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广西的一名舞蹈演员岑云端,写信给毛主席,自称是他的“广西女儿”。
信中的字句透着思念和亲切,这封信竟然传到了毛主席手中。
毛主席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说:“我想见见她。”
这位“广西女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为何敢称自己是毛主席的“女儿”?
事情得从1958年说起,那一年,岑云端还叫岑荣端,年纪轻轻,是空军政治部文工团舞蹈队的演员,只有19岁。
那年八月,岑荣端第一次接到任务,要进中南海参加一场舞会。
听到这个消息,岑荣端既激动又紧张,心想,这可是国家高层住工作的地方。
能进中南海,真是无上的荣光,她当时哪里能想到,这次进中南海,会改变她的人生。
舞会是在春藕斋举行的,那天晚上,文工团的演员们,都穿着整齐的军装,精心打扮。
岑荣端长得很有民族特色,皮肤黝黑,身材纤细,跳起舞来像一只轻盈的孔雀,是舞蹈队里亮眼的一个,刚一上台,就吸引了不少目光。
那天晚上,毛主席也来了,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山装,神态安详,手里拿着一根烟杆,在人群中显得十分亲切。
舞会中间休息的时候,有人把岑荣端介绍给了毛主席。
站在毛主席面前,岑荣端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毛主席倒是很随和,看了看她,说:“小姑娘,你是哪儿的人啊?”
岑荣端咽了口口水,小声回答:“广西贺县的。”
毛主席点点头,笑着问:“广西啊,你和岑春煊有关系吗?”
岑春煊是清朝的名臣,也是广西人,岑荣端一下愣住了,她哪知道自己跟岑春煊有没有关系,结结巴巴地说:“我……不知道。”
毛主席哈哈一笑,摆摆手说:“没关系,没关系,你叫什么名字?”
她赶紧回答:“我叫岑荣端。”
毛主席又笑了,说:“荣端啊,名字不错,不过,我给你改个名字怎么样?叫‘云端’。飞得高一点,像彩云一样。”
在场的人都笑了,岑荣端也红了脸,连连点头,从那以后,她就改了名字,成了岑云端。
后来几年,岑云端的舞蹈事业一直顺风顺水。
在空军文工团表现出色,经常到各地演出,她跳的《孔雀舞》和《春江花月夜》特别出名,每次演出,都能收到观众热烈的掌声和鲜花。
自从那次见过毛主席后,岑荣端再也没有机会进中南海了。
也听说毛主席忙于国家大事,心里想着,也没敢再有任何期待。
到了1966年,岑云端的生活发生了变化,那一年,她因为工作调动,被安排去了新疆,后来又回到广西工作。
在家乡当舞蹈教师,日子过得清苦,也很平凡,学生们都知道岑云端舞跳得好,却不知道她曾经和毛主席见过面。
生活的平静,掩盖不了她心中的念想。
那些年,岑云端时常会想起,毛主席对她说的话:“云端,飞得高一点。”
她觉得,那不只是一个名字,更像是对她的一种期望,岑云端时常拿着旧照片发呆,想着自己那一段短暂的辉煌岁月。
1973年,岑云端终于鼓起勇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信里,用广西家乡的方言,表达了对毛主席的问候,还调皮地称自己是“您的广西女儿”。
写完信,犹豫了很久,不知道该不该寄出去,最终,她想:毛主席关心百姓,他肯定不会介意我这么冒昧。
几个月后,信真的有了回音。
北京那边传来消息,说毛主席看了她的信,笑了,兴致很高,说:“广西的女儿啊,我想见见她。”
岑云端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一晚上没睡觉,又紧张又期待,心里想:“毛主席真的还记得我吗?我要是见了他,该说什么呢?”
