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下,鄱阳湖提前100天进入枯水期。值得注意的是,在鄱阳湖南昌进贤段水域还出现了罕见的“大地之树”自然景观。
据环球网报道,今年4月的时候,鄱阳湖的湖体面积高达4000平方公里,自从七月开始,鄱阳湖的湖体面积就在急速减少。截止到8月22日,鄱阳湖的面积只剩不到600平方公里,相比之前“缩水”近85%。
从卫星监测的对比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之前湖水的颜色还是淡蓝色,从第二季度开始,湖水的颜色就变成了淡黄色,而鄱阳湖和长江连接的水域面积也在逐渐变窄。
由于极端天气的影响,鄱阳湖水位线持续下降,导致大片的湖床裸露在外形成了沙洲,上面长满了绿色的植被。枯水期的提前到来,让这里成了一片“青青草原”。
鄱阳湖水位线的下降,不仅让当地农业受到了影响,还让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面临一定威胁。
据资料显示,鄱阳湖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还是众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每年夏季来临,30万夏候鸟就会齐聚于此,它们在这里觅食、栖息,并繁衍后代。
据光明网报道,此地越冬水鸟的数量已经超过了80万只,这是当地监测记录以来最高水平。
然而在持续高温的影响下,鄱阳湖变成了“大草原”。不少鱼类被搁浅在沙洲,如今鸟儿们可以轻松捕获到食物。但这种现象对于冬候鸟来说,却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鄱阳湖提前100天进入枯水期,导致大面积的湖床裸露长出植物。等到冬天冬候鸟来临之时,植被已经逐渐老去,纤维化也逐渐增多,无法满足冬候鸟的生存需求。
届时一旦冬候鸟无法从湖里觅得足够的食物,他们将会选择其他有利于其生存的场所,或许会迁徙到更远更温暖的地方。在此过程中,一些鸟儿难免会因为没有及时地获得食物而饿死。
更重要的是,鄱阳湖中鱼虾数量的骤然减少,还会给附近的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如何做?面对这种汛期反枯的现象,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地做好预防措施,不要过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