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其实大黄用之得当胜过参茸
中药大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自古至今它都是中医临床上的常用药,能治疗人类的多种疾病,药用功效极为出色,许多名医大家都对其称赞有加,历代医药名著都有记载。
在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大黄,味苦寒,生山谷,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大黄苦寒,“专入阳明胃府大肠”,善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乃除实热燥结,下有形积滞之要品”,故为治胃肠积滞,大便秘结之要药,尤宜于热结便秘。
大黄作为药物问世以来,即被冠以泻火攻下、苦寒败胃之说,古理难违,人云亦云,沿袭千古已成定论,因此大黄在很多人印象中就是泻药,不可滥用,对它,总有一种无法言语的畏惧,所以在民间就有“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之说,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医治病强调辨证施治的重要性,疾病的本质和现象往往错综复杂,有的假象掩盖本质。
比如“大实有羸状”,其本质本是实证热证,而表现反为虚证寒证,假设辨证不明误投人参温补,犹如火上加油,助长邪气,势必造成严重后果。若能及时投以苦寒泄热之品,则邪去而正安。此种药误往往不被医家所觉察,以致病至不救,尚且不知,只好怨天尤人而已。
二是社会上人情习俗喜用补品之流弊,不需补反而强补,往往造成壅逆之祸。因此,世俗之语应把它改为:“大黄用之得当胜过参茸,人参用之不当犹如鸩毒”,可为喜补者敲一警钟。
其实大黄的用途是非常多,不仅仅停留在泻下作用上,根据不同的炮制方法,其药效也不同。药典规定人用药品大黄应来自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那是怎么炮制的呢?
我们常见的炮制方法有:酒炙、酒蒸、醋炙、炒炭、清蒸等,其中,用黄酒均匀喷淋大黄片后微微焖一下,再用文火微炒放置于锅中的半成品,炒至色泽加深,再取出晒干,得来的是酒大黄。酒大黄泻下作用稍缓,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由治疗大便不通者转为大便通畅者。
用米醋拌匀大黄片,稍焖润,待醋被吸尽后,放锅中,用文火炒干,取出晒干,得来的是醋大黄。醋大黄泻下作用极微,并有止血作用,相应地经过炮制的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活血祛瘀和泻火解毒之功加强,而大黄炭常用于凉血止血。另外,大黄还有个传统的说法,叫陈者良,认为采收后合理储存几年后,临床的功效比新货更好。
大黄,除了我们熟知的泻下功能之外,在临床作用广泛且力专,“善清在上之热,又善解疮疡热毒,以疗疔毒,尤为特效”;“有凉血止血之功,兼能活血”;本品入血分,能“破一切瘀血”。因此又有了“用不好大黄,就不是好中医”之说。
大黄虽好,但用大黄重在辨证,药不妄投,大黄用法,极为研究,有生用熟用之分,同煎后下之别,欲其通下,可用生大黄冷水浸泡不必久煎,且药量宜重;如能以新汲井水浸泡,则通下尤速,癫狂案即用此法。凡寒温湿热之邪,内结于中下二焦大便不通者皆宜。
又如:阳毒疮疡,吐衄发斑,脏腑积热,则生大黄入药同煎,可通滞泄热解毒,酒制大黄功在活血行瘀,多用于跌打损伤;焦大黄用于妇科,宜按病机而临时行炮炒之法,随炒随用,欲其涩而止血当炒成焦炭;欲其通滞行瘀,当微炒呈黄色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