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元旦刚刚过去,央视再次带我们深入南沙岛礁,纵览这片令人陶醉的海域。
正如央视报道所言,时至新春,我们总会回首过去,回味那些令人难忘的瞬间。跟随央视的视角,我们看到了南沙岛礁的巨变,这些变化不仅解决了中国军事前出部署的难题,更维护了领土和领海主权的完整。
2013年末,南沙七岛的建设开工,十年来,这片人工岛的发展不仅在战略层面上有着巨大的贡献,还让南沙群岛备受瞩目,如同中国足球踏入世界杯一般,大大提升了国民的海洋意识。
央视新年报道以一位在南沙守礁的老班长邱果的视角展开,他记录了十年守礁生活中战友们的精彩瞬间,见证了岛礁的蜕变。
与十年前相比,南沙岛礁的变化令人瞠目结舌。
老班长邱果回忆说,昔日的老礁堡狭小得很,守礁官兵需要在5公里拉练中跑36圈。如今,中国在南沙建成面积最大的美济岛,面积约5.66平方公里,混凝土护岸长达25.7公里。从央视的镜头可见,如今的巡逻甚至需要借助装甲车完成。
近年来,南沙岛礁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生态化。赤瓜礁是七岛中最早开始造岛的,现岛上绿树成荫,美不胜收。赤瓜礁造岛面积0.102平方公里,位于南华水道咽喉位置,战略价值极高,与越南侵占的岛礁相距不到10海里。
央视的镜头呈现了这片郁郁葱葱的岛礁,让人陶醉其中。
华阳岛是中国目前驻军最南的岛屿,也是中越在南沙发生冲突的地方。2014年,中国在该礁上填海造陆0.28平方公里,建设了现代化的综合大楼、大型直升机起降平台、港口等基础设施,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在南沙的实际控制能力。
央视报道中,老班长邱果翻开相册,展示了18年前守礁的老班长王曙光的照片。
这张照片让人感受到一份不舍,见证了小礁堡到大礁盘的发展历程。央视报道中还提到,驻守南沙岛礁的官兵们不仅需要过硬的军事素养,还要承担维护、建设岛礁的职责,包括水电、绿化和环保等方面的工作。
正是这些官兵们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让南沙岛礁从最初寸草不生的珊瑚砂岛变成了如今郁郁葱葱的生态之岛。报道指出,岛上甚至成功建成了果园和湿地生态园,为岛礁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然而,尽管南沙岛礁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近期,美国《纽约时报》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篇题为“鸣笛、水炮与危险对峙:中国如何在南海展开军事化行动”的专题文章。
该文采访记者试图通过擅自进入南沙美济岛12海里的方式,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
这一行为引起了巨大争议,央视报道中提到,美国记者乘坐了一艘悬挂菲律宾国旗的船只,几乎冲到了距美济岛2海里的距离,随即被中国海军拦截、警告并驱离。
央视强调指出,这种挑衅行为不仅是对中国海军的无礼,更是对国际法的公然挑战。
美国一直试图通过支持菲律宾,扰乱南海局势,并借机渲染中国威胁。然而,央视报道也揭示了中国在南沙的实际控制能力已经今非昔比。
美济岛等岛礁地面上的建筑只是冰山一角,许多地基下隐藏着复杂而隐秘的地下工程,使得迅速攻破基本不可能。这一点使得在南海挑衅中国变得更加困难。
央视报道还提到,中国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美菲,而是越南。
越南不断进行岛礁造岛,正在逐步赶超中国。因此,中国需要在南沙投资建设更多更大的岛礁,这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价值的基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