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昏庸无能,刘备取西川是不是小菜一碟?

二狗说历史 2020-02-17 15:42:19

说小菜一碟当然是开玩笑的了,刘备能够成功拿下川蜀,最核心的是因为顺“ 势 ”,这其中不仅有刘璋的“ 功劳 ”,我接下来会详细分析。不过即便是顺势,仍然前后共用了近三年才攻克成都,所以由此大家就可以对取川蜀的难度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在我看来,刘备能够顺利取蜀,除刘璋外,另一个重要帮手就是曹操。

或者换个说法,如果没有借“ 势 ”,以建安十六年(211年)时刘备的实力,我个人认为刘备几乎是很难拿下川蜀的,我这里所说的“ 势 ”包括:

刘璋竟然邀请刘备入蜀;

曹操竟然先后只对关中马腾韩遂、江东孙权用兵,而放任刘备;

容易受人关注的是第一点,而比较容易被忽视的是第二点。“ 势 ”一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它不受独自的人力所掌控左右,但“ 势 ”又是实实在在的,因为一旦顺了“ 势 ”,那就可以事半功倍、如有神助。唐代时的罗隐有一句诗叫做: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我个人认为这句诗很准确的描述了刘备后半生事业的沉浮。从刘备能够成功取蜀,大致可以归结为借了以下五势:

第一势,曹操的起手

曹操意图再次对江东用兵,因此在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可能成为后患的关中长安割据,但是名头是“ 攻取汉中张鲁 ”。此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直接激反了马超韩遂,可能连曹操本人都没有料到的是,此举竟把千里之外的益州刘璋吓破了胆。据《三国志 · 先主传》记载:别驾从事蜀郡张松说璋曰:"曹公兵强无敌於天下,若因张鲁之资以取蜀土,谁能御之者乎?"璋曰:"吾固忧之而未有计。"。

第二势,刘璋绝妙的盛邀

让早已对“ 天府之国 ”垂涎三尺的刘备做美梦都没有到的是,如惊弓之鸟的刘璋竟然选择了主动邀请刘备率军马入川地,这里有张松的功劳,不过最根本的还是因为刘璋的确没有观人察事的本领,他自己不了解刘备的为人,他手下有人了解,但是他却不听从。于是刘备数万兵马兵不血刃,便进入蜀中腹地(从湖北宜昌入川至重庆这一段没有陆路,只能逆江而上,这其间就有秭归的荆门山、巴东郡的江关(奉节白帝城)、江州(重庆)多处险阻,而刘备不但没有受阻反而“ 入境如归 ”,甚至收到刘璋“ 前后赠遗以巨亿计 ”的资助)。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甚至可以说古今少有,东汉初年岑彭、臧宫、吴汉伐蜀帝公孙述,东晋桓温伐成汉,刘裕伐谯蜀都没有这样的条件。

第三势,曹操再送大礼一

曹操在击败马超韩遂解除后顾之忧后,即着手向江东用兵,我之所以将曹操这次的用兵也归纳为刘备所借之“ 势 ”,是因为这一次曹操南下并没有采用从前先克荆州再取江东的旧策略(可能是赤壁之战的心理阴影面积过大,具体原委这里不详细描述了),而是兵向长江下游的濡须口,也就是今天安徽巢湖以南的长江北岸“ 号步骑四十万 ”,(我大学是在合肥读的,读书期间去过巢湖东边长江北岸的西楚霸王祠游玩,这里和其南边相邻的濡须口附近都是沿江地势较为平坦,但是靠北又有丘陵阻隔,可以说是用兵的绝地)。我想刘备大概又一次睡觉都能笑出来了,因为曹操如此用兵,荆州暂时不但没有了曹操主力南下的大忧,也无需担心江东自顾不暇的孙权。刘备也因为曹操此举,得以暂时放松荆州的防备,抽出诸葛亮、张飞、赵云的兵力入蜀援助。

