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翁万戈:无偿给美国捐183件国宝,给祖国却要450万美元

学习全攻略 2022-09-27 18:10:08

2020年12月9日,美籍华人收藏家翁万戈在家中逝世,享年102岁。

对于这位华人收藏家,不少网友对他的评价可以说是两极分化的地步。有人评价他是一个优秀的文化学者,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也有人评价他是数典忘祖,崇洋媚外的洋鬼子,无偿给美国捐献了183件原属于中国的国宝,给国家时却伸手要450万美元。

正是因为这件事,让不少网友对他的印象和评价非常不好。

那么,翁万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会将183件国宝,无偿捐给美国?

翁万戈其家族

翁万戈是常熟翁氏的后代,同时也是晚晴重臣翁同龢的五世孙,而翁氏家族则是以收藏文物为兴趣。

在这些收藏品当中,有不少珍贵的文物字画和瓷器之类的东西。

在翁家人当中,当属翁同龢最为有名,不仅收藏了不少的文物珍品,并且还深受清朝皇帝的重用。

根据记载,翁同龢喜爱收藏文物字画的爱好,是受到他父亲翁心存的影响。

翁心存是道光年间的进士,早年间曾在常熟的一些藏书楼里校勘书籍。因此,他十分擅长校勘和鉴赏。

不久后,翁心存中了进士,入朝为官。同治时期,还曾教授过同治帝。而这时的翁氏家族,也因为翁心存一代正式进入了家族发展的全盛时期。

由于早年在藏书楼里和书籍为伴的经历,翁心存对收藏古玩字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凭借着显赫的地位和广泛的交游,收藏了不少古典书籍。

这其中就包括了宋代魏了翁的《毛诗要义》、《周易要义》等等。

而在翁心存去世后,他的这些藏书全都留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其中长子翁同书所获得的藏书最多。

翁同书接手了父亲的藏书后,又将其继续扩大,收藏了更多的珍贵书籍。

好景不长,翁同书因病去世,将藏书都留给了翁同龢。受到父兄的影响,翁同龢对收藏文物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书画收藏方面有所建树。

翁同龢作为清代同治和光绪两朝帝师,是晚晴政局当中举足轻重的任务,翁氏家藏也因为他的地位和人脉,达到了鼎盛。

根据翁万戈所写的《略谈家藏书画》一文当中可以得知,翁同龢的藏品当中,有极少部分是由家族传下来的,还有一小部分都是友人或者是门人所赠送的,剩余的则都是斥巨资购买的。

清末政局混乱,世道艰难,经常会有人将私藏的藏书卖出,来换取一些钱财度日。

在这些书籍当中,以宋元时代的珍本最多,其中不乏一些极为珍贵的海内孤本。

1986年6月,翁同龢因支持光绪帝的维新变法,被慈禧太后所罢免,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不得不返回自己的老家常熟。

回到常熟后,翁同龢便常与书画为伴度过余生。

翁同龢一生都没有子女,因此便过继了二哥翁同爵的孩子翁曾翰为自己的子嗣。

但不幸的是,翁曾翰和儿子翁安孙双双早逝,也是一无所处。无奈翁同龢只能将翁安孙堂兄的次子翁之廉过继给翁安孙。

到了翁之廉这一代,依旧是一无所处,只好将堂兄的儿子翁万戈过继,使得翁同龢这一支血脉能够得以继承。

当时的翁万戈只有几岁,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获得了许多珍贵的藏品,包括了翁同龢的日记。信札和其所收藏的书画作品等等。

翁万戈在获得了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后,家族对他的要求便十分严格,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还有懂得为官做人。

但年幼的翁万戈根本就没见过这些藏品,而是一直按照家族的规矩念书识字。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翁万戈当时的年纪太小,按照翁家的规定,只要等到他年满13岁的时候才能够见到这些藏品。

最为重要的是,当时的时局混乱,战火纷飞,翁家人担心这些藏品会被战火所烧毁或者是被家中的下人偷盗。

因此,他们不停地转移藏品的位置,为的就是希望这些藏品能够完好无损。

而这些藏品的位置,只有翁万戈的继母和亲生父母才知道。

翁万戈的亲生父亲是一位画家,经常会跟一些画家和收藏家聚在一起讨论书画艺术。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年幼的翁万戈也耳濡目染,开始学习画画,并对书画研究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

1936年,翁万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的电机工程系。可就在翁万戈进入大学的第二年,抗日战争便爆发了,上海在日军的枪炮之下,很快便沦陷了。

原本,翁万戈是想要带着家人去往其他地方,可全国各地都相继陷入了战争当中。

无奈,翁万戈只能带着家人远渡重洋,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到达美国后,翁万戈考入了美国普渡大学继续自己的学业,并成功获得了硕士学位。

1948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局面已定,翁万戈见到国内时局安稳,这才选择带着妻儿回国。

而当翁万戈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看着满目疮痍的国土时,做出了一个十分惊人的决定。

那就是把家中的藏品全都运送美国,自己也要移居美国。

但由于这些藏品的数量过多,无法进行空运,翁万戈为此想了许多办法。

可在询问了许多家航空公司后,翁万戈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这让他有些泄气。

没办法空运,就只能选择海运,而海运最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并且这其中还有许多其他未知的风险和因素。

