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上面这句话出自《哈姆雷特》,如今,我们的社会,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惊人的数据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结婚的对数为474万对,相比较于2023年的768万对,少了近百万对。
可以说2024年是近四十年来的新低,同样的,最低的结婚率对应了较低的人口出生率,仅为954万新生儿,也就比2023年有一点的增加。
要知道,我们可是一个人口大国,新生儿的数量减少,意味着日后国家压力的增大,这可是一个大问题。
无独有偶,同样让人感到揪心的,就是我们的楼市,虽然说房地产行业对国家GDP的贡献依旧可观,但不管是销售额,还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都要低于2023年。
人口面临问题,楼市同样也面临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开头要引用《哈姆雷特》里面的话了,如果这样持续下去,还怎么谈未来?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结婚?如果只是看表面的话,房子和孩子没有什么关联的地方,但是想要提升生育率,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结婚。
反过来说,如果年轻人都结婚了,那么生育率的问题我们还用担心吗?
第一,经济压力
要是说几十年前结婚的话,看着对方的家庭善良,年轻人没有什么意见,就可以结婚,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光是彩礼,就让不少人望而止步,抛开彩礼不说,在一些资本的洗脑下,高额的婚礼、无用的钻戒等等,也都是非常大的压力。
上面的还只是经济压力的一个小方面,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培养,从备孕开始,到产检、出生,再到后来的奶粉、学费等等。
这些加起来没有上限,别的孩子都在喝几百元一罐的奶粉,你总不能让孩子喝几十一罐的奶粉吧,别的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你敢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
除此之外,还要准备一些应急的钱,比如孩子突然生病等,这些都给年轻人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压力。
除了孩子带来的经济压力,还有就是双方父母带来的经济压力,当年的计划生育,导致现在适婚年龄几乎都是独生子。
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成立,需要赡养四个老人,如果再加上男女双方的爷爷奶奶,这种经济支出,想都不敢想。
第二,观念的转变
以前我们认为生孩子是传宗接代,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西方自由主义观念的入侵,传宗接代这种观念早已被年轻人摒弃。
相比较于结婚生子,他们更倾向于多挣钱,有了钱,自然也就不担心各种养老的事情。
年轻人压力高,生活节奏快,没有空闲的时候都是投身自己的事业,有空闲的时候自己去旅旅游,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在这样的观念下,年轻人自然就不愿意再多生孩子。
第三,高房价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结婚,除了生活带来的经济压力,还有一个就是高房价。
在一个普通的城市,房价飙升到了五千多一平,甚至还有一万多一平的,在一二线城市,比如上海、北京等地,房价更是突破六万大关。
即便是掏空全家人的钱包凑够了首付,后面每个月的房贷,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压的年轻人喘不过气来。
而对于现在的婚姻来说,房、车这几乎是必备的东西,所以现在年轻人干脆就不结婚,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房地产行业,成为了泡沫房地产泡沫,这句话在最近几年流传的非常广,一些商界的大佬,比如曹德旺、温铁军等人就曾经说过,房地产这个泡沫早晚都得破。
我们现在反过来看他们说的,真的是一语成谶,自从恒大、中植系暴雷之后,我们的房地产就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烂尾楼、资金链断裂、供需不平衡等问题,都确确实实地摆在了我们的眼前。
而老百姓对此也是怨声载道,毕生积蓄买了120平方米的房子,结果到手只有90平方米,更可怕的是,这还是合法的。
住进新房之后,还要和物业、供暖进行各种争斗,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来买第二个房子?
房地产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在这几年,全部暴露出来。
这些问题非常明显,一些年轻人自然也可以看出来,不愿来做这个冤大头。
国家出手,双管齐下买不起房子不结婚,不结婚没有生育率,这似乎成了一个死循环。
想要打破这个循环,就要看国家是不是有自断一臂的魄力,面对这些,国家也做出了专门的应对措施。
首先就是针对房地产,都知道这个泡沫会破开,但是什么时候打破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至少目前还要维持这个泡沫。
至于有没有效果,这个我们只能说是走一步看一步。
比如进入2025年,第一个关于房地产的好消息就是取消公摊面积,这也意味着国家要从根源上解决房地产乱象的问题了。
张家口在2024年底就印发了《关于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逐步取消公摊。
同时,湖南等地也都取消了公摊面积,这也就意味着,国家正在逐步改变房地产行业的现状。
其次,国家也出台了各种生育政策,鼓励大家生二胎、三胎等,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政策早就推出,但生育率就是提不上去,依旧是连年降低,没有效果。
所以现在国家也面临双重抉择:到底是保生育率,还是保楼市保经济?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
想要保住经济,那么就必然无法保住生育率,一个国家一旦没有新生力量,那么这个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发展可言。
而想要保住生育率,那就需要迅速的调整经济,不能有片刻迟缓,就像是走独木桥,我们经不起任何尝试。
既要,又要这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目前已经错过了双赢的机会,国家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