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学家盖尔曼,在咖啡厅的纸巾上,画下“夸克”的设想时,或许正盯着,卡布奇诺的奶泡,出神。
如今我们知道,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家族,远比想象庞大:12种物质粒子,像性格迥异的演员;4种作用力粒子,如同舞台灯光师。
还有神秘莫测的希格斯玻色子,它给所有演员,披上质量的外衣,自己却总躲在幕后。

这些基本粒子的诞生故事,可堪称是宇宙之中最为精彩纷呈的魔术般的表演。
大爆炸后的万亿分之一秒,整个宇宙,在量子泡沫中蜷缩着,能量就像那不停翻滚着的沸腾火锅汤底一般,持续地涌动着。
当温度降至10^15开尔文时,强相互作用力,便突然“结冰”了夸克被囚禁在了质子、中子的牢笼之中;而当宇宙膨胀到足球那般大小的时候,弱相互作用力,才慢悠悠地苏醒过来。

这种“宇宙相变”,就如同水在不同的温度之下,会凝结成冰,亦或蒸发为汽,每次相变,都能诞生新的粒子家族。
最近剑桥大学的理论模型给出了更为惊人的解释:我们的宇宙,或许是高维空间中的“粒子博物馆”。
就如同展开的折纸,在不同维度留下痕迹一般,基本粒子,可能是超弦在不同振动模式下的投影。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三维空间,仅仅是十维超立方体的一个棱角,这样那些看似不同的电子、中微子不过是同一根琴弦所弹奏出的不同音符。

在日内瓦地下一百米深的环形隧道了,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正在进行着一场粒子界的“相亲大会”。
科学家们观察到,W玻色子的质量,相较于理论计算的数值了而言,增加了大概百分之零点一。
这个细微的差异,或许预示着全新物理学的现身——或许隐藏着超对称伙伴粒子,亦或是指向通向额外维度的神秘入口。
就仿佛人们,无意间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一枚来历不明的硬币。

此刻物理学家们正全力地研究,竭力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探寻答案。
这些基本粒子组成的“社交俱乐部”,充满了戏剧性。
光子有着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从不与其他粒子发生碰撞;胶子就像那永远粘人的口香糖一般,却能将夸克死死地绑在原子核里;中微子更是宇宙中极为强大的社恐者,每秒有万亿个中微子穿透地球,却始终不曾打一声招呼。
但正是这种多样性,让碳原子得以组成钻石和石墨,让氢元素能够变身成为恒星燃料。

未来的探索,将转向更为微小的尺度。
日本科学家,正于设计能捕捉反物质原子的“量子囚笼”;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将以2万吨液闪探测器,捕捉“幽灵粒子”的些许踪迹。
或许某天我们会发觉,基本粒子,仅仅是更微观世界的投影,仿若全息照片里的三维人像,实则乃二维编码的神奇。

如果基本粒子是超弦的振动,这样一来,宇宙最初的那根“琴弦”究竟是被谁给拨动的呢?
这个问题,或许得等到我们能够在实验室里造出迷你黑洞,亦或是接收到来自平行宇宙的粒子信号之时,才能够找到答案。
但可以明确的是,这场已然持续了138亿年的即兴演出,永远都不会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