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言】杜乃成:品格在锻造中卓然书艺于亲润中独秀

艺术视界 2024-08-27 16:02:35

艺术没有生活重要,可是,如果没有艺术,生活将失去色彩,艺术也没有挣钱来的实惠,可是,如果没有艺术,奔波挣钱的目的何在?为了广场舞、打麻将?为了觥筹交错,酒酣耳热的神聊?为了置办家事,留给子孙?是,却不全是,是,乃确实需要,不全是,则因生活在丰衣足食的当代,如果仅仅追求富足的生活,那么,我的精神在哪里?我的情感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位热爱艺术的人而言,如果在某一个阶段没有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做到充分,将来也一定会心藏遗憾。

也许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也许血脉中天生流淌着艺术的基因,也许兼而有之,杜乃成自幼就喜欢书法。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经历过艰苦而又燃烧激情的岁月,在学校读书期间,杜乃成没有毛笔,也没有或轰轰烈烈、或眼花缭乱、或目不暇接的课余生活,硬笔、粉笔就是表达情感的工具,黑板报就是情感皈依之所。正是由此经历,杜乃成写了一手好字,也养成了“自觉包办”黑板报的习惯,直到1978年参军入伍,部队的黑板报也都由他完成,并在黑板报比赛中,多次获得嘉奖,深受领导、战友的喜爱。

系统学习毛笔字则是1978年参军入伍服役于海军东海舰队之后。那个年代舰艇上生活条件很差,舰艇上一张写字的桌子都没有,杜乃成便把纸笔放在下层床板上,临帖、写字、篆刻。也正是在艰苦的条件中,久沁成习,锻炼了书法、篆刻的技法,也让杜乃成通过娴熟的技法表现美术字、创作书法,并以自己的特长服务于部队文化阵地的建设。期间,杜乃成的书法作品参加海军和全军书画展,获得过三等奖,也获得过优秀奖。1984年,在“全军两用人才”现场会上,还被支队指派,现场为军委首长展示书法技艺,掌声雷动,美誉传遍军营。正是因为杜乃成有较好的实用美术功底和书写能力,常常被借调到支队、舰队、海军参加军史馆和博物馆的筹备布展工作,他充分发挥聪慧才智,克服当时没有照排机和电脑等重重困难,全靠手工制作书写标题字和说明词,也练就了一手比较过硬的制作书写技能,为海军部队的政治宣传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六次荣立三等功。

杜乃成书法作品《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词

1988年,杜乃成被抽调到北京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参加《南沙风采》的布展工作,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结识了李铎、卢中南、李洪海三位老师,得到了三位老师的厚爱,分别馈赠给杜乃成一幅书法作品,并对杜乃成提出殷切希望,更为重要的是,三位老师写字、做学问的精神对杜乃成影响很大,尤其与卢中南亦师亦友的交往中,卢中南严谨的治学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写字态度让杜乃成极其敬佩,也深受启发,直至今日依然常忆常新,获益良多。

2008年,转业地方工作后,杜乃成不仅参加上海市宝山区书法家协会的各项活动和展览,也积极参加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的活动和展览,书法作品参加大大小小的展览数十次。尤其担任宝山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后,杜乃成一边勤学苦练书法技艺,一边恪尽职守地积极配合主席工作,为协会开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工作,其中,组织了宝山区文化馆主办、区书法家协会承办的“五一”、”七一”、“建国七十周年”等重大节庆期间的书法展览活动;举办了“党的光辉照我心”庆祝“七一”职工优秀书画作品展、“我和我的祖国”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宝山区美术书法展;策划了“滨江双拥情•军民一家亲”庆祝建军九十周年宝山区优秀书画展;开展了包括区团拜会在内的数十场次书画惠民活动,“书画家参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等公益活动,同时,协调书法艺术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等活动,给行知中学、吴淞中学书法班学生讲课传授书法技艺,给宝山区总工会退休人员开设书法辅导班,给上海市民和在沪务工人员书写春联、送福字,六千多幅,真真切切地为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贡献。

杜乃成自1978年参军入伍服役于海军东海舰队,在部队服现役三十年,2008年转业地方文化部门,又在地方文化部门工作十年。1985年加入舟山印社;1992年6月加入上海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同年12月加入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16年8月任宝山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21年加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现担任长三角书画院高级艺术顾问。

杜乃成的书法作品于2018年参加上海宝山•浙江嘉善书画交流展,受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组委会委托,创作书法作品赠送国际友人文亨硕;2019年,受邀为上海邮轮文化旅游节暨亚太地区邮轮大会、区委区政府团拜会等重大活动书写主会标。多年以来,杜乃成还自创诗词书法作品,曾十多次被《今日头条》刊用。

三十年从戎经历锻造了杜乃成坚韧不拔的品格和不服输的精神,也养成了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真诚坦荡的处事态度,而厚文养正的学书、写字、篆刻的修炼过程,则使军人作风与沁入骨子里的文人气融为一体,而彰显着丰富的人生魅力,并由此使军人出身的杜乃成多了一份文人气,使书法家立身的杜乃成多了一份军人风,文人气、军人风于一身的杜乃成也就比“为书法而书法的书法家”多了一份生命的意蕴、多了一份人生的历练,更多了一份军人独属的风采。

