力基础,一方力图抑制另一方的发展势头,形成了相互对抗、互不相让的局面。
图片取材于网络
此次,泽连斯基直指该人在2014年至2015年的任职期内,与俄罗斯秘密勾结,严重背离乌克兰的利益。
然而,波罗申科及其拥护者坚持认为这纯属捏造,是其杜撰的结果,甚至反过来说泽连斯基不纯洁,暗指他手中握有民众的资金。
图片取材于网络
探讨泽连斯基采取此类行动的缘由时,普遍观点指向了与美俄通话之间的关联,其具体缘由何在?
自2025年2月起,美国在应对俄乌冲突时所展现出的三大关键态度,犹如锋利的刀尖,深深触动了乌克兰的情感。
图片取材于网络
美国首次公开确认俄罗斯对顿巴斯地区的实际控制,并明确表示“回溯至2014年的边界状态已不可能实现”。多年来,乌克兰持续被激励参与一场胜负难料的冲突,然而在该国筋疲力尽之际,其所谓的“支持方”突然转变立场,主张:“或许停止争斗为宜,考虑让出领土以求和平。”"这确实让乌克兰感到冤屈。"
观察者网:报道日期:2025年2月13日
特朗普明确指出,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是“难以实现”的。乌克兰寻求北约成员身份以确保其安全,并非隐秘之举,然而,美国的表态如今已消除俄罗斯的疑虑,同时也终结了乌克兰抱有的希望。
乌克兰曾寄希望于紧密依附北约以确保安全,未曾料想却最终被无情地遗弃,沦为大国角力中的牺牲对象。
央视新闻:报道日期:2025年2月13日
更为夸张的是,美国提出以价值高达5000亿美元的稀土资产作为交换条件,以获取对乌克兰的支持,这一数额远超美国实际提供的760亿美元援助。尽管泽连斯基宣称“愿意接受这一提议”,但明眼人都清楚,这是他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所作出的权衡。
图片取材于网络
于2月12日进行的美俄对话,似乎为俄乌冲突的终结铺设了一条可能的道路,然而,对于乌克兰而言,到2025年面临的选择既严峻又现实:要么在战场上的决斗中付出惨重代价直至最后一兵一卒,要么在谈判桌前被迫签署带有屈辱性的和平协议。不论是选择战斗还是谈判,真正的胜利者从来都不是位于基辅的乌克兰政府,而是那些在暗室里分配利益的“棋手们”。
图片取材于网络
在众多观察者眼中,乌克兰似乎已陷入绝境,泽连斯基将逮捕前任总统视为其战略布局中的一着险棋,以备不时之需。
至2024年末,美国国务院敦促乌克兰"重启民主选举机制";及至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则在权衡减少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的同时,积极倡导俄乌双方展开和平谈判。
图片取材于网络
这一连串的举动令泽连斯基敏锐地感知到了潜在的威胁,意识到当前的形势极为不利,他在即将举行的选举中几乎处于劣势地位。
实际上,泽连斯基的任期内在2024年5月已届满,然而鉴于乌克兰正处于战事之中,选举进程被迫持续延后。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泽连斯基的总统职位并未获得正当性确认。
环球网:报道日期:2025年2月5日
此外,泽连斯基的对手们均具备显著的竞争实力,包括扎卢日内和波罗申科等人物,他们拥有广泛的拥护群体,展现出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度,相比之下,泽连斯基甚至未能跻身民意调查的前三位。
在特朗普与普京的通话之后,泽连斯基愈发明晰地意识到,若美国这一"长兄"的态度发生逆转,其自身的境遇将显著恶化。倘若美国转向支持波罗申科,泽连斯基则可能陷入绝境。鉴于此,泽连斯基采取主动策略,利用当前的权力优势,提前对潜在的对手施以压制,以防不测。
央视新闻:报道日期:2025年2月13日
在公众舆论领域,一旦提出“叛国罪”的指控,势必会在大众心中激起涟漪,普通民众普遍对叛国行径深感厌恶,即使此类指控可能蕴含着政治操纵的痕迹,在信息传播的进程中,民众易于形成先入为主的观念,从而迅速对波罗申科的形象形成负面评价。
由此,波罗申科在民众中的认可度将显著下滑,而泽连斯基则能在选举前夕建立起较为有利的公众氛围,从而减轻其竞选活动面临的舆论负担。
图片取材于网络
泽连斯基此举并非没有风险,鉴于前总统被捕这一重大行动将吸引全球舆论的高度聚焦,西方某些国家可能会依据所谓的“民主”与“法治”原则对此事进行评价,并向乌克兰政府施加相应的外交或政治压力。
至于国内波罗申科的支持群体,他们显然不会轻易放弃,可能发起示威抗议,从而引发社会动荡。然而,从泽连斯基的角度考虑,为确保赢得选举并稳固其政治权威,此类风险似乎尚在其可接受的限度内。
图片取材于网络
泽连斯基扣押波罗申科这一举动,并非单纯的私人纠葛或政治闹事,而是暗藏深谋远虑与策略较量的政治角力。
在这一策略博弈中,泽连斯基所采取的举措是精明之选抑或是失策之举,目前尚需时间的验证。无论如何,乌克兰的前景弥漫着不确定的气息,其未来的走向正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