经过一番思考,翁万戈通过一名俄国人找到了一家运输公司,将这些藏品全都海运到美国。

捐赠惹争议

1948年11月27日,翁万戈和家人把家中的藏品全都仔细打包好后,送往了货船。

随后,翁万戈拿着运输公司的一纸凭据,和家人心怀忐忑地坐上飞往美国纽约的飞机。

翁万戈和家人乘飞机达到美国后,几乎每天都在担心在轮船上的那些藏品。

好在经过一番周折之后,翁氏家族的藏品终于在1949年安全到达了美国纽约。

得知这一消息后,翁万戈欣喜若狂,急忙将这些藏品全都寄放在纽约的某家公司当中。

而翁万戈本人,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守藏”生涯。

只不过翁万戈并未向其他人提起过这些事情,而是一直在美国从事自己的电影事业,并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翁万戈一直都没能回国探亲。

直到1979年,中美两国之间确立了外交关系,翁万戈才有机会重新回到家乡。

1985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为翁氏藏书举办了一场“中国善本书展”,世人以为早已经被战火所烧毁的翁氏藏书再次出现,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和文物界学者的惊讶。

当时,正在美国参观展览的学者傅熹年和启功在看到翁氏藏书的真面目后,激动得连话都有些说不清了。

在得知了这些藏书是由翁万戈所收藏时,两人还专程来到了翁万戈的家中拜访。

傅熹年见到翁万戈后,十分激动地问道:“翁先生,这份藏书我能够抄录一份吗?”

对于傅熹年的请求,翁万戈点头答应,并和他们讨论许多关于中国文化的事情。

傅熹年回国后,便将自己当时所抄录的“翁氏藏书”目录复印拿给国内的历史专家和文物学者查看。

专家们看到后,激动不已,纷纷表示“翁氏藏书”目前所知清代以来留存海外的最后一批中国古籍善本收藏,可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上海图书馆的研究馆员陈先行在看到傅熹年抄录的“翁氏藏书”后,对其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

而巧的是,陈先行早年曾跟翁万戈一同共事,也算是有一定的交情。

于是,他来到美国找到了翁万戈,以老友叙旧的名义跟翁万戈委婉地提起了上海图书馆希望收藏“翁氏藏书”的事情。

翁万戈在听到陈先行的话后,只是笑了笑,并没有给他明确的答复,只是用其他事情给敷衍过去。

无奈,陈先行只能选择离开。

尽管翁万戈并没明确表示要把“翁氏藏书”捐给中国,但是他却在1990年的时候,将修建于明代的翁氏故居彩衣堂无偿捐献给了常熟市政府。

上海图书馆得知这件事后,再次派人找到了翁万戈,向其提起了上海图书馆想要收藏“翁氏藏书”的事情。

只不过这次,翁万戈依旧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一直到7年后,翁万戈的身影出现了北京嘉德公司的拍卖现场,公司经历在看到翁万戈后,便邀请他参加此次的拍卖会。

对于经理的邀请,翁万戈笑了笑说道:“我看看,看看。”

既没有拒绝经理,也没有直接答应他,这让经理一时之间也搞不清楚翁万戈的心思。

于是,经理联系了上海图书馆的馆员,将翁万戈参加拍卖会,以及所说的话全都告知对方。

而当经理得知“翁氏藏书”的重要性好,立即找到了翁万戈,向其询问是否有兴趣让中国的文物重新回到祖国。

经理说得非常委婉,并直接点明,目的就是为了探探翁万戈的口风。

翁万戈也听懂了经理的意思,但他依旧是之前的态度,既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只是在经理离开的时候,将自己藏品中的《昌黎先生集》交给了对方。

经理拿到画后,立刻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表示自己会把这件事办好的。

回到国内后,经历便开始筹备关于拍卖《昌黎先生集》的事情。

次年,《昌黎先生集》以111万价格顺利成交。

随即,经理便把这一消息告知翁万戈,并再次向其说起了上海图书馆想要收藏“翁氏藏书”的事情。

这次,翁万戈总算是答应了。

2000年,翁氏藏书被翁万戈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上海图书馆 。

原本,翁万戈提出的价格是500万美元。

但在上海人民政府的努力下,翁万戈同意将价格降低至450万美元。

最终,上海市人民政府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让在海外漂泊了半个多世纪的翁氏藏书重回故土。

翁氏藏书重回故土后,吸引了不少文人学者前来观赏,这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但这其中,却有不少人因为翁万戈提出的450万美元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这是人家的世代流传的东西,拍卖也是无可厚非。可也有的人认为,翁万戈此举着实有些不妥。

尽管外界对这件事有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但更多的是欣慰和激动。

在拍卖了翁氏藏书后,翁万戈又陆续将一些文物捐赠给国家。

翁万戈的行为,让不少人称赞他为心怀祖国的收藏家。

但就在2018年,翁万戈百年寿辰的时候,竟让将王翚的《长江万里图》卷和 183 件书画藏品捐赠给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且分文不取。

这个消息一出,让不少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翁同龢当年为了购买王翚的《长江万里图》,不惜卖房来凑钱。可如今他的子孙竟让无偿捐赠给了美国。

要知道,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时,美国派兵损毁了中国不少珍贵的文物古迹。

结语

翁万戈的这一行为传回国内时,不少人指责他“数典忘祖”,竟然把中国的文物交给当年的侵略者。

并且,还用当年他以450万美元的价格将翁氏藏书转让给上海图书馆的事情,来痛斥翁万戈不配当炎黄子孙。

总之因为这件事,国内不少人都对翁万戈嗤之以鼻。

对此,翁万戈却并不在意,只说了句:“争议笑骂由人去”。

0 阅读:237
评论列表

学习全攻略

简介:和宝宝一起重回幼儿园,三年决定她的一生。