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一男子不顾家人的反对养殖黑鱼,三年后年入6000万

裘克谈史 2024-12-11 08:01:06

2010年,江苏一男子不顾家人的反对,投资100万养殖黑鱼,没想到三年后却年入6000万,开豪车住别墅,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富翁生活,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的主人公名叫朱正伟,高中辍学后,靠着父母的资助在老家开了一家婚庆公司,虽然很辛苦,但也能年入10万勉强养家糊口。

一次,他和哥哥闲聊时谈到了贩鱼的生意,哥哥告诉他把鱼从杭州拉到上海,一趟就能够赚万把块钱。

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不满足现状的朱正伟,扭头便向哥哥借了10万元,打算南下去贩鱼,可谁料面对弟弟的请求,哥哥直接一口就给回绝了。

原来,弟弟不仅要卖鱼,还打算购置一台30万的拉鱼车,看着哥哥谨小慎微的样子,朱正伟只好道出了实情。

经过长期观察,朱正伟发现凡是往上海贩鱼的汽车,大都是10万左右的,由于体积小,导致一次拉不了多少,朱正伟心想反正也是烧油,干嘛不一次性买个大点的呢?这样每趟还能多赚不少钱。

看着弟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模样,哥哥最终妥协了,掏出30万支援他南下,在兄弟二人的合作下,一车车的活鱼从浙江养殖户的手中被端到了上海的餐桌。

一次在运输途中,朱正伟偶然得知南方一些淤泥鱼塘,别看面积不大,仅有5亩地,却能拉出上万吨黑鱼,仅这一项就能入账20多万。

带着疑惑,朱正伟亲自在当地购买了10亩鱼塘,打算试一试这个赚钱的门路,结果奇迹出现了。

第一年黑鱼出笼时,密密麻麻的景象险些把他吓住,仅一个小时的功夫便收获了上千条,然而正当朱正伟开心地做着发财梦时,意外却出现了。

由于鱼群数量太过庞大,那些已经装进笼子里的黑鱼,开始成片成片地死去、发臭。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黑鱼的表面裹着一层特殊的黏液,一旦上岸就会迅速干结,这才导致鱼群失去水分成片地死去。

得知此讯,哥哥千里赶来,一边数落着弟弟,一边收拾残局,可谁料朱正伟却笑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2010年,朱正伟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掏空所有积蓄,购买了100亩鱼塘,打算大批量的养殖黑鱼。

此举气得哥哥怒不可遏,痛骂他是败家子,认为他这是把钱往水里扔,好在靠着他坚持不懈的努力,黑鱼养殖场一步步地走上了正轨,而哥哥也在情绪稳定后,给朱正伟打来了30万,继续支持他创业。

这一年,就在黑鱼即将上市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朱正伟的警觉,他发现池塘中不知何时多出了几条长满黑斑的花鲢,个头大的吓人。

一番思考后,朱正伟才猛然回忆起,这几条漏网之鱼应该是当初投放黑鱼苗时误丢进去的。

望着池中的不速之客,朱正伟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一星期后他购置了上千条花鲢,将它们一股脑丢进了黑鱼池里。

原来,这种鱼专门依靠吞噬黑鱼的粪便为生,在这里就犹如来到了天堂,很快池底的淤泥、黑鱼、花鲢就形成了完美的食物链。

等到了黑鱼成熟期,朱正伟夹着皮包早早地就来到了水产市场,一番调查后,他发现商场中售卖最多的是一种名叫“大肚子黑鱼”的产品,只不过价格太低,还不足13块钱一斤,这可如何是好呢?

眼瞅着黑鱼市场价格低迷,极有可能让他血本无归,朱正伟气得手都抖了,这点钱还不够回本的,一怒之下他扭头直接离开,却不料这只是他使得空城计,当地的同行做梦也想不到,半个月后他会靠着那一池子黑鱼赚到6000万,这又是为何呢?

回到家中后,朱正伟力排众议,咬着牙愣是一条都不肯卖,几个哥哥见状气不打一处来,望着哥哥如热锅上的蚂蚁,朱正伟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同行们售卖的大肚子黑鱼喜热不喜寒,一旦遭遇冷空气骤降,就会大批量的减产生病,而自己的精品黑鱼则没有这个缺陷。

经过耐心的等待,一场大雪席卷了小城,不到一周的功夫,水产市场上就看不到黑鱼的影子了,此时朱正伟开始进军市场,他先是花费100万包下了最热闹的几个摊子,然后让员工当着消费者的面展示黑鱼的风采,仅仅一个下午的功夫,那些活蹦乱跳的黑鱼就被哄抢一空。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手中握有大量资源,老朱的黑鱼成了当地的抢手货,价格也是水涨船高,突破了15块钱一斤的大关,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进账6000多万,成为了十里八乡有名的水产养殖大亨,不仅身价过亿,还成功地带动了周围人致富。

有人问起其中的秘诀,他总是神秘道:“我的钱都是淤泥变得,那里就是我的银行,要多少有多少。”

现在看来,朱正伟之所以能够创业成功,离不开他的胆大心细。

那么,对此大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讨论。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