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逝世前,李、陈二人来探望,总理坦言:有2件事心里很不安

浔阳历史君2023 2025-02-24 22:31:36

“李先念同志,陈锡联同志,我这辈子有两件事心里很不安。”病床上的周恩来总理看着来访的两位老友,语气沉重,眼神中透露出无法掩饰的焦虑。这是1976年1月,那时周总理的健康已经大不如前,但他依然紧张地挂念着国家的未来,关心着那些在政治风波中遭受不公待遇的老同志。

总理的病情日渐加重,但他依然在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也特别牵挂一些曾与他并肩战斗的同志们,尤其是两位被误解与迫害的老朋友——陈锡联与温玉成。临终之际,周总理对他们表达了自己的不安,并请二人代为处理心中的两桩未了的心事。那么,究竟是哪两件事,让总理在临终时心情如此沉重呢?

1975年冬季,周总理的身体状况已经堪忧,尽管如此,他仍不忘国家大事。那时,李先念与陈锡联特地前来探望周总理。此时,周总理已经接近生命的尽头,但他依然坚持要向两位老朋友倾诉心中的遗憾。握着李先念和陈锡联的手,周总理语气沉痛地说道:“一直以来,有两件事让我心里非常沉重,很遗憾。你们务必帮我去看看他们,帮助他们。”

周总理提到的第一件事,是关于陈锡联的遭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陈锡联是党的忠诚卫士,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屡次立下赫赫战功。然而,由于“四人帮”的政治斗争,陈锡联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陈锡联忠诚于党和毛主席,但在“四人帮”的阴谋下,他成了被攻击的目标。四人帮视陈锡联为自己权力篡夺的障碍,于是精心策划了一场对陈锡联的打击。尽管如此,周总理始终对陈锡联保持信任,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为了维护国家稳定,也不得不暂时支持对陈锡联的撤职调查。

“总理,您保重身体要紧啊!”陈锡联紧紧握住周总理的手,眼中含泪,“我已经搞清楚了,没事了。总理,您放心。”

周总理的眼角泛起泪光,他感慨万分:“那就好,陈锡联,你放心,关于你的问题我一定会尽力处理,党和人民需要你。”此刻,周总理的内心充满了对陈锡联的歉意与愧疚,他知道,这位老战友并没有做错任何事。幸运的是,在毛主席的亲自干预下,陈锡联最终于1975年得以复职,重新担任了军委常委,恢复了他的名誉与地位。

接着,周总理谈到了第二件让他心感沉重的事——温玉成的遭遇。温玉成,这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因受到“四人帮”的陷害,遭遇了长达五年的软禁。

温玉成出身贫寒,早年加入红军,参与了无数次战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指挥的40军打响了第一枪,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在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温玉成作为四野出身的将领,未能逃脱政治风暴的漩涡。即便他从未做出任何对不起党的事情,仍然被“四人帮”污蔑为与林彪有牵连,结果被迫撤职并软禁在成都。

周总理深知,温玉成并无罪行。尽管他必须遵守党的指令,暂时撤去温玉成的职务,但心里始终无法释怀。在五年的软禁中,温玉成经历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精神上几乎崩溃。然而,温玉成并未完全失去信心,尤其是在他的妻子不断带给他鼓励与支持时,他才得以坚持下去。

“温玉成的问题,我希望你们去看一看,帮帮他。”周总理说完这些话后,眼中充满了无奈与愧疚。他知道,温玉成的冤屈已经持续了太久,自己也无法直接解救他。直到1976年,周总理去世后,温玉成才最终被释放。但此时的温玉成,已经瘦弱得像一位老年人,身心受到的摧残无法言喻。

虽然温玉成最终恢复了自由,但他的名誉并未完全恢复。直到1980年,温玉成、梁兴初等人共同前往黄克诚的办公室,请求恢复名誉,最终在黄克诚的帮助下,温玉成才得以恢复名誉,并开始了他晚年的平静生活。

周总理对温玉成的软禁,虽然在当时看似是一种惩罚,但实际上,周总理是在用另一种方式保护这位忠诚的将领。若没有周总理的干预,温玉成恐怕早已被“四人帮”彻底打倒,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

1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