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上学的时候,当我们学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老师会告诉我们,《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才是词的标题。那么,词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千奇百怪的词牌名都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在词作标题前面加上意思毫不相干的词牌名呢?关于词牌你不知道的那些知识点,本文将一一为你解答。
(词牌名)词,即歌词,最初是用来伴曲而唱的。古人写词,分为“按词制调”与“依调填词”两种,其中的曲调,又称为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限定了词的字数、句式、平仄、韵律。宋朝之后,随着词的发展完善,词调逐渐固定下来,通常不再创作新曲调,“依调填词”便成为了主流。如此一来,了解词牌相关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宋词)第一,词牌的数量。不同于律诗只有四种格式(仄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入不韵、平起首句入韵),据统计,仅流传至今的词牌就有一千多种,比如我们常见的:《蝶恋花》、《定风波》、《卜算子》、《一剪梅》、《临江仙》、《清平乐》、《点绛唇》、《浣溪沙》、《渔家傲》、《虞美人》、《鹊桥仙》、《永遇乐》、《采桑子》、《生查子》、《菩萨蛮》、《醉花阴》、《相见欢》、《水调歌头》……第二,词牌的来源。词牌的来源一般分为两种——民间曲调和文人创作。比如,我们熟悉的《西江月》、《卜算子》、《蝶恋花》、《菩萨蛮》都是来自于民间的曲调,而《渔家傲》(晏殊)、《鹧鸪天》(宋祁)、《江城子》(欧阳炯)、《如梦令》(李存勖)等则是由文人独立创作的词牌。
(电视剧《清平乐》中,范仲淹塞外高唱《渔家傲》)第三,命名方式。词牌通常以摘取文中字的方式进行命名。比如,《忆秦娥》这个词牌是由唐朝大诗人李白首创的,他的原词第一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遂得词牌名《忆秦娥》,又称《秦楼月》。又如,《如梦令》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自制曲目,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如梦令》)通常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反推出该词牌的首创者——词牌与词意相关,通常为首创,词牌与词意无关,通常为按调填词。比如,《雨霖铃》又称《雨淋铃》,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蜀地,赶上霖雨连下十数天,又在栈道中闻见铃声,由此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而我们熟悉的柳永的那首《雨霖铃·寒蝉凄切》,虽然是《雨霖铃》的正体,却并非该词牌的首创,而是按调填词所得。
但也不是所有词牌名都摘取于首创词作,比如我们熟悉的《忆江南》,词牌名源自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其中有:“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但是,这首曲子的原创却并非白居易,而是唐朝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原调本名为《谢秋娘》,只因白居易的填词过于出名,遂改为《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也有的词牌名不是取字于原词中,而是取字于相关诗文中。比如,《青玉案》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又如,《点绛唇》取于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再如,《满庭芳》取于柳宗元《赠江华长老》诗:“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还有的词牌名原本就是词的题目,后来创作者沿用人家的调子填词,遂把原标题作为新词的词牌名,比如《浪淘沙》原作咏的就是浪淘沙,《踏歌词》原作咏的是舞蹈,《抛球乐》原作咏的是抛绣球,等等。
(刘禹锡《浪淘沙》是依小调《浪淘沙》创作的七言绝句)但是,摘取文中字只是词牌的主流命名方式,而非唯一方式,另有多样化命名方式。比如,《苏幕遮》的意思是“西戎胡语”,因为这首曲子源自西域龟兹国。比如,《念奴娇》中的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所以后人用其名为词调。比如,《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中的“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卜算子》就更有趣了,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卜算子·咏梅》)综上,词牌只是词谱的代号,同一个词牌名的词,只是字数格式、平仄韵律完全相同,即唱出来是一个调,但具体内容与词牌却可以完全没有关系,《忆江南》可以不写江南、《虞美人》可以没有虞姬,《雨霖铃》也可以不下雨。(本文完~)
好文章
唐诗尽极致才有宋词。词牌如观今的KTV,曲子是模式,歌词随意添,但要讲规矩。突然出现一个好的旋律就算一个新曲,大家认同即可!比如“我在东北玩泥巴”,旋律熟了大家填词规定字节音高,此词于是定牌为“玩泥巴”[呲牙笑]
文学作品的功能就是叙事、舒情、写景、咏志、载道,如些而已。不必刻意追求格式、音律,否则诗词必亡。
解读的比较到位,喜欢这样的文章。
好文,[点赞]。我比较喜欢诗词,但我想知道词,同你的文章所说,由曲调而成,那究竟古人到底读词的时间究竟是咏还是像我们现代这般读。我粗人一个,说得有不到之处还请谅解
古代诗词歌赋真美,字字如画,意境深远,非现代文可比,愿它流传万古[点赞]
长知识啦[笑着哭],[点赞][点赞]
古人的文采不是现代人能比的,光这些词牌名,就满满的文艺气息。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条约,每个朝代都有特色,不知本朝有何特色。
又学到了
好文,说得清楚
可否理解为词牌即现代一首歌曲的歌谱?