第四势,曹操又送小礼二

不过曹操对于刘备入蜀当然也并不是完全听之任之,就在刘备入蜀的第二年,他派遣乐进文聘从襄阳南下“ 劫掠 ”荆州,我之所以称其为劫掠而不是攻取,是因为乐进文聘曾一度攻至距南郡仅六十公里的汉津,却没有了下文,而且这段战事甚至不重要到,连资治通鉴中都没有具体提及(我对比了《三国志 · 乐进传》)。对于关羽此次的接连战败,我个人觉得十分蹊跷,乐进虽然是曹操手下名将,但是关羽亦是名将,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荆州是刘备的大本营,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驻守,按理来说,面对乐进文聘的一支偏军应当不至于战事如此被动。其背后的缘由大略可以从《三国志 · 先主传》的记载中看出端倪: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於鲁。”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75000ba20d9d8004245225121dd2a59_hd.jpg" data-rawwidth="1841" data-rawheight="1143" data-size="normal"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111c00641a39883935b99acf931d533_hd.jpg"="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4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75000ba20d9d8004245225121dd2a59_r.jpg"/>

乐进文聘南下攻关羽

上图的底图我使用的是赤壁之战,汉津是汉江下游的重要渡口,向北可至襄阳,南下可抵夏口(武汉),当初刘备在当阳长坂惨败,就是经汉津向夏口逃窜的。(我之前有去襄阳游玩过,沿着襄阳古城墙可以游览北面的汉江大桥和周围的护城河,汉江的水量到今天依然很充沛)。

第五势,刘璋的“ 安民 ”理念

刘备由剑阁南下,先在白水斩杀刘璋手下名将杨怀,而后兵向涪城,也就是当初刘璋迎接刘备“ 欢饮百余日 ”的地方,到这时再想起当时的欢宴情景,真是有些讽刺。不过涪城的确是川蜀的重镇,它刚好处在陆上蜀道和水路涪江内江的交叉点上,我标注了一张简图(涪城就在今天的四川绵阳市,我在成都上学时去绵阳游玩过,它现在是四川第二大城市,想必一千七百年前也是川蜀数一数二的大城市,绵阳有一条很好吃的小吃街,读到这里同学有时间可以去逛吃)。而诸葛亮、张飞、赵云攻克江州(重庆)后,就得以沿涪水北上与刘备会师(赵云被分兵走外江的岷江,向成都南部,这条路线也是当初刘秀遣岑彭、吴汉攻蜀的路线)。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22d7a13fb6c7f280197b033968e79ec6_hd.jpg" data-rawwidth="671" data-rawheight="492" data-size="normal"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d1dc077a398b9e0b4b16363baf5e86d_hd.jpg"="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2d7a13fb6c7f280197b033968e79ec6_r.jpg"/>

川中水陆形势

之所以说刘璋的安民理念帮助了刘备,是因为有人建议刘璋,将涪江以西富庶之地的仓廪野谷“ 一皆烧除,高垒深沟 ”抵御刘备,但是刘璋以“ 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 ”的理由拒绝了。而刘璋的安民理念对刘备的帮助还不止于此,甚至在最终使得刘备仅用了数十日就拿下成都,要知道此时的成都城中,刘璋仍然握有“ 精兵三万,谷帛支一年 ”的实力,再一次以“ 父子在州二十馀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直接选择了投降。如果他选择坚守待变,整个战局的结果仍然难以预料,毕竟如果迁延日久,刘备的荆州后方就很可能被人盯上。

至此,刘备顺风顺水的借“ 势 ”就说完了,刘备最终得以顺利拿下川蜀,回过头来试想,如果没有以上五“ 势 ”的助力,以刘备当时的实力还能像题主所说的“ 小菜一碟 ”的击败刘璋吗?恐怕是要有一个大大的疑问的。但是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宽泛一点的说,不只刘备,每一个乱世成就霸业的英雄都是如此,时势造英雄,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刘备的得势还不止于此,不久他更是攻取了汉中夺得川蜀的北大门,到达事业的巅峰。

1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