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南北朝之前,朝代交替还算比较和平。
比如说曹魏代汉,汉献帝并没有被杀;再比如说司马代魏,除了主动出击的曹髦之外,也没有曹魏皇帝被杀。
但是到了南朝刘裕那里,他开了一个坏头,先杀晋安帝,再杀晋恭帝。
从刘裕之后,南齐、南梁和南陈,以及建立隋朝的杨坚,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前朝皇帝给干掉。
其中,杨坚干得更过分一些,他不但杀死了年仅九岁的周静帝,更是准备对宇文氏全族动手。
有一位名叫李德林的亲信表示反对,却被杨坚怒斥,从此之后更被疏远。
虞庆则劝隋主尽灭宇文氏,高、杨惠亦依违从之,李德林固争,以为不可,隋主作色曰:“君书生,不足与议此!”,德林由此品位不进。
这就是历史的神奇之处了。
说起曹魏和司马氏,大家想到的第一个词,往往都是“乱臣贼子”,而宋齐梁陈和隋朝,大家都觉得这些人都是忠臣被迫上位。
可所谓的“乱臣贼子”,反而对前朝皇帝更好,所谓的忠臣,却往往因为某些“不得已”或“被迫”的原因,对前朝皇帝乃至前朝皇室大开杀戒。
汉献帝退位之后,又活了十四年,反而比逼他禅让的曹丕活得还要久,死后更是以天子之礼安葬。
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自逊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谥孝献皇帝。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置园邑令丞。
司马炎继位之后,给了魏元帝一块地,他可以在那里当土皇帝。魏元帝去世的时候,西晋已经开始闹八王之乱了。
陈留王恭己南面,宰辅统政,仰遵前式,揖让而禅,遂飨封大国,作宾于晋,比之山阳,班宠有加焉。封帝为陈留王。年五十八,大安元年崩,谥曰元皇帝。
为什么曹魏和司马氏善待皇帝,历史形象还这么差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曹魏之前,篡位的乱臣贼子屈指可数,所以这两家非常不幸,成了反面教材。
但在八王之乱以及永嘉南渡之后,乱臣贼子通常是排着队出现的。
在这种背景下,善待前朝皇室,不过是给自己增添无谓的麻烦而已。
而乱臣贼子为什么会在五胡十六国时期频繁出现呢?也不是因为,这个年代的人比较没底线,而是时局所限。
正如后世的五代十国,出了一位名叫冯道的人,今天给这个称臣,明天又换了个主子。
宋朝的欧阳修,对冯道非常不屑,说这个人良心败坏、道德败坏。
但欧阳修却刻意回避了一点:他们宋朝的创立者,赵匡胤的父亲,被追谥为宣祖皇帝的那位,也是后唐、后汉、后周全溜了一遍。
欧阳修嘲笑冯道,却对宣祖皇帝避而不谈,显然是欺负冯道没有后人为他申辩罢了。
既然已经决定了,要对前朝皇室大杀特杀,但面子又不能不要。
于是,我们惊奇地发现了一个事实,五胡十六国不光是乱臣贼子排队出现,昏庸无道的庸主也同样是排队出现的。
被刘裕杀的是昏君、被萧道成杀的也是昏君、被萧衍杀的还是昏君、被陈霸先杀的同样是昏君。
当然了,被英明神武的隋文帝杨坚所杀的周静帝,虽然只有九岁,但已经出现了昏君的潜质。
周静帝之前的周宣帝,那更是昏庸无道到了极点,杨坚经常被昏君欺负得惨兮兮,老两口躲在被窝里抱头痛哭。
因此,上述几位太祖皇帝动手杀人,不但不是以下犯上,反而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宁愿自己背负弑君的罪名。
多么伟大!
可实际上究竟是怎么回事,稍微有点社会阅历的人都懂。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些被他们抹黑的小皇帝,全都身死族灭了,没人能替他们伸冤。
所以,他们也只能以昏君的形象,出现在史书之中。
尽管史书可以说谎,但天道不会。
那些污蔑别人是昏君的所谓“开国君主”,他们的后人无一例外,也都被人污蔑成了“无道昏君”。
这就叫“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