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猴”孙禄堂:70岁大败5名日本高手,下午逝世早上让家人烧纸

热情的小狐狸 2024-11-15 04:14:23

行走江湖的武林高手

1886年春天,孙禄堂一个人踏上了南北游历的征程,开始了一段为期数年的求艺之旅。他从河北家乡出发,穿行于广阔的中华大地,行至北方严寒之地,亦跋涉于南方温暖的水乡。

沿途,他特意前往少林寺——这一武术界享有盛名的圣地。孙禄堂不辞劳苦地爬山越岭,到了寺门时,已经筋疲力尽。但他顾不上休息,谦逊地向寺内的僧人表达了自己的拜访意图。少林的僧人们见他谦虚而诚恳,便愿意切磋交流,数位僧人轮番与孙禄堂比试拳脚,场上拳来脚往,气势如虹。尽管这些僧人的功夫深厚,却发现孙禄堂身手敏捷、应对灵活,始终游刃有余。僧人们对孙禄堂的功力心悦诚服,称他是难得一见的武学奇才。

接下来,孙禄堂又不畏崎岖,前往湖北的武当山。山中多名隐世道士精通武术,尤其擅长内家拳法。孙禄堂礼貌地拜访了其中一位道长,这位道长一身朴素的灰袍,举止淡然,武艺却极为不凡。两人并肩站在山顶,脚下白云翻腾,孙禄堂抱拳向道长请教,虚心求学,道长见他态度真诚,便悉心传授他内功心法和太极拳法中的精妙招式。孙禄堂紧盯对方动作,深刻领会到武当拳法讲究的内外合一、以柔克刚之道,他随后模仿练习,道长在一旁细心指点。

离开武当山后,孙禄堂继续南行,前往四川峨眉山。峨眉山与少林、武当并称为武术三大圣地,峨眉派的拳法偏重于身法灵动、进退自如。孙禄堂沿山路而上,拜访了一位峨眉派武师。这位武师身材瘦削,步伐轻盈,显得飘逸潇洒。两人站在山崖边切磋,武师步法灵活,拳脚快如闪电,但孙禄堂凭借敏锐的反应与精湛的技巧,始终不落下风。

1888年,孙禄堂在结束漫长的游历之后,回到了河北老家。他见识了南北武学的博大精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是决定将自己的所学传播开来。为了更好地传授武艺,他在家乡创建了蒲阳拳社。设立拳社后,慕名而来的弟子络绎不绝,很多年轻人被他深厚的功力和谦逊的态度所折服,纷纷拜入门下学习拳法。

在传授过程中,孙禄堂始终强调形意拳的基础和精髓,这套拳法讲究发力直接、招式简练,拳拳到肉。他从不吝惜自己的经验,将多年积累的精髓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弟子们。他亲自为学生们示范基本步法、拳势、发力方法等,每一个细节都严谨讲解。他的学生们站成一排,认真观察他的动作,只见他一动即发,拳法沉稳,脚步有力。弟子们纷纷跟随他的示范反复练习,拳脚落地有声,打得气势十足。孙禄堂会逐个检查他们的姿势,指出不足,直到每个动作做到位为止。

京城的武林声誉与太极拳的传承

1909年,孙禄堂随徐世昌回到了北京,此时他的武艺早已在武林中广为人知,京城的许多武学名家和爱好者都对他敬仰有加。许多慕名而来的人纷纷登门拜访,与孙禄堂切磋交流,试图一睹他形意拳的高妙之处。每逢有人请教,孙禄堂总是热情接待,从不藏私。他的动作简练有力,身姿稳健,展示出形意拳的刚猛直接,令许多对手和观者叹为观止。

1912年,孙禄堂在一次武术交流中结识了太极名家郝为真。郝为真是太极拳界的资深人物,尤其擅长太极拳中的内功修炼,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两人一见如故,彼此敬佩对方的武学造诣。郝为真决定将自己数十年研习的太极拳精髓悉数传授给孙禄堂。

郝为真细致地向孙禄堂讲解了太极拳的运气、发力和步法的奥妙,并亲自示范拳法的柔中带刚、连绵不断。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演练,从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到整套的拳路,郝为真都不厌其烦地纠正和指导。

