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勇士,详解苏联铁路导弹综合系统

晶陆零零幺 2024-11-06 16:21:11

最近收到北方大佬的签名赠书——《大地的勇士,苏联铁路导弹综合系统》,看完之后获益匪浅,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下这本目前国内最详细的铁路导弹系统书籍:

11.小海豚一直以为导弹发动机(固体和液体)的外壳,是和飞机一样的航空铝制,结果没想到苏联导弹很早就用上了包含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在内的复合材料,真是孤陋寡闻了。

12.洲际战略导弹的开发和生产,测试。需要一个强大国家的强大工业做支撑,化工,航天,材料等等缺一不可,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洲际导弹开发生产,就面临相同问题,时至今日大毛复合材料批量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供应问题都没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想起俄罗斯国产大飞机MC-21-310超重近6吨,以及新航母方案一个接一个,就是落不了地,库兹涅佐夫咋修修不好。

13.要想导弹打得远,又想导弹小巧怎么办?那就掐头去尾,所有长度都用来打药:

掐头——安装伸缩式充气弹头锥,弹头设计时的长度不考虑气动,直接保留平面,发射后头部充气膨胀成为一个锥形整流罩头锥,但这东西可不是橡胶气球那种材质,而是类似家里燃气灶那种能弯折的金属波纹管,展开后有相当大的强度,能够顶得住飞行中的冲击。注意下图中,上图下方的圆饼型,以及下图左侧的圆饼形。

去尾——发动机喷管同样做成伸缩状态,就跟乌龟头一样,不用了缩回来,用的时候伸出去。

从数据上看,导弹在储运发射桶内是21.9米长发射后就是23米长,白嫖的1.1米*3米直径的3.3立方米空间用来装推进剂,这不香爆了!

14.弹头怎么控制飞行轨迹?除了喷气和气动舵面,苏联人还想出新办法:弹头内部舱室可以自己动,飞行中通过改变蛋体前后搭配重心变化来调整飞行轨迹——太牛了,这都能想出来!这不就是潜艇正常航行保持舵面和水舱不变,让首舱的人全跑到尾舱,通过改变自身重心平衡来改变航行姿态吗?注意下图就是调整姿态的关键组件:

15.常见的分导式战略导弹携带多弹头,在载荷分离(弹头)分离时,正常都是弹头带着屁股后边的战斗级朝前飞,一边飞一边向前面的预定位置抛洒战斗部。但苏联人开创了一种一反常态的新方法——飞到预定位置后把战斗级转到前面,弹头朝后分离,随后在把战斗级整个转回正常航向继续赶往下一个分离点。结果是,分离和入轨精度还挺高… …

16.铁路发射导弹的后坐力完全可控,常规路基也基本能扛得住。最早苏联在首次发射时还把发射车厢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后来发现完全没必要… …

17.上文小海豚提到的,导弹在火车上天天颠,真要等一声令下要竖起来打,不会早颠坏了吧,可靠性有保证吗?结果是,苏联人为了测试这个问题,想尽办法在1986年从国外进口了大型试验台(估计是振动测试台),把带有导弹的发射车厢放进去持续测试了2年模拟30万公里路程,导弹(用的是固体弹)没有出现意外情况… …

随后也进行了4列18次累计40万公里,涵盖雨雪、冰冻和高温在内的实车测试,期间还把一枚实弹进行了5000公里机动后的成功发射,系统可靠性得到了充分检验。小海豚不得不佩服啊,牛,真的是牛,导弹系统几十万个细小部件经历如此折腾,还要保障正常使用,真的是太难了。

18.导弹列车外形和普通列车没啥大的区别,内在却大不相同。一个列车平台由三个导弹发射单元(每个单元由3节车厢组成,分别是技术设备车、发射车和发射控制车,以夹心形式保障中间的一枚导弹发射车)和指挥单元构成,平台自身由3台标准内燃机车牵引。

其中发射单元和保障车看起来和民用冷藏车辆非常像,而指挥单元内含指挥、宿舍、燃料、发电、通信等保障车组,很像客运车和邮政车。整体而言非常具有视觉隐蔽性。如果有需要,也可以一个车头带一个独立发射单元进行值班和作业,早期模块化编组啊啊哈哈。

19.导弹储运发射车厢超重怎么办?一部导弹储运发射车厢总质量超过了200吨,采用正常轮轴数时轴重会超标。为此苏联人想了三个办法:

一是把这一节车厢的重量用特殊装置分散到前后两节上去——一人有难前后支援;

另一个则是在加几轴,把常见的2组2轴转向架改为2组4轴转向架,降低单轴轴重——打铁还需自身硬;

注意上图车厢下的转向架数量,对比下下图的民用车厢:

最后则是前两个办法整完之后还是有些逼近铁路上限,因此对铁路上的部分桥梁路基进行了加固。

20.导弹运输容器长22米,直径3米,发射车厢是一个23.6米长,135吨重的8轴车厢(上文提到的2组4轴转向架)。整个铁路导弹综合系统总重不超过2500吨,相同编组的苏联民用中型货运列车总重在2500-6000吨之间,因此虽然看着部分单节车厢重,但整体是轻的。

阶段性总结:北方大佬的这本书,通过对铁路导弹这一武器系统的开发、测试和使用等的介绍,让小海豚系统全面的了解了这类武器的历史沿革,深刻感受到了期间苏联军工人在面对不可能实现任务时,天马行空又脚踏实地的丰富创造力和社会主义国家工业产业的凝聚力,同时也对这类武器的实战效能和能否适应未来战场需要等有了新的思考。看完这本书,在看看目前也在发展类似但又不同装备的朝鲜,也会有很多新的感触。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