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传,一出好戏,俄乌之间波诡云谲的历史羁绊

苏飞说国际 2023-04-13 22:20:13

俄罗斯和乌克兰历史渊源纵横交错,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政治内涵。

从古代斯拉夫人的聚居到现代的国家疆界,两国的关系始终处于紧张和复杂的状态中。

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俄乌之间丰富多彩的历史往事。

两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但形成统一部落和国家是在公元9世纪。

在那个时期,俄乌两家的祖上东斯拉夫人整合了各部落和城市,建立了东欧平原上的第一个统一国家——基辅罗斯。

这些部落和城市国家之间有着紧密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内斗和冲突。

在12世纪,基辅罗斯崩溃后,乌克兰地区开始分裂成为不同的小国家。

在这个时期,俄罗斯地区也出现了不同的小国家。

接下来便是一百多年的内斗和分裂。

直到13世纪的无敌铁骑从亚洲横扫而来,罗斯诸国被蒙古人团灭,成为了蒙古帝国的殖民地。

此时的东斯拉夫人蜷缩在东北部的莫斯科公国猥琐发育,期待有朝一日能够赶走蒙古人,恢复独立。

但作为基辅罗斯的首都,也就是乌克兰地区却没有被金帐汗国拿下,而是被隔壁波兰立陶宛联邦占领。

说到历史渊源,波兰人和俄乌也有亲戚。

在很久很久以前,东欧平原上生活的是斯拉夫人各部落,也是因为内讧的原因导致一分为三:

一支往西成了西斯拉夫人;

一支往南城了南斯拉夫人;

一支往东成了东斯拉夫人。

俄乌就是东斯拉夫人,波兰就是西迁的西斯拉夫人。

但斯拉夫人的特点就是认地不认亲。

什么血脉亲戚,抢地盘才是正经事。

因此蒙古人来东欧打猎的时候,波兰人趁机浑水摸鱼,把基辅罗斯首都也就是乌克兰地区占领。

别说波兰立陶宛联邦还真猛,硬是让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吃了一场败仗。

于是乌克兰地区成为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一部分,并且得到了相对较大的自治权。

在这个时期,俄罗斯地区处于蒙古帝国的控制之下。

到了17世纪,乌克兰地区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哈梅尔尼克起义。

这次起义是乌克兰哥萨克人反抗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一次重要事件。

此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已经从强盛走向衰弱,原因之一就是斯拉夫人内讧的基因作祟。

这给了哥萨克人机会,也给了沙俄机会。

在这个时期,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沙皇,彼得大帝的老爹阿列克谢一世亲征波兰,一举拿下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地区。

1654年,哥萨克领袖梅里尼茨基和阿列克谢一世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合约》,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地区并入沙皇俄国。

基辅罗斯首都基辅被沙俄拿下。

此后沙皇俄国在彼得大帝的带领下开始向西方高能玩家学习,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教育知识,让沙俄逐渐成为北欧霸主。

此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国力更退一步,前方等待他的则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女皇的铁拳。

1772年到1795年,叶卡捷琳娜大帝用了23年的时间三次瓜分波兰,让波兰从地图上彻底消失。

从此之后整个乌克兰地区都成了帝国的一部分。

在这个时期,俄罗斯帝国也开始对乌克兰地区实行俄化政策,试图将其文化和语言同化为俄罗斯文化和语言。

但由于沙皇的爱来的太猛烈,导致乌克兰地区开始出现了民族主义的思潮,乌克兰人开始反抗沙皇的统治。

这种反抗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奈何沙皇的拳头太硬,一直没反抗成功。

直到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沙俄灭亡。

乌克兰最终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成为了苏联的一员。

在苏联统治期间,乌克兰受到了更强烈的俄化政策影响,俄语成为了官方语言不说,大量俄族人口也被迁入到了乌东部地区。

同时在大饥荒和大清洗的影响下,大量本地人或死亡或被流放。

这导致了乌克兰地区对苏联的不满和反抗,尤其是在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时,当地人民参与了大规模的抵抗行动。

可惜迎来的是斯大林更加严重的打击报复,流放来的更加猛烈,苏联企图改造乌克兰地区的人口构成。

这进一步加剧了两族的矛盾。

而在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中,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对乌克兰的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民众对苏联政府的不满和反抗达到顶峰。

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乌克兰终于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

但隔壁大哥俄罗斯却打心里不认同,因为大毛眼里二毛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只不过碍于弱鸡的国力没有办法收回。

从分家那一刻起,两个国家的关系就非常紧张,一方不安好心企图收回,一方拼死抱紧西方大腿,远离莫斯科。

总之,俄乌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波折,尽管两国的历史和文化联系紧密,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他们之间的关系始终较为复杂和紧张。

0 阅读:9

苏飞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