杜乃成书法作品《勿忘国耻》诗

所以,当杜乃成确立以书法为毕生追求时,他就显得比一般书法家更有毅力、更有恒心,在恒心、毅力的加持中,他的书法也进入佳境,做到了极致,尽管,杜乃成没有这主席、那会长的职务,可是,以书法为本体书法艺术却是他诗、他的远方、他的精神栖所,他写的纯粹、写的认真、也写出了高度,也许正是因他的纯粹、他的认真、他的高度,他才始终被大众关注着,尽管还没有轰轰烈烈,却在收藏市场上暗流涌动。

真、草、篆、隶、行,杜乃成五体通释,尤擅行书、行草。

观杜乃成的行书,可以看到,他用笔遒劲,遒劲中闪烁着文人的睿智,又带着几分爽朗、清新之风,爽朗处,如秋水视底,清新处,如春风含馨。而笔道、章法、布局之中,有“二王“之隽美、赵孟頫之遒媚、苏轼之风骨、米芾之峻拔、文徵明之洒脱,字里透着温润闲雅之风,字外洋溢着秀研飘逸之气。想必,质地洁美的书艺是平和含蓄的心境,赏心悦目的书品是人品影响书品的结果。

杜乃成的行书,不管是点画、线条、章法,还是笔法、笔意,他始终把“法度”作为第一要素,也许,极尽法度,才更加自由。细究其理,可以看到,起笔、收笔、行笔,笔端的变化总是随着心境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心手呼应的韵律,而正侧、向背、转折、顿挫的线条则跌宕起伏,又极富节奏。而与笔法、笔意相比,杜乃成的字体结构、章法布局也都严格遵循着古法,看似都在法理之中,可是“结体之功在学力,用笔之妙在于性灵”,笔性、笔意融于心性,又常常呈现出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时而在意料之中,又时而在想象之外,意料之中,那是共性的传统之法,意料之外,那是独特的风格。这些变化也许是有心,也许是无意,也许久沁传统养成的审美习惯,一笔一画总是遵循着“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法则,也似若契合着陈绎曾提出的“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的观点。可是,在“捺满”处,杜乃成送出的笔力明显强化了,甚至略显夸张,然而,夸张并不觉得哪里不协调,而是恰到好处,并且显得更加俊秀、更加巧妙了。与此同时,在“提飞”处,杜乃成的笔法则显得很多变,很丰富,轻重缓急,迟徐快慢,互相呼应,辉映成趣,从而让“瘦”变得灵动,并把多变的“提飞”融入字体、融入布局之中,给人一种“字如飞动”的审美视觉。

杜乃成书法作品《水调歌头·红旗渠赞歌》词

观杜乃成的行草,有“颠张醉素”之出神入化、有黄庭坚之心意妙悟、有徐渭之恣肆挥洒,还有王铎、傅山之峥嵘缠绕,大开大合之间,纵横离奇,聚散收放之间,从容娴雅,那刚与柔的交替、动与静的转换,那方与圆的辉映、欹与正的结合,在对立中保持着和谐,潇潇洒洒又彰显着真功,险峻而严守着法度,共性中又凸显着个性。而快慢、收放、开合、疏密,自由自在,吾写吾心,却无浮躁荒率之气,更无剑拔弩张之感,灵秀处,姿态朗逸,典雅处,婉润劲健,萧散处,隽永秀逸,若说印印泥、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皆不能道其妙,若说似长风出谷、如霓虹饮涧、像瀑布飞流,也绝不能言其真。那是书,也是画,书法如画,画有妙意。

无论行书,还是行草,杜乃成皆立于深厚的书写功力而生发出新的形态、新的姿貌。如果说深厚的书写功力是几十年百炼成钢地锻造所形成的肌肉记忆,那么,新形态、新姿貌则是“临古须有我,两者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伤神”的艺术实践。纵观杜乃成的行书、行草,可以看到,他写的很传统,即便带着很强的个人性情,那性情也是恪守古法所达到的极致。事实上,杜乃成本无意于创新,更无意于变革,他只是沿着流正脉之道,朝夕与传统为伴,积年与经典对话,甚至一度颤栗地坚守着传统古法,一笔一画,皆追求学古有质,一字一体,皆讲究笔笔有法,笔笔到位,直至惟妙惟肖,神形逼真。也正是几十年从实临到意会,从意会到入心,从入贴到出贴,再从出贴到入贴,反反复复,来回穿梭,杜乃成才在书法有法之中,凝练升华,也才在渐进、渐悟、渐变之后,学古,学出了自我,临古,临出了风格,并以“有古有己”、“入贴出贴”的笔底之变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也收获了一份别样的美丽。

杜乃成是一位非著名的书法家,他没有驰名书坛的名头,却是一位无需多言而被同行点赞的实力派,也许正是因为非著名,杜乃成直到今天依然可以静下心来躬耕求索,也许正是没有驰名书坛的名头,他才能有时间认真学古、写己,他学的很投入、很真诚,也写的很纯粹。由此笔者想到很多“著名者”,他们“朝学执笔便自夸其能”,甚至一本字贴都没有临摹透彻就以大师自居,一只毛笔都没有用秃便阔论自己“退笔成冢”,显然,与那些“著名者”相比,杜乃成则以踏踏实实的书写态度为那些“著名者”做了一个榜样,也成为书坛的一股清流。

(文/桑干)

作品欣赏

文章转自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