1974年春节前夕,岑云端接到通知,让她赶紧进京,这一次,终于又可以见到毛主席了。
岑云端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带着从广西老家准备的几样土特产,和一颗忐忑的心。
几十个小时的车程,让她心绪难平,反复想着见到毛主席后要说的话,又担心自己说错什么。
火车的哐当声响在耳边,岑云端的思绪,却早已飞到了中南海。
到了北京,一下车就被接到了一处招待所,休息了一夜后,第二天一早,工作人员就带她进了中南海。
一边跟着工作人员走,一边小心翼翼地打量周围,几乎不敢多看。
进到毛主席的住所,岑云端被安排到一个小客厅等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双手放在膝盖上,手心全是汗,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不一会儿,门开了,毛主席拄着拐杖缓缓走了进来。
多年未见,岑云端还是一眼认出了他,毛主席比当年老了许多,脸上的皱纹更深了,那股亲切的神态却没有变。
岑云端一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只能站起身来,低头微微鞠了一躬。
毛主席看见她,脸上露出了笑容,说:“来了啊,广西的女儿。”这一句话,让她眼眶一热,几乎要落泪。
岑云端努力克制住情绪,小声回答:“主席,我来了。”
毛主席坐下后,招呼她也坐下,开始询问这些年的生活,岑云端简单说了自己,从新疆调回广西后当舞蹈教师的情况。
毛主席听得很认真,不时点点头,问她家乡的事情,还提到了,她在信里提到的广西大藤峡。
“大藤峡历史悠久,是革命老区,你们广西人有骨气啊。”岑云端听到这里,忍不住说:“主席,您对广西的了解,比我们本地人还多。”
那几天,岑云端住在中南海招待所,每天都能见到毛主席。
毛主席会找她聊天,说一些广西的风土人情,也会问她对文艺工作的看法。
鼓励岑云端,继续在家乡开展舞蹈教学,说广西是壮族文化的发源地,舞蹈里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
岑云端听着这些话,心里充满感激,也有了一种新的责任感。
有一天晚上,毛主席特地,让工作人员安排了一场电影放映,和岑云端一起观看了。
电影结束后,还和她聊了电影的情节,谈了自己的看法,短短几天的相处,岑云端觉得,毛主席把她当成了家人。这样的温暖,让她久久不能忘怀。
分别那天,岑云端在毛主席的书房里,最后一次见到他。
有些不舍,毛主席似乎看出了她的情绪,笑着对她说:“云端啊,要好好干,回广西为家乡做点事,不要让我失望。”
岑云端用力点了点头,眼里含着泪水,毛主席还特地写了“大藤峡”三个字,送给她作为纪念。
离开中南海的时候,天色已晚,北京的夜空很静,岑云端坐在车上,握着那张纸,心里既激动又失落。
激动的是,她再次见到了毛主席;失落的是,不知道这次分别后,是否还有机会再见。
1975年,岑云端又一次接到通知,让她去北京探望毛主席。
这一次,岑云端的心情复杂得多,从工作人员的语气里,听出了些许不同,以前那种轻松的语调变得更加沉重,心里明白,毛主席的身体可能出了问题。
到了北京后,岑云端被直接带到毛主席的病房。
毛主席正在休养,视力因为白内障手术受到了影响,岑云端站在门口,轻轻喊了一声:“主席,我来了。”毛主席听到声音,微微转过头,说:“是广西的女儿啊,来,过来坐。”
这次见面,时间很短,气氛也和以往不同。
毛主席依然关心她的生活和工作,明显有些疲惫,话不多,只是简单地嘱咐她,要把舞蹈教学做好,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岑云端低头答应,心里却难过得要命,强忍着泪水,不想让毛主席看到自己的情绪。
离开病房时,岑云端回头看了一眼毛主席。
他靠在床头,目光柔和,脸上的神情带着几分沉重,默默地走出了病房,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到广西,岑云端整整一天没有说话。
觉得胸口像被什么压住了,喘不过气来,作为广西的代表,被安排进京,参加毛主席的遗体告别仪式。
当她站在毛主席的遗体前,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心里想着,这个称她为“广西女儿”的人,再也不会这样称呼她了。
毛主席的离世,让岑云端失去了,人生中重要的精神支柱。
回到广西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舞蹈教学中,觉得这是毛主席对她的期待,也是她能为家乡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