数年后,孙禄堂逐渐将太极、形意、八卦这三家拳法中的核心理念融合在一起。他发现形意拳讲究的力量爆发、八卦拳的灵活步法以及太极拳的内敛柔和,三者之间有着天然的互补关系。1918年,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孙禄堂最终将三家拳法的精髓融会贯通,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孙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保留了太极拳的柔和绵长,融合了形意拳的刚猛发力,同时吸收了八卦拳的圆转灵活,形成了一种刚柔并济、动静相宜的独特拳法。

总统府的武宣官与国术推广

1928年,徐世昌邀请孙禄堂担任南京中央国术馆的重要职务,赋予他推广和发展国术的重任。南京中央国术馆汇聚了各地武术名家,孙禄堂的到来让馆内弟子和教习们十分期待,许多年轻人渴望能亲自聆听这位名家的教诲。

在南京中央国术馆,孙禄堂根据多年实践,将形意、太极、八卦等拳种的核心理论总结归纳,形成一套清晰的教学体系。在课堂上,他示范基本招式,解释武术中的发力技巧和身体姿势,重视弟子的根基稳固。他主张弟子们循序渐进,避免急功近利,并鼓励他们将内在修养与外在技艺相结合。

不久后,孙禄堂又被聘为江苏省国术馆的副馆长兼教务长。他在这里继续推广他的武术理念,将课堂分成基本功、实战技巧、内功修炼等不同环节,以便学员更全面地理解武术。在他的推动下,国术馆的教学逐渐变得系统、科学。孙禄堂还在课堂上讲解武术的文化内涵,解释如何通过习武来陶冶情操、锤炼意志,培养弟子们对武术的崇敬之心。

孙禄堂力挫五名日本武士

1930年,日本的六位格斗高手再度来到中国,专程向年近七十的孙禄堂挑战。这六人武艺精湛,身经百战,皆是自信满满,他们想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实力。尽管年事已高,他毅然接受了这个挑战。

比武当天,擂台上气氛肃然,日本武士们早已严阵以待。面对比自己年轻且技艺高超的对手,孙禄堂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挑战方式。他平静地向日本武士提议:“你们六人中可上五人来合力压住我,我躺在擂台上不动,剩下一人负责计数。如果数到‘三’我还没挣脱,那便算我输了。”

日本武士们在一旁互相对视,考虑到孙禄堂已年迈,再加上如果不答应这个要求,他们也会失去颜面,最终同意了他的提议。于是,孙禄堂在众人注视下平躺在擂台中央,五名武士上前将他四肢死死按住,同时将力量集中于压制他的胸口,试图让他无法挣脱。而第六人站在一旁,举手开始计数,场上所有人屏住呼吸,注视着这一切。

当计数者刚数到“二”,孙禄堂骤然发力,身体如游鱼般迅速一滑,竟从五人合力的压制中挣脱,轻盈地起身站定。那五名日本武士被他的爆发力震得不禁后退几步,愣在原地,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无法将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控制住。五位日本武士对孙禄堂的身手心服口服,脸上带着惊叹之色,不断向他致以敬意。

孙禄堂预知生死,端坐而逝

1933年,孙禄堂忽然对家人说要准备后事,言语平和,语气坚定。妻子听到这番话后大感意外,觉得他身体状况良好,行动依旧敏捷,实在没有道理这样说。出于担心,她赶紧叫来女儿,嘱咐带父亲去德国医院做个详细检查。然而孙禄堂淡然一笑,对家人说:“我的身体并无问题,不必去医院。只是时间到了,自会有仙佛接引,我要去游玩。”

12月16日清晨,孙禄堂一如往常起身,神情淡定。他突然对家人说:“仙佛来接引了。”听完这话,家人们愣在原地,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他随即吩咐家人去外面烧纸,家人们虽不明其意,仍照做。烧纸时,孙禄堂独自端坐室内,双目微闭,神态安详。

就在这时,家人们烧完纸回屋,见孙禄堂面朝东南,正坐在椅子上,嘴角带着微笑,已安然离世。孙禄堂以一种安静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没有痛苦,亦没有遗憾。

他的离去迅速传遍武术界,社会各界都深感惋惜,许多武术名家和弟子前来悼念这位一代宗师。孙禄堂的一生以武学卓越、品德高尚著称,晚年以含笑端坐的姿态离世,更为他的传奇人生增添了最后一笔。人们提到他时,常叹一句:“从此江湖再无大师。”

参考资料:[1]万会珍,陈彬.孙禄堂武学思想的文化价值剖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6):14-1518

10 阅读: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