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5月10日,我们人民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至今为止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这十年当中,有喜有泪,有收获,但也有牺牲,然而我们英勇的人民海军守卫祖国海疆的决心不会变。
前几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献上了一份十岁贺礼,我们山东舰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首次成规模、成体系训练,这份礼物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人民海军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可以期待这十一岁的礼物,或许就是中国最新一代舰载机歼-35要出场了,不过还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实力更强的歼-20也可能会登上我们的航母。

(山东舰航母编队首次成体系训练)
各路消息来看,歼-35将成为我们最新一代舰载机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毕竟在先前人民海军发布的招飞宣传片中,片尾给出了一个彩蛋,其中模糊的轮廓,以及极具暗示性的对话当中,我们就得知,歼-35很可能已经交付我们的舰载机飞行员了,并且在人民海军成立74周年之际,官方还放出消息,称福建舰将会配套新型的舰载机,随着福建舰的服役,神秘的舰载机也将揭开面纱。而福建舰很可能在今年就将海试,那么正好能在明年交付我们人民海军,成为11岁礼物,届时歼-35很可能会一起配套登场。

(福建舰预计今年进行海试)
而作为我国最先进的战斗机歼-20,也曾被大家热议能不能成为航母舰载机,分析来看,当时是存在一些小问题的,不过目前有两个好消息可能会将我们的期待变为现实。而要分析歼-20作为航母舰载机的可能性,得先从歼-20为什么不能成为舰载机入手。
首先,歼-20性能比歼-35要强,这点是公认的,作为我国最新一代隐身战机,无论是在高空机动性、隐身性、超视距打击性等领域上,都要比歼-35略胜一筹。其次,歼-20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鸭翼,作为歼-20很具有识别度的点,我们当然不是设计它为了好看的,虽然实际上很好看,鸭翼带来的优势有两点,第一,可以极大提升飞机的升阻比,这点可以通过对比美军的F-22得知,目前美国的F-119发动机推力比我们的涡扇-10B更强,但实际上F-22的升阻比只有9左右,而歼-20能达到10,鸭翼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实战中高空机动性就会更强。第二,鸭翼也能弥补发动机动力不足的问题。

(歼-20在两侧有小的三角翼也被称为鸭翼)
不过鸭翼同样存在一个问题,也就是这个问题导致了歼-20没能出现在我们的航母上,鸭翼的低速飞行性能差,也就是说,在航母上起降很不稳定,而舰载机是航母的“利刃”,又面临频繁的起降,在实战中战机性能固然是关键,但也得考虑到稳定性,出于机动性和动力我们选择了研究了很久的鸭翼,而在稳定性和性能方面,我们就不得不放弃歼-20在航母上使用。
但同样有两个好消息或许能克服鸭翼带来的弊端,前段时间,在第七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上,我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张勇负责人表示,涡扇-15已经批量生产交付,要知道我们的歼-20发动机一直使用的是涡扇-10,后面改进为涡扇-10B,但性能上一直不给力,而涡扇-15能够批量交付就意味着,我们新一代的歼-20能够如虎添翼,而改进发动机后,还是否需要鸭翼就成为了新的课题,虽说大概率不会取消,但也能一定程度上增加鸭翼的稳定性。
还有一点,歼-20如果满内油携带“4+2”空空导弹重量就会超过30吨,这种重量对于弹射器和阻拦装置都是很大的考验,但另一个好消息就是我们的福建舰有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可以帮助3-45吨的舰载机起飞,作为重型战斗机的歼-20也就能够体验一次航母上起飞的感觉。

(歼-20最高飞行速度可达2.2马赫,采用涡扇-15后会更快)
不过客观来说,损耗问题可能不会成为歼-20成为舰载机的主要原因,毕竟歼-35的造价只有歼-20的70%,海面上的气候状况跟陆地上有所不同,歼20表面昂贵的隐身涂料,很有可能会受到海风的影响而加速磨损,这样维护歼20的成本就更高了,不过无论歼-35还是歼-20都只是我们发展强军路上的重要伙伴,我们今后还会有“歼-40”和“歼-45”,无论是哪款舰载机搭配我们最新的航母都是我们值得期待和兴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