涨姿势了
好文章。可惜沒道盡。
难得一见的好文章!学知识了。
汉语传统诗词,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不用音乐伴奏也能读至落泪的歌词[得瑟]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现在传下来的曲调谱子还有多少?
很好的文章,一个错别字都没有。这个小编可以。
宋朝的流行歌曲而已
李存勖创调时叫忆仙姿,苏轼嫌其不雅改的如梦令
好诗词都是一些文人墨客的凄凄惨惨为情所困和追求向往自由的淫思欲想[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子回时,月满楼。
江南烟雨旧亭台,塞北风沙古道边;何需牌令何需制,悠悠古月照至今。
难道好文章
写得很好,确实让我们这些外行长见识啦!
怎么没有抄袭一说的没有版权吗?[笑着哭]现在的歌曲文章动不动就告谁抄袭谁的呢[笑着哭]
有个词牌名叫《六丑》的,有点晕
真佩服古人才华
第一次分清楚词牌的来历[呲牙笑]谢谢
学到了[点赞]
说的挺好[点赞]
[点赞]
[点赞][点赞]
追梦人,天若有情,千千阙歌,夕阳之歌都是这个样子,就是一眼看不出出处
现在谁还能像古人那样把这些词曲用这些曲牌给唱出来呢?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就知道词在古代是唱的了
工业食品就是据此耍流氓的
[点赞]
女儿乐…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点赞]
感恩,南无阿弥陀佛
深度好文!
谱曲
长知识了
陈冠希的《冠希乐》
奉旨填词柳三变。
老师给讲过,现代人最好别填词牌,因为你不知道词牌是什么调,例如你给个老人祝寿,填一首《千秋岁》,那个其实是挽歌;又比如人家结婚,你填《贺新郎》,那个其实是激励军人士气的
受教
长见识。
长知识 好文章
受教
我觉得选词牌名应该和主题一致,虞美人,浣溪沙应该对应情感委婉的。反正女孩肯定选美的词牌名[笑着哭]
念奴娇好像和陈阿娇有关系,虞美人和虞姬,
就好像周杰伦的青花瓷,同曲下另写词就可以叫青花瓷—XXX,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得瑟]
好美
不同的词牌名字数不同,意境和场景也不同
就和现在的民谣,摇滚,说唱,民族等唱法一个意思
以前的词都是唱的,而词牌名相当于曲调名字
婉约派的自然唱不了豪放词,苏自己都说其词得山东大汉击节而歌。平仄音律于诗词而言是基本规则,但若某字某句符合意境,立意格调无法被替代,那么也无需拘泥于平仄音律。个人浅见[呲牙笑]
类似于曲谱和歌词的关系吧
不错,学习下[得瑟]
平仄 押韵 方言差别,太难了[笑着哭]
都是人命名的啊
喜欢倒是,可说的这么高大上就牵强了,这玩意就是你走进这家妓院唱这家的曲儿,进那家妓院得唱那家的曲儿,就像现在的冰火还是全推啥的
先有词,后有词牌,再然后按词牌填词。先有的曲,然后有了曲牌,再按曲牌唱曲。这就是词牌曲调的来历。就好比汉字的起源,先有照猫画虎,然后有了笔划,再按笔划组字。一个时期一个台阶,逐步渐次发展至今。但有些人因循守旧,一知半解,把格律平仄当囹圄,给诗词套上了枷锁,所以诗词发展到今天半死不活的尴尬境地。
受教了[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