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本文摘自《古田文史资料》第三辑(1983年),作者李仕坦,原标题《古田的南面重镇——水口》
水口古称囦[yuān,古同“渊”]关。据历史记载,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设“巡检司”,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8年)古田县治曾迁于水口历八年,道光22年水口设古田县分县治,解放后,公社化期间水口曾一度是公社所在地。1986年5月因水口水电站建设而成立库区新镇,由原莪洋分镇,命名为水口镇。经历过古田溪水电站,水口水电站、外福铁路,316国道、202省道的三次搬迁建设,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乡镇。历史上人才辈出,商贾云集,古时骚人墨客,官贾仕子途经水口必登临观景,吟诗作赋,以抒情怀。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过水口有诗曰:“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明朝刘伯温游小武当山也留有“绝壑禅钟隔水间,人间喧寂一溪风。王程亦有闲时节,谁借林中半榻云”一诗。
正文
水口处于古田溪注入闽江交汇处,依山面水。一字排列江旁,面前滔滔江水行驶着大小船只,南来北往的汽车,火车飞驰而过。水口成为古田县南面的一重镇,也成为闽江中下游的要津之一。
水口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地处南平与福州之间,从这里上行,河床升高四十多米,江面狭窄,险滩密布,因而,船只不能上行,自此下行,江面宽敞,船只可日夜兼程,也可以多载重量。上游的小船到水口后可将货物并装于大船下行,从福州上行的船只到水口后,要停泊于此过夜,并且要把大船上的货物分装上小船再上行。从上游捎来的木排也只能装成小排,到水口后再拼成大排下行。因此,自古以来水口镇就是闽江中游船只的天然停靠站和货物转运站,所以自唐开元年间设古田县治以来,水口一直是古田重镇,北宋太平兴国五年至端拱元年,古田县治曾有八年迁于水口。至今水口街上的“校场面”“校场下街”等地名仍然保留当年县治的痕迹。
古代闽江是省内主要的交通线,当年经历这一行程的人尝尽一叶扁舟之苦,南宋理学家朱熹从崇安进古田讲学,路过水口曾写诗道:“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急如何?今朝试揭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明朝军事家刘基在路过水口时写了《白沙驿至水口》诗云:“夜发白沙驿,停午到水口,中流郁风雾,密雨蔽原阜,蒙蒙蛟龙过,隐隐怒雷吼,倾欹卧帆席,凭翼感前后,畏途生倾刻,颠倒乱手足,仓惶投山馆,喜惧剧纷纠,摄身整衣冠,沾湿 及肩 肘……”今天,水口铁路,公路,水路兼备,任凭旅客选择。当年的险途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水口地势险要,是支撑古田,保卫福州的战略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仅一九三四年,这里就发生过两次大战。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九路军在闽宣布反蒋,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注:原文如此,应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为保卫福州,在水口设有重兵把守,十九路军五军潭启秀亲率军部和两个团兵力驻守。对上与古田守军呼应,对西与延平相联系。蒋介石发布讨伐十九路军令,调遣大批军队东下,在攻下南平之后,一九三四年一月七日,以八倍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进攻水口,参加攻击水口的有李延年第九师,李默庵第十师,李玉堂第三师共三个师十二个团,另有五十六师作预备队。十九路军据险抵抗,经一昼夜激战水口失守。《国民党战史》称此“致使古田守军孤军无援,福州大门洞开。”一九三四年七月底,由寻准州,粟裕率领的红七军团,为了配合主力红军长征,转移敌人的视线,从江西中央苏区辗转到水口,红军在这里召开纪念“八一”大会,书写标语,散发传单。国民党驻水口的四个营部队连夜逃循,驻在福州的国民党惊万状。蒋介石匆忙从各地调兵来福建增援。至今,水口镇仍存一条当年红军写的标语:“打到福州去,没收帝国主义的财产作为抗日经费”。
水口因处在古田溪和闽江交汇处故名。曾是闽东北最重要水陆码头、出省主要通道,90年代初淹没。
水口风光绮丽,有多处名胜古迹。雄伟的天柱山屹立江滨,高耸入云,山头云雾缭绕,绝岩古松倒悬,站在山上俯览闽江,如一条白练横亘于峡谷之间,其间百舸争流。水口镇有座陈瑸祠,它还有一段感人的历史传说呢。有史以来,水口民众无田可耕,很多人就业难,清朝康熙年间,古田邑令陈瑸[bīn]升任福建省巡抚后,规定了:“凡上游捎木排过水口时,撤回原捎夫,由水口民众代捎至省会”。从此,水口民众得到捎排职业,生活得到改善。因而后人建立“陈瑸祠”纪念他。
解放后,水口发生了巨大变化,南福铁路在这里设站,古田闽清至福州的公路经过这里,如今铁路、水路、公路四通八达。
交通发达促进了水口建设事业发展,水口由于地形陡陟[zhì],过去靠江边的房屋多数用木柱支撑起两三层被形容,“灯马挂壁”常发生火灾和孩子们掉进江中的惨事,据县志记载:“清道光八年八月初八日,省坦运火药往上游,道出水口街铁铺前,火药熔发,毙六人,烧数十家”水口旧街历史上火灾、水灾记载不少。一九五三年国家动工兴建南福铁路,国家拨款拆迁了三百七十一幢房子,在下浦兴建了宽敞的“铁建街”如今铁建街上房屋整齐商贩云集,市场繁荣。
水口镇旧街的江边,也新建了一幢幢整齐划一的砖瓦房,那玻璃窗户,绿色屋檐,倒影水中显得秀丽雅致。这些房子的主人原都是水上村船民,以前水上村船民整年生活在水上,以船为家,被贱称为“曲蹄仔”,受到种种压迫和岐视,不能上岸建房,找职业,不得与岸上人通婚,甚至不准穿鞋上街,不能上学。解放后船民翻了身,百分之九十五人家已上岸建房定居,成百名男女青年与岸上居民通婚,一大批船民当上了国家干部和职工。
水口镇江边积有大量沙石,一九七七年底开始组织沙石队,每年为福州运送数千吨沙石作建筑材料。据化验,这种沙子由四十多种矿物所组成,可作工业原料。
水口面前沼滔江水蕴存着极大能源,国务院已决定近年内在水口兴建国内十大水电基地之一——水口电站,坝址就选在水口附近,百米高坝将把闽江拦截起来,那时人们将在这里看到更加壮丽的景色,原来江上只能通行七十至八十吨的轮船,到那时将可通行五百吨巨轮。电站建成后装机容量可达一百四十万千底,比古田溪梯阶电站装机容量大五点四倍,电路将穿过金华杭州与华东大电网相联。水口将成为闽江的一颗明珠。
资料来源:
《古田文史资料》第三辑(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