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团的“酸甜苦辣”!南铁院学子三下乡,让铁色青春在志愿服务中闪光

扬眼 2024-07-20 23:20:19

“如果不是深入参与支教生活,我真的无法想象山区这些年幼的留守儿童面临的是怎样一个学习生活状况。没有家人的守护,来回12公里的上下学路独自前行;教育资源的匮乏,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对山外生活的好奇,都让我感到酸楚。一个月的支教生活,让我学会了在艰苦环境中成长,在面对逆境中强大,也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身上的重担和责任。”这是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绿色梦想”退役大学生士兵支教志愿服务队成员苏志康在即将结束暑期支教,告别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杰村乡白石小学的内心真实感受。

关注留守儿童,助学脱贫攻坚。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绿色梦想”退役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队已经连续两年前往白石小学开展暑期义务支教,这是一段充满深刻情感与成长故事的旅程,它融合了酸、甜、苦、辣等多种滋味,让志愿服务队在奉献与学习中不断成长。

酸:一种心酸和痛楚

白石小学位于山坳深处,处于进山路的中间位置,是一所由众多爱心人士捐资建造的“希望”小学。进山上学的道路只有一条,用“山路十八弯”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交通的不便阻碍了发展,为了谋生,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均都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和孩子在村里留守。特殊的地形,复杂的地势,孩子们日常上学、放学基本靠自己步行,最远的同学从家里到学校单程需要步行6公里,近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沿途还需翻越四个山头,山路蜿蜒曲折,窄窄的道路两旁就是陡峭的悬崖。到了冬天,孩子们更需要在天没亮就出发,这些走山路的孩子们当中有的才七岁,刚刚踏入小学校园,可他们一点也不畏惧,听话且懂事,手拉着手上学、放学,他们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路途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图为支教志愿服务队员每天接送小朋友们上学放学

钟垭炘是白石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今年只有九岁,前一段时间在家中不小心小腿被烫伤,皮肤红肿了一大片,出现水疱,并开始流脓。由于家庭特别贫困,父母忙于生计,没有办法及时带她去城镇的医院医治,可她依然每天坚持步行4公里到学校学习。队员们看着她瘦小的身影、血肉模糊的小腿和满额头的大汗,忍不住偷偷地流下眼泪,他们利用偶尔下山采购的机会专门去药店买了烧伤烫伤的药膏,红着眼眶帮她每天涂抹伤口。在队友们的精心护理下,小炘的腿慢慢的恢复起来。

一个月的时间,队员们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却不得不面对离别的场景,看着孩子们纯真和不舍的眼神,队员们心中涌起的酸楚难以言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抱着孩子们哭了起来,这种离别的酸楚,是支教经历中难以避免的一部分,也让队友们深刻体会到他们与孩子之间情感纽带的力量。

甜:一种收获与感动

由于队员们是第二次来白石小学,孩子们早早地就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他们,一见面就飞奔过来,“老师好”、“老师我可想你了”……一群孩子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围着队员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思念。

“邱禧,你最喜欢哪位老师?”队员们问道,她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语文老师沈老师。”她口中的沈老师叫沈钰林,是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供电与工程学院2022级的学生,也是去年支教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之一,再过半年他就要面临着顶岗实习,在得知今年支教活动继续开展的时候,他第一个报了名,为了让孩子能学习到新知识,让孩子喜欢听他上课,他钻研教学业务,探索教学方法,多方查找资料,在教学的环节中大大增加了拓展的知识和互动的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课堂上他们积极配合,课堂下,孩子们也总喜欢问他各种各样的问题。沈钰林陪他们聊天,和他们做游戏,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满满的收获和感动。

图为支教服务队成员沈钰林在课堂讲授中

一个月的支教生活一晃而过,支教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也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动,结束了今年的使命即将返程。不管是在他们自己眼里,还是在老师、家长眼里,他们和来时那个懵懵懂懂的自己相比,已经改变了许多。在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帮扶的同时,他们也“改造”出了一个全新的自我:有责任、有爱心、有情怀、有抱负。对于支教志愿服务队来说,短期的支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更是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使命扛在了肩上。

苦:一种经历和体验

支教往往意味着要离开熟悉的环境,甚至舒适的生活条件。辣椒炒鸡蛋、四季豆炒肉丝、焖茄子、炒白菜,这四盘菜常常就是支教团二十二名成员中午的午餐。开饭的时候,每人端着碗、围在餐桌旁,夹几筷子菜,在不大的空间里随意找个角落就能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支教的伙食并不好,但大家的胃口却变得特别“好”,有时候再回去夹菜的时候,菜盆里也只剩下汤汁,就着剩下的汤汁也能把一碗饭很快吃下肚,队员们调侃说这是标准的传统乡村“流水席”。有的小学生因为家里老人忙农活,来不及准备午饭,大家每天都多备几份孩子们的饭菜,还特意把最好吃最新鲜的部分留给他们。由于没有专项经费的支持,加上部分经费用于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准备,一天一百多元就是服务队二十几名成员一天的伙食费。团队中的退役士兵大学生李政泽,曾担任过部队司务长,为确保服务队成员的体力和营养,他绞尽脑汁,想办法给队员变换花样,改善伙食。支教志愿服务队每天还安排两名队员协助安排伙食,充当义务炊事员。一些队员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来到这里,从买菜、择菜、洗菜到最后能够完成简单的制作,尽管自制的饭菜口味一般,但是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图为支教志愿服务队伙食

辣:一种挑战和思考

参加支教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大多都经历过军旅生活,但是刚来白石小学后,也遇到了出师不利的窘境,由于水土不服,居住环境较差,有些队员不能立刻适应山里的环境,身上出现了过敏、以及肠胃不适的现象,再加上每天护送孩子们上下学,路途遥远,坡度较陡,体能的消耗巨大,这些对大家的身体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支教志愿服务队硬是拼着一股拼劲克服了困难。白石村小学条件有限,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面对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各异的孩子们需要找到一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支教志愿服务队为此每天晚上集中开会、总结、交流,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期盼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图为支教志愿服务队教学每日总结会

在支教志愿服务结束的最后,服务队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支教经历让每一名成员都深刻体会到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如何能通过个人的努力建议促进更广泛的教育公平成为重要的议题。其次,在支教过程中,每个人都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如何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践行社会的责任。最后,服务队觉得支教生活不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传递,我们将号召更多的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弟、学妹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让支教活动能可持续性发展,让铁色青春在志愿服务中闪光。

通讯员:封志彬 马凯 苏